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综述模板-期刊发表

发布于 2021-10-11 16:18

专业发表
普刊-核心-SCI
文章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软指标(USM)颈后透明层(NT)与颈后皮褶厚度(NF)联合母体甲胎蛋白(AFP)与绒毛膜促性激素β亚单位(β-HCG)检测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该院产检的2 402 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染色体异常情况,分析孕妇孕期超声软指标NT、NF及其血清学检测结果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2 402 例孕妇中,单一血清学筛查为高风险者198 例,单一USM高风险者76 例,两者并存高风险43 例,共检出34 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其中若单依据血清学筛查,其敏感性80.0%、特异性91.0%;若单依据USM 筛查,其敏感性57.1%、特异性95.8%,若联合两者进行筛查,其敏感性97.1%、特异性99.6%。结论超声软指标NT、NF 与血清学筛查联用有助于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早期筛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不同大小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的特点,探讨不同大小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组(SNI组)。运用热和冷刺激实验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运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大小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SNI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无改变,但冷刺激抬足时间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SNI组大鼠DRG神经元的1型和2型细胞构成比增加,3型细胞构成比减少(P?<0.05);在Control组内,与大细胞比较,中、小细胞3型细胞的构成比较低,而1型和2型细胞的构成比较高(P?<0.05);在SNI组内,与大细胞比较,中细胞3型细胞构成比较低,1型和2型细胞构成比较高(P?0.05)。结论 不同大小的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的改变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