关于素材积累的一点想法

发布于 2021-01-14 22:49

事情的来由是:

     素材积累一直是我想推行,但却一直没有想清楚的一个部分。但我相信这应该是大家普遍都想要知道的问题。所以暂且写下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有一点用处。

1、素材积累本

关于潘老师说的这个素材积累本,我去问了潘老师,潘老师说是按照主题进行摘抄。我想了一下这个本子的用途和我们看书摘抄的时候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按照不同的整理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主题进行积累

最典型的是我们的课本。七上第一单元是讲春风夏雨,四时美景,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在积累本上开一个专题叫做四季美景。把课文里和课外读到的四季美景的好词好句抄写上去,做好整理,定时翻看参考。第二单元讲亲情、第三单元讲童真童趣、友谊和爱、学习和生活,第四单元讲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第五单元讲动物与人。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课本的主题从各篇文章中摘录出佳句,标明作者和出处,对句子做一些点评批注,写上专题名称,形成一组相对整齐的素材资料,供写作时使用。

    当然,会遇到一个问题。阅读的时候不一定能正好读到积累本上已有的主题,不太好进行整理。这个时候活页本就很好用了。积累的时候只管写,定期分类整理就解决了。

(2)取材角度分类积累

我们经常讲积累,很多时候是为了写作。但是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自己的摘抄本拿出来应付各大作文题时用不上、也不会用。在这种情况下,从取材角度进行积累就能更直接地对接作文选材。“要形成有效积累,就不能让积累的东西为散兵游勇,而要进行分类、同化。”

很多时候写作存在的问题是无话可写,无材可取。因为我们度过的人生还不长,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所以需要依靠阅读去进行补充。如果是我,我会对素材做这样一个分类:

而除了从阅读得到的素材,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积累一定的素材,涉及到初中生生活,我们可以简单分类:

所以,以上两种积累方式都可以是简单的积累模板,我们现在用的读书笔记模板就很好,当然也可以做一个简约版,当然自己可以做很多优化:

*赏析和仿写当然是为了让你学会的是这种表达技法,而不是光靠背诵。输入之后总得有输出。

 

(3)按照体裁进行积累

比如我们七上第六单元的课文就是神话、童话、寓言故事,比如我们把四大名著放在一起读的时候就应该要明白怎样读小说。比起上两种积累方式,此类积累涉猎没有那么广博,但探究更深。这样的积累不能只是单纯的摘抄好词好句,可以设计表格做一些提炼和对比。

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李逵为例探究怎样把有共同性格特点的人写出不同来:

*写一写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两个很相似的人,试一试能不能写出不同。

 

(4)按照题型进行积累,比如:

词语题:积累成语、俗语、歇后语

链接材料题:摘录时评

文言文:积累名人事迹和典故、积累文言字词

诗歌题:名句、名篇、名作者、典型意象

……

  *综上,你完全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去定制不同的积累本。ps活页纸大法好。

2、怎样运用素材

①与同学、老师、父母交流,拓宽思路,相互借鉴;

②做好仿写--迁移运用的练习

③围绕某主题进行深入的主题阅读。

 *这个我们之后再细谈

    

    我很喜欢2009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叙述一段的历史的文字总是冷静克制,客观简明的。无论多么壮烈难得的事情,在这样的叙述下都只是一个符号。但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唏嘘感叹,沉痛赞颂以及新的行文形式让英雄闪光,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虽然私以为结尾有些潦草,但瑕不掩瑜。这是很典型的长期积累、有效积累、输入输出训练后的成果。希望你们能从中获益: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周海洋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

 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

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

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

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

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

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

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

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

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

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

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

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

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

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

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

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

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

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

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

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摘自网络,侵删

附:

如何积累和分类整理写作素材?- 纸条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24403/answer/1039270969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