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品】架构设计:课表的沟通力

发布于 2021-01-19 08:57

读书笔记链接:
https://www.notion.so/252a4aa2eb2b459b97158b71bf3d19e8

课表,不管是产品提供的,还是用户自制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地图,在学习之后,是我们存放知识的“架子”。
把内容信息更牢固的嵌入记忆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学习者已经拥有的一些架子来存储这些信息。作为一个学习设计者,我们的主要作用是对认知负担的严格限制,以保证学习不会被海量的概念淹没。      ———《认知设计》
课表是关于课程信息如何组织的,好的课表是知识产品制作的关键结果,用户在花时间、精力学习之前,是无法真正了解内容的,课表是我们与用户沟通的最主要工具,可以简单明了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一般具有如下功能:
将不可见的知识变得可见
呈现内容的总体状况
告知用户可获得什么
引导用户的学习内容
提供索引的功能
学习者需要多层次的课表,因为学习者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多层简化和图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看到全局;对于知识生产者而言,课表可以帮助知识生产者反复打磨内容整体结构,在多个层次上反复讨论思考内容的组织方式,打磨内容产品。
课程大纲要让学习者“感受自己的能力”,“有真正的成就感”。
课表的内容组织
一般有两种方式:分组列举与层层递进
分块列举应该遵循MECE原则,而且模块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耦合;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课程,如年度专栏。
层层递进是指最终成果的递进,每一次都会回到基础重新开始,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主题较为集中,可以让用户有较强的获得感。
“ 一个课表”:让人一下看全、看完、看清,并且持续迭代,不断变化
课表与内容结构
知识的网格化:如今知识是网络状的,像维基百科那样通过各种词条链接联系到一起,互联网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小块松散组合。
课表与小块组合起来,可以降低用户“解读的努力”,使其更专注于消化和吸收知识本身。
课表内容结构的要求:
1、提供整体的框架,让人了解全局
2、结构简单,让人可以通过浏览获得主要信息
3、把内容拆分成有关联,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块
小块的关键概念:“核心价值单元”,被反复重复的内容单元。
知识产品的一个特点是:每个内容单元都有着非常相似的标准化模板,但内容会有不同的改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