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热点解读第4期——降息周期

发布于 2021-10-12 10:29



降息周期

目前全球央行开启了新的一轮降息周期,新的宽松周期呼之欲出,年初至今,全球已经有6家央行宣布降息。今年2月7日,印度央行领先全球,率先开启首轮降息,下调25bp,随后在4月4日第二次降息25bp。2月15日,埃及央行大幅降息100个基点。5月7日,马来西亚央行宣布将隔夜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5月9日,菲律宾央行将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5%,为2016年以来首次降息。5月10日,新西兰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5%。6月4日,澳大利亚联储公布利率决议,下调6月现金利率25个基点至1.25%。

另外,部分央行虽然未标明降息态度,但宽松预期已经在路上。在今年3月7日欧央行的议息会议上,欧央行除了维持三大基准利率水平不变外,还意外宣布将推出新一轮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市场认为欧洲央行可能祭出更多刺激措施,欧央行行长德拉吉或将再次证明他可以比市场预期得更加鸽派。日本央行方面,近期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日本央行将会继续实行宽松政策以支撑日本经济。

在全球贸易局势再度紧张,对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再起的背景下,市场已然全面押注美联储降息前景。截至2019年7月3日下午,根据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投资者预期美联储7月降息25个基点至2.00%~2.25%的概率为72.4%,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7.6%;9月降息25个基点至2.00%~2.25%的概率为24.6%,降息50个基点和75个基点的概率分别为58.3%和17.1%。

o

知识链接1:什么是利率?利率的作用有哪些?(下面答案选自胡庆康《货币银行学》)

率就是利息量与带来这个利息量的资本量之间的比率,利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因此,在货币所有者与货币使用者都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条件下,利率便能发挥其经济调节作用。

1.宏观:积累资金、调整信用规模、调节国民经济结构、抑制通货膨胀、平衡国际收支。

2.微观:激励企业提高资金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的功能、作为租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知识链接2: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有哪些?

1.凯恩斯:M→r→I→Y

2.托宾:M→r→P(股票价格)→q(托宾 q)→I→Y

3.货币主义:M→E→Y

4.信贷传导机制:

银行渠道:公开市场紧缩操作→R→D→L→I→Y

资产负债表渠道:M→r→P(资产价值)→NCF→H→L→I→Y

5.莫蒂利亚尼的财富传导机制:M→r→P(股票价格)→F(金融财富)→E→Y

6.米什金的国际收支渠道:M→r→e(汇率)→NX(净出口)→Y

以上机制的具体途径要会分析。凯恩斯主义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十分关键,而货币学派则认为利率对货币供给不敏感,货币供给的变动则直接影响支出。


知识链接3:降息一定可以刺激经济么?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当银行降息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

反之,加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等等。加息也可作为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对其它货币的币值(汇率)的间接手段。

降息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降低存款利率,这样可以降低银行存款,使手中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增加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有利于刺激消费。另一方面是降低贷款利率,这样可以减少贷款人偿债的负担,使贷款人有能力归还银行贷款,降低造成不良贷款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刺激增加银行贷款额,增加货币流动性。

流动性陷阱通常被认为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没有带来利率下降,而仅仅表现为闲置持币余额的增加。在正常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人们会试图用持有的多余现金购买资产,从而使利率下降。在凯恩斯所描述的流动性陷阱中,人们确信目前的债券价格过高、以后可能下跌,利率也相应太低、今后还会升高。人们因此认为,现在购买债券无疑会造成资本损失,还是应该选择持有现金。其结果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是闲置持币余额上升,而对利率没有产生影响。流动性陷阱意味着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不起作用。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更不能增加经济中的产出。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的经济的确具备了“流动性陷阱”的一些特征。1991年,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随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的状态,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的增长率,2001年底日本的净资产为2 907.6万亿日元,比上一年减少了56.2万亿日元。

面对这样的情况,日本政府想方设法刺激经济的复苏,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日本的中央银行连续下调利率,1995年日本的货币市场利率下降到1%的水平,1998年下降到0.37%,1999年2月至2000年8月甚至实行了零利率政策,但是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复苏。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知识链接4:什么是量化宽松(QE)?美国的量化宽松有什么影响?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QE)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量化宽松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即量化宽松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并非是微调,而是开了一剂猛药。

影响:

1.量化宽松为美国筹集大量铸币税。鉴于美元的国家货币地位,美联储通过发行基础货币实施量化宽松,实质上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2.量化宽松为美国扩大财政支出提供了重要支持。除第三轮量化宽松为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美联储实施的其他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均为购买国债,为美国政府维持财政赤字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提供支持。

3.量化宽松引致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全球物价上涨,导致美国外债大幅度缩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二大影响是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转换成投资及消费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容易造成总需求过度扩张,从而影响未来的经济运行。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同样具有风险,弗里德曼的话已经说明这一点,“只有人们具有‘货币幻觉’,他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水平,即没有意识到货币贬值的时候,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总需求’政策才可能收到暂时‘成效’。一旦人们从经验中学习,把通货膨胀预期调高时,失业率也会回到原有水平,而政府为了维持低失业率,又不得不进一步增加货币投放,于是就产生了恶性循环,从长期看,不仅‘充分就业’不能实现,而且还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中利率知识点: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期限结构、利率平价理论、货币政策价格型指标、基础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等等。

利率在431金融学综合中是至关重要的考点,无论货币银行学的宏观理论,还是公司理财的微观计算,都有涉及。但不同的利率在不同的背景下也有不同的含义,这一点需要同学们花时间去认真把握。

对于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多多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情况相结合,比如在大萧条之后,凯恩斯认为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同时认为需求决定供给,所以需要政府协调来扩大需求和支出,而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滞胀又使得人们对凯恩斯主义产生质疑,后来又奉行货币主义等等。

【推荐阅读】

金融热点解读第3期——包商银行被接管

金融热点解读第2期——央行的美食食谱

金融热点解读第1期-汇率贬值

431金融专硕择校分析——华东师范大学

431金融专硕择校分析——对外经贸大学

中科大金融硕士考研信息详细解读

英语考研资料详细解读,请收藏

19金融专业课第一,非朝夕之功

中科大19金融专硕初试第一徐学姐经验分享

中科大18金融专硕初试第一胡学长的经验分享

最后祝大家学习竿头直上、精进不休、突飞猛进、与日俱进、一飞冲天、一日千里、扶摇直上、日就月将、前程似锦,上最喜欢的学校,谈最喜欢的人,活的潇潇洒洒!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