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西门庆为什么怕他?

发布于 2021-10-17 00:17

西门庆怕的不是武松做为阳谷县都头的这种官方身份,而是武松身上既有那种快意恩仇,说白了就是混不吝的气魄,又有赤手空拳打虎的本事。

根据《水浒传》中的描述,县衙里的“都头”应该和“押司”一样,是“吏”而不是“官”,这是因为都头一职一个县的知县就可以直接提拔任命,而不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查考核,比如武松打虎后,阳谷县的县令就直接说:

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而像府一级的衙门中,也是全权负责治安的“观察”一职,比如说济州府的何涛何观察,就应该属于正式编制了。

而根据都头担负的“捉贼捕盗”,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来看,他们就和捕快的职务类似。只不过,“都头”属于捕快中的头,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级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职务,还到不了正科级公安局长的级别。这是因为都头上面还有县尉,他对一个县的治安负全责,相当于公安局长的级别了,县尉属于是正式编制,在大宋朝廷的官员序列内。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担任的“步兵都头” 不是一个官,是吏职,属编外人员。

北宋的官和吏差别很大,官有正式编制,有品级,有俸禄,一般需要有出身的人才能担任,而且统一由中央管理,类似于如今的正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

吏没有正式编制,没有品级,没有俸禄,对出身没什么要求,类似于如今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各部门、地方自行管理,比如武松做都头这件事,知县一人说了就算。

北宋县一级治安体制比较复杂,知县相当于县长,县尉分管副县长兼公安局局长,这些都是中央统一任命的官,知县没有权力任命。县尉再往下辖都头,都头再往下辖弓手,弓手相当于最基层的警员,一个县有10到50人不等,这些人都没有编制。

因此,有人把武松比作公安局长是不合适的,他更像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辅警队长,当县里需要时就聘用他,当不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解除聘用关系。

在县一级,正式的官特别少,数来数去也就知县(县令)、县尉这、主簿这几个,基层大量事务需要靠广大的“吏”来完成。

这些吏大多是本地人,人脉广,关系熟,很像“地头蛇”,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县官离开他们往往在当地寸步难行,所以这些吏在事实上管理并控制着基层政权,《水浒传》中那些吃衙门饭的好汉,绝大多数都是吏职,他们地位卑微,能量却不小。

西门庆确实害怕武松,但他是当地有名的富户,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满县上下都要卖他几分面子,因此西门庆怕的不是武松“都头”的名号,因为武松不是当地人,没有多大实权,而是武松“打虎英雄”的名号。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