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课堂笔记
发布于 2021-10-12 12:25
(一)明确记笔记的目的
1、帮助记忆
记笔记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再一次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古人所说“手抄一遍,胜读十遍”不是没道理的。
2、帮助复习
便于阶段复习,例如高三学生的数轮复习等等。笔记记下来的都是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课本浓缩后的精华,以后复习时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3、帮助理解
4、帮助提高注意力
记笔记可以防止溜号走神。但同时应该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5、帮助归纳整合
整理笔记可以锻炼对文本的归纳总结能力。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内容的理解和整合。
(二)记笔记记什么
课堂上既要记笔记,更要听课,有很多学生觉得一心没办法二用。关键是要弄清楚记笔记到底要记什么?
1、记知识点的框架
上课时间比较紧,如果没办法及时做记录,建议先听老师讲,然后记录老师的纲要部分和重点部分,这样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其他地方等课余时间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同学的笔记作补充。
2、记思维
记笔记,如果仅仅是把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抄一遍,效率会低很多。尤其是理科,可能基础的知识点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老师在推导某一个公式时候的思路,以及老师解题的小技巧。
3、记重难点和易错点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分层,将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给标注出来,便于时刻提醒自己。
4、记补充点
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肯定还会有很多额外延伸的相关知识,自然不能错过。
5、记总结和思考
记笔记最好的模式是——每一节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总结,最好能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记笔记的误区
1、误区一:笔记就是抄板书
记笔记并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抄下来,而是为了帮助理解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岂不是更加简单?
2、误区二:笔记从不回顾
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却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做笔记是为了以后的回顾!
3、误区三:笔记不做更新
笔记要在后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再进行专题的凝练。
(四)怎样记笔记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自己能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对于一些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
6、利用活页。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不断补充新知,把笔记变厚;也适合于数学、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题型、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