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怎样给宝宝穿衣最靠谱

发布于 2021-10-16 23:03

立刻设我为星标/置顶 - 爱你们哟

春捂秋冻:根据中医观点,小儿一般是阳气偏旺,如果穿着过暖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所以,家长不要过早、过度为幼儿添加衣服保暖。家长可以检查幼儿的手、后颈,以不出汗为好,如果身体出汗幼儿就容易感冒。当然,幼儿的体温的调节功能还没发育完善,不能单纯地强调“冻”,即使秋冻也要从耐寒锻炼开始,逐步进行。

“秋冻”应循序渐进

首先,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初秋伊始,建议父母不要急着给孩子添衣,而是让肌肤多裸露,接触空气和阳光,久而久之就增添了“秋冻”的底气。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的习惯。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孩一般都能适应。

其次,一定要把握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小孩耐寒锻炼应循序渐进,防止“冻而不动”,要求小孩要多进行户外锻炼,但要注意的是,不宜运动得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热即可,否则凉气会通过表皮扩张入侵身体。

第三,秋冻还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健康的小孩进行适当的秋冻,能较快地适应气温变化,帮助孩子迎接寒冷的冬季。不过,如果是脾胃虚寒的小孩(一般表现为瘦弱、脸色发黄、食欲不振等),则尽量不进行秋冻,因为这类孩子本身就畏寒,如果进行秋冻的话,可能会比其他小孩更易得病。

“三暖一寒一凉”

秋季宝宝穿衣法则:给宝宝穿衣服,要让孩子保持头部散热,头部过暖反而会令宝宝心烦头晕;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碍宝宝活动为前提。妈妈可以随时摸宝宝的手,如果手上的温度适中而颈背又没有汗的,说明宝宝穿的衣服量适中。查看宝宝穿衣是否合适,认为只要保证“三暖一凉”就可以,一是手暖、二是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

手暖:抚摩宝宝手心,如果是温热而无汗,证明穿衣是得当的。

肚暖: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吸收,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围上肚兜,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如果头部捂得严严实实,反而不利于体热蒸发,特别是当孩子发烧时,更不可捂住头部。

多穿未必是好

一岁以内的婴儿,活动相对较少,但家人总觉得孩子小,身体弱,需要更多保护,于是就给孩子穿更多衣服。

一岁以上的孩子,活动和运动都逐渐增多。在安静时穿着适量的衣服,跑跳时就会满头满身大汗。而潮湿的衣服,汗液蒸发时带走的热量,都很容易导致孩子真的着凉。

所以说,不同年龄段,被冻着的原因也会稍有不同,但基本根源都是穿多了。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衣物,在恰当的时机增减。

简言之,给孩子应该穿多少的判断标准,就是摸颈后和背部看是否是温热的,是否已经出汗。坚持洋葱式穿搭法,实时增减衣物,别让孩子出汗,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孩子在秋冬季节的身体健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