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 “十四五”期间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增强发展动力

发布于 2021-10-12 20:28

专家访谈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困难与优势面前,吉林石油人以信心、勇气、担当作答,《吉林油田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党建工作是引领、科技创新是关键、精益管理是基础、深化改革是动力、绿色安全是前提、和谐稳定是保障,不断增强各项业务提质增效和加快扭亏脱困的能力。围绕着力强化“六项措施”,记者进行了专访。

全面深化改革 增强发展动力


招标中心副主任 杨强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公司“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一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面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时代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开展?概括起来说,就是“聚焦主业、优化辅业、退出两非、创新体制、搞活机制、争创一流”,构建以油气生产和新能源为核心的“4+9”业务新格局。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充分调动公司上下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细化举措,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要牢牢把握发展油气主营业务不动摇

油气主业是吉林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根本,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眼睛向内,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发现优质资源,实现效益开发,突出油气完全成本管控,合理控制油气资产折耗,推动高效区块增效、低效区块高效、无效区块有效。另一方面,突出川南天然气的战略地位,坚持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建成、高质量运营,立足多产气、产有效益的气,统筹推进“五提”“五化”,实现提产控投降本。


二是要优化完善权责界面和管控方式

按照职能定位梳理规范机关部门和所属单位权责事项,进一步理清管理界面,努力做到权责不交叉,同一类事项由一个部门负责,努力做到权责清晰,每件事情都能落实到具体部门。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杜绝多头审批报备。切忌“管得太死”或“放得过松”的问题,激发所属单位动力活力,提高工作质量效率。构建风险分级分类管控机制,加强内控体系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维稳体制机制。以党内监管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健全完善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


三是要配套完善与业务定位相适应的政策机制


按照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框架方案工作部署,对照“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要求,加强与世界一流先进企业对表对标,从保证和促进业务结构调整出发,继续深入研究企业运行机制、收入分配机制、承包经营机制的配套改革,运用利益调整策略引导企业资源向有发展、有前景、有效益的业务领域聚集和配置,逐步退出低端低效无效领域,逐步提升自营能力,压减外委外雇费用,将改革的预期成效提现到成本下降、效益提升之中,实现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投资回报率、自由现金流等经营指标持续改善,助推吉林油田全面完成亏损企业专项治理目标


四是要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

健全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运行机制,建立以市场化价格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有效激发内生活力的激励约束机制,立足市场做决策,形成资源配置合理、运行顺畅的格局。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结算机制,逐步推进内部市场价格向社会市场价格并轨,提升专业化队伍综合服务能力和社会化市场竞争力。健全完善市场准入、招投标等制度,有序推进市场开放,引入竞争合作机制,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有序竞争。精准优化市场布局,推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加快部署新能源业务,全力突破技术瓶颈、管理瓶颈和融资瓶颈,推动支持业务市场化运作。


五是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推进实施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营管理人员选聘机制,拓展多元化退出路径。完善公司内部人员流动管理机制,减少行政壁垒,形成内部各单位之间人员流动的良性局面。从严从紧控制用工总量,聚焦主责主业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优化人员结构,稳步推进用工方式转型。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与单位经济效益相匹配的薪酬决定机制,健全按岗位价值、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政策,逐步建立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         

总编 | 袁广延

终审 | 梁立志

复审 | 张新词

初审 | 高东旭

编辑 | 王蕾

文字 | 柳智青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