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后,我们做对了吗?

发布于 2021-10-12 11:51

      同学们随着国庆假期的结束,也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阶段性小测。虽然双减政策要求减轻负担,但从学习的过程来看,月考作为阶段性的测试工具,还是十分具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的,月考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针对这段时间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和检查测试,检测是了解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针对结果,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无论什么样的结果,客观对待考试,冷静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同学们在考前充分地做准备,在考试中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解题,在考后能以平和心态面对考试结果,并能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相比于单纯的分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学习的过程,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部分。
     
     有效的月考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起到查漏补缺的学习效果,还能有利于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到自己最近阶段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不足。针对进步,家长,老师,和学生都要对自己及时地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肯定,鼓励自己,逐渐培养起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不断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当然我们也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及时改正错题,并主动思考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策略,通过有的放矢的科学学习,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口头表扬,月考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月考是老师了解学情的重要诊断书,是调整自己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信息,对试卷的考查内容与考查方向分析是必需且必要的。

试卷分析

      下面是针对某重点中学八年级的英语试卷做的试卷分析,从整体来看,这套试卷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测的,另一部分是针对运用能力来检测的。基础知识包括单选,词汇运用和后面的单词与短语检测题型,题目难度层次分明,相对适宜,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可以起到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目的,个别题目如第4题,属于拔高拓展且易错类型,可以满足部分成绩较优秀的学员。


    针对能力进行检测的题目主要包括完型,任务型阅读,与需要用适当形式填空的词汇运用,本套试卷中完型填空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选项中大部分的备选词汇虽然是中考范围的重点词汇,但超出了目前八上的学习范围,对学生来说增加了理解难度,个人认为本题更适合目前九年级的学生来使用。(个人建议)
     任务型阅整体难度适中,只不过最后的翻译题,同样涉及到了超范围词汇be polite和被动语态will be invited句法结构,估计大部分同学理解起来也会觉得具有挑战性。

      以上分析,只是我个人对试卷的一些看法,无关试题本身,而且我是一直赞同,月考试题难度略微提高是件可以鼓励的事,对学生们学习来说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里给同学们一个小的建议:在平时的学习中牢固扎实基础知识,广泛地进行课内外阅读,日积月累地扩充我们的词汇量,相信我们都可以在考试中顺利完成测试任务。

      作为老师,除了对试卷进行分析,了解共性问题,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结合错题,再加上平时的上课表现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才可以更加立体更加客观地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所以,考完的试卷,同学们千万不要随便丢弃,更不要不敢直视分数就忽视甚至扔掉答题卡,我们在考完试后,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并勇敢面对每一道错题,因为每一道错题背后都可能有不同原因,远不是一句,我基础太差了,或者我不喜欢英语就概括了的。
     只有准确找到了问题,才有可能一针见血的找到解决办法。同样在词汇中丢一分,有的可能是因为记单词的态度问题,有的可能是书写的习惯问题,还有的可能是灵活运用的能力问题,针对不同问题解决的策略肯定也是不同的。

     学习不是说说想想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更不是我们口头简单的提醒一句,要小心,要努力,要认真就可以把问题自动解决的。这需要家长老师足够的耐心与陪伴,需要老师专业的分析与指导。
     只有正确的对待和解决了这些错题,孩子才有可能体会到什么是有效的学习。
     每一次的考试都是一次学情分析和查漏补缺的好机会。
     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正确对待考试,正确对待学习。
     说了是聊聊,所以没有太精心准备,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了,不知道表达的是否清晰,总之,月考,还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还是要正确对待,好让月考起到真正的作用。
     最后,给大家来个福利吧,如果有想了解自己英语学科学情情况的同学,可以微信联系,前3名联系的,进行免费的学情分析和学习规划指导,期待和更多的同学们一起探讨英语学习。
                                
      备注:如需查看了解原文信息,可私信交流联系!
         支持原创和鼓励分享,您的“喜欢”,是最好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