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千古不易,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布于 2021-10-12 15:27
谈起这句经典言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是谁提出来的。书法史记载,赵子昂奉命北上,独自乘舟半月有余,途中无人相伴,只有一本宋拓版《定武兰亭》陪伴左右。途中寂寞,只有此本陪伴左右,偶有所得,便挥笔记录所感所想,便诞生了著名的《兰亭十三跋》。我们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正是赵子昂《兰亭十三跋》中的一个著名言论,说的是:“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正如赵子昂所言,学习书法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学习书法,学的是什么?就初学者而言,学习古人的书法,第一学用笔,其次学结体,这两者绝对是我们临写碑帖的关键所在。
先不说用笔,单就结体来讲,谁能够说明白其中的具体规律呢?从魏晋时期的尚韵,到唐朝楷书的工整严谨,再到后来“宋四家”的尚意书风,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如果想要总结其中的通用规律的话,可以说是非常困难。如果非要总结出一二的话,只能说是在笔势连贯的基础上达到一个重心平稳。至于点画之间怎么安排,结体方面如何搭配并没有一个特定的严格规律。正如赵子昂所说的那样“结字因时向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推崇的东西,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是风格不同罢了。
结体可以因时而异,那么用笔呢?是不是也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用笔法则呢?不是这样的,从书法诞生,历经三千年发展到今天,用笔的法则可以说是千古不变的。古人在用笔方面,留下了很多的经典总结。比如说“行笔须疾笔涩进,收笔要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说的都是用笔的基本规律。王羲之在《书论》中也曾说道:“夫书字贵干正安稳,先须用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
古人说的比较玄妙,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用笔的不变法则到底是什么呢?在小编看来不在乎三点。第一,讲究的是中锋行笔。中锋行笔是笔法的根本。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基本上可以评价为书法的门外汉。第二、笔画追求的是藏头护尾。起笔的藏头取势,收笔的回锋连带,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根本。做到了这点,笔画的形态才能表现出来,才能更接近书法的本质。第三、就是笔势的连贯。书法是讲究书写性的,笔画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强调的是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美观的整体。
各位师友您认为呢?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当今书法家,有几个能走进书法史呢?分析结果不容乐观
“选上展览”和“学好书法”是两个概念,学书法不能以展览为目的
临帖:是单字攻克比较快,还是通临效果更好?
王铎书法审美思想的崇古观念与书法风格面貌是存在很大矛盾性的
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心经历出来的
于右任的草书特点
庞中华在书法和名利之间选了追求书法,这才是艺术家
米芾何以成为短命的“艺校校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