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素材 | “中国精神”主题:2篇考场范本+6则写作素材,妥妥高分收藏!
发布于 2021-10-12 14:05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2/4_1634019397402.png)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民族积淀了自身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动力之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让我们的祖国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原题回放·01
佳作示范
中国精神永传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永传承》。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
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传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与胸襟。儒家“仁”“和”的思想胸怀人民,和则“大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胸怀自然,尊重自然;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大爱无疆,热爱和平,他们启示我们要想进步与发展,就要胸怀世界、自然。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还要传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无畏。正是这种种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我们要像范仲俺“先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像岳飞“精忠报国”,要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更要传承“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创精神。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人间天堂的苏州园林;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广袤的塞北高原;更有如玉带般翩飞的长江,锋芒般倚天的珠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翻天巨变,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一日千里。由于您的强大,长江三峡工程得以建成;由于您的强大,08年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您的强大,2010年世博得以成功举办;由于您强大,“神舟号”和“嫦娥号”得以成功发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雄厚的物质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您开拓创新的羽翼,相信您你的未来将与日同辉!
作为祖国的希望,作为未来的开拓者,我们理应胸怀大志为祖国,敢于创新写人生!“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来吧,让我们秉承这悠悠中华魂,自豪地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万寿无疆!
原题回放·02
佳作示范
青春如火,初心似炬
“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我们不由得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一百年前,一艘小小红船承载千钧,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攻艰克难,从筚路蓝缕的昨天,走到了花团锦簇的今天。
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先烈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在近半个中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上甘岭上、长津湖畔,战士们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敌人,做到了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了和平与尊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祖先们豪气干云的诗句,在那一刻化作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凭着勤劳与智慧实现了祖国的富强,靠着奋斗与拼搏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四十年辉煌历程的背后,是“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深圳精神。
放眼当今之中国,北斗三号组网成功,嫦娥五号揽月归来,高铁走向世界,5G领跑全球,天宫、天眼、神舟、蛟龙一大批国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步跨越,而支撑每一步伟大跨越的,正是各个时期伟大的“中国精神”。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考验——大到贸易小到芯片,没有硝烟的战斗依然无处不在。面对日益撕裂的国际环境,我们的态度是——“中国从来无意挑战谁,但谁的挑战也不怕。”朝鲜战场上,中国人能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中国人能自力更生造出“两弹一星”。只要“中国精神”还在,谁又能阻止大国的航船行稳致远,一路前行?
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如今,“中国精神”的接力棒就要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最近,校团委准备举办“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主题活动,现在邀请大家积极报名,踊跃参加。
青春如火,初心似炬。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勇敢挑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拥抱新时代,携手再出发!
校团委
2021年3月27日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2/4_1634019397402.png)
◆中国精神①:梦想起航的地方
“上海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所蕴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带给人们无穷的前进动力,也激励着他们不断锐意进取。
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下,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建出"两弹一星"的辉煌伟业;塞罕坝三代人用"白头"换绿洲,历时50多年创造了世界奇迹,无数改革者,不畏艰险披荆斩棘,擘画出市场化改革的壮丽画卷。为什么汶川地震千里驰援不眠不休的战士;隐姓埋名、鞠躬尽瘁的大国脊梁;夙夜为公只为造福一方的人民公仆,他们的故事总让我们泪流满面,因为他们身上闪耀出的中国精神,动人心魄。
◆中国精神②:星火燎原的革命自信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正是这段坚苦卓绝的斗争,孕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面对敌强我弱和不断出现的艰难曲折,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成为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
强大的自信,不仅拨开了笼罩在根据地军民心中的迷雾,而且指出了中国革命,从小块红色根据地的星星之火,发展到“取得全国政权的燎原之势”的历史必然,极大地坚定井冈山军民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成为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中国精神③:伟大转折在这里孕育
黔北重镇遵义,84年前,共产党人在这里作出历史性抉择,中国革命实现摆脱"低谷",步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她所孕育出的遵义会议精神,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启了漫漫长征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出发仅仅3个多月,队伍就从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陷入濒临全军覆没的险境。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
红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人。如今,老区遵义,又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经过保护性开发,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成了红色旅游景区。
勇于担当,遵义正努力实现脱贫摘帽。敢于创新,遵义正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除了发展红色旅游外,遵义还以融入长江经济带为重点。不畏艰难,无惧挑战的背后,是遵义这片深植了红色基因的土地,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④:中国革命大本营的坚守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巍巍宝塔山、绵绵延河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13个春秋,中共中央以延安为中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把延安塑造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武装斗争的统帅部,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功绩,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个成体系的观念和作风的集合,可以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奋进、清廉、简朴的风气,令人感佩。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清风正气闻名中外。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从严治党、严肃执纪。如今,全面从严治党仍在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中国精神⑤: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1931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又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
如今,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已经成为了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改革者的鲜明品格。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改革路上的“硬骨头”、“拦路虎”,我们同样需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信念、革故鼎新,牢记自强才能必胜,我们就可以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精神⑥:生死与共,守望时代信仰
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称为“小延安”。
战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八百里沂蒙,百万人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涌现出了、“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最危险的地方,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永远有军人的身影。我们不能忘记:汶川地震72小时内,数十万解放军指战员冲在救灾最前线,用橄榄绿撑起了灾区的天。凉山州森林火灾,30位扑火英雄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奉献。
红色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底色。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沂蒙红,则是这份底色中激荡人心、感人至深的一抹。蒙山高,沂水长,以沂蒙精神守望时代信仰,将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汇聚起更为蓬勃的前进力量。
内容来自:作文素材学霸
图片:糖糖
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蓝风 | 投稿邮箱:ywzhoubao@163.com
往期精选
围观
丨更多
热文
小学课堂惊现曹操本人?!网友:这声音听得我想跟他打天下了
丨更多
热文
爱国是什么?110年前,他们这样回答
丨更多
热文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阿卜杜勒拉萨克·古纳他是谁?附历届得主名言!
丨更多
热文
学史崇德|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亲历老战士的讲述让人泪奔
丨更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