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新工科·新设计”学术论坛 第六期
发布于 2021-01-14 22:34
论坛名称:
智慧健康设计论坛
论坛时间:
2021年1月16日(周六)下午 14:00-17:55
主办单位: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论坛介绍: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寄语青年学者“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如何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设计学科发展,以及“四个面向”双循环驱动下的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根据教育部“新工科”战略部署,“新工科·新设计”学术论坛将邀请来自学术界及产业界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以“新工科”建设作为出发点,聚焦“新设计”学科内涵建设,展开积极多元的交流和思考。
论坛第六期
智慧 · 健康
“新工科·新设计”学术论坛第六期邀请来自迈瑞医疗、飞利浦体验设计中心、木马设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同济大学和湖南大学的企业和学术界专家,一起深入研讨交流。论坛探索设计与健康、数据、未来的新学科交叉与融合,希望从宏观和跨学科视角解读数据与设计、设计与健康、健康与未来,探索未来生活方式与智慧健康产业,论坛期间还将探讨智慧健康领域相关合作倡议。
开幕致辞:
季铁教授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14:00-14:10
主题演讲
张汗灵 教授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访问学者,广东省科技部产学研优秀科技特派员,江苏省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岳阳市特聘专家,长沙市科技特派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授权或申请国家专利10多项,计算软件著作权10多项。主要研究方向有:设计数据可视化、大数据驱动设计、多模态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表情分析与动作捕捉等方面。
周翔 设计中心总监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
新时代医疗器械设计创新发展
报告摘要:
迈瑞医疗是中国医疗行业的龙头企业,秉承生命科技如此亲近的愿景,推动中国医疗器械完成进口替代到行业领先的发展,当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下,医疗器械的创新设计发展具有更强的使命感,中国的医疗发展将会领跑全球,创造历史的新高度。
个人简介: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首席设计总监,深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首批高级工业设计师,中国工业设计专家库成员,迈瑞集团二十周年卓越贡献奖,光华龙腾—中国设计贡献奖。蝉联第二届第三届深圳市工业设计市长杯大奖,中国专利大赛一等奖,并率领设计团队荣获得数十项Red dot、IF、IDEA等国际设计大奖。面对的客户覆盖全球最贫穷的非洲医院到高度发达的欧美顶级医院,跨度极大的场景设计经历和系统的设计方法平台为团队提供了极具创造性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研发成功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带领迈瑞设计团队开创了中国医疗行业国际化设计标杆。
李裕康 设计总监
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
木马工业设计医疗产品外观案例选
报告摘要:
木马工业设计跟随产业的趋势,构建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协同创新体系。从创新研究、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到品牌推广和社会创新,完整的设计系统提供全方位的设计服务。通过整合近20年间的产品设计经验,分享医疗产品相关研究、康复医院实地调查结果和产品定义方法,来感知今天的问题,看待今天的设计、构建美好的未来。
个人简介:
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合伙人,获得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十佳设计师称号。上海普陀民主联盟科技支部副主委,青年联合会 委员。拥有十八年产品设计经验。曾为超过300家企业设计了超过500款产品。其中不乏诸如通用,三星,飞利浦,强生等数十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更有众多诸如海尔,海信,美的,上海电气等国内知名品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秉承着设计创造竞争力的理念,为一个又一个的企业设计出一批又一批的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好产品,也获得了包括IF、红点、红星奖在内的五十余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黄伟红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报告题目:
5G智慧医疗健康的设计思考
报告摘要:
当健康中国和老龄化积极应对的国家战略碰到5G新基建,智慧医疗健康应用落地开始在医院内部和医院外部的多个场景下铺开。在面向特殊场景和特殊用户群体的软件和硬件的创新研发过程中,基于用户需求和AI的交互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如何将用户和系统功能的需求通过设计和工程的语言进行实现,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
个人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湘雅-阿里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2002-2014年间在英国多所大学任教职并从事移动医疗研究,目前主要专注于移动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曾承担英国、瑞士、中国及省部级多项重点研发计划基金项目。现为ITU/WHO AI4H 焦点组皮肤智能组负责人、国家卫健委老年健康标委会委员、湖南省老龄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医疗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和医院物联网分会常委兼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化分会常委、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医疗健康大数据评估与保障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医疗健康大数据学会老年医学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手术部智能化学组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医养照护与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王琦 助理教授
同济大学
报告题目:
面向主动健康的2.0可穿戴设计
报告摘要:
智能可穿戴基于多个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已进入到2.0时代,智能织物与智能服装的发展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可穿戴在医疗与健康等应用方面的优势。本次分享包括可穿戴的四个应用层级、织物电子的概念与发展趋势、团队在面向主动健康应用方面的设计案例与研究路径,并探讨当前的跨学科挑战与如何步入可穿戴设计的世界。
个人简介: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助理教授,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博士。研发设计了多套基于柔性传感器技术、智能织物和互动反馈的智能服装系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作品曾多次受邀参加迪拜设计周、荷兰设计周等多项国际展览。主持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欧盟Horizon 2020 WearSustain基金、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项目等多项课题,担任JBHI, BEHAV INFORM TECHNOL和CHI等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Claire Ching
飞利浦体验设计中心
报告题目:
5G与AI引领的全民防疫与医疗创新 - 平战结合,与死共生
报告摘要:
个人简介:
现任飞利浦体验设计中心资深服务设计师,飞利浦健康科技创新孵化器谘询师, 飞利浦设计思维及产品策略培训讲师。多年在全球500强企业从事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调研, 和服务设计。特别专攻医疗领域产品及解决方案。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带给医护人员, 设计兼具商业以及人性价值的健康管理工具。
负责项目包括:O2O慢病分级诊疗示范系统, 呼吸暂停综合症解决方案, 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 孕妇健康AI风险管理方案, 第二代中风康复游戏 , 5G远程重症管理系统, 医疗器械远程售后大数据平台, 母婴产品创新策略, Z世代男士理容产品策略, 健康生活IoT生态系统策略等。
孙琦 设计中心负责人
腾讯CSIG医疗健康事业部
报告题目:
智慧医疗服务创新实践
报告摘要:
2020年的疫情催化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也对智慧医疗领域服务设计带来全新的课题与挑战。在智慧医疗领域腾讯坚持做好“数字化助手”,用数字技术解决行业问题。一方面,腾讯智慧医疗助力个人,打通个人健康服务全流程,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另一方面,腾讯智慧医疗也助力政府、医院、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的智慧升级,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供给侧创新。
个人简介:
腾讯医疗健康事业部设计中心负责人,产品体验与服务设计专家。多年担任国内一线设计战略咨询公司首席设计,行业经验覆盖医疗健康、智能设备、智慧出行、金融服务等。
刘梦非 副教授
湖南大学
报告题目:
Design for Well-Being
——新工科设计语境下的智慧健康解决方案
报告摘要:
个人简介:
博士(工学),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百人(青年)计划”专家。日本《设计学研究》期刊论文评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智慧健康及养老领域的设计开发等。曾在日本唯一国家级综合设计推广机构“日本设计振兴院(JDP)”工作5年,负责“GOOD DESIGN AWARD(G-Mark奖)”的平台搭建、海外展览及设计教育项目策划实施。参与多项日本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包括 “日本产业设计领域职业技能标准化规范”的制订等。15年起在日本知名设计公司担任研究员兼市场经理,策划执行“设计与区域产业振兴”,“地域小微型企业转型发展”等相关课题,主持或参与多项产品外观设计开发项目。
王海宁 副教授
湖南大学
报告题目:
大健康视野下的人体测量学
报告摘要:
在5G时代,随着多设备全场景智慧互联生态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穿戴产品开始在运动健身、娱乐休闲和医疗康养等生活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智慧健康系统运行的核心硬件甚至生态中心,穿戴产品的适配性、舒适性和宜人性设计对健康穿戴市场规模的发展以及智慧健康服务路径的落实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产品的创新体验设计对符合中国人体特征的三维形态学数据(如:头、外耳、肩颈、手臂等)及相应的人因分析和评估方法、技术、软件、装置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此外,人体测量学与解剖学、医学影像学、老年医学、基因组学的交叉融合也在重新定义着大健康研究的外延和更多可能性。
个人简介:
直播平台
哔哩哔哩
直播链接
https://live.bilibili.com/22661423
本论坛面向公众开放,欢迎参加,敬请期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