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南开2022年公共管理博士生招生资讯(含招生导师名单)
发布于 2021-10-17 09:20
- 近期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盘点 -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2年“申请-考核制” 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第一批次网上报名截止日期:
2021年12月10日17:00
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
招生选拔实施细则
第一批次网上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11月10日
第二批次网上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4月10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2年“申请-考核制” 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
一、报考条件
报考“申请-考核制”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原则上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其他种类外语国家级考试成绩;
第二、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6.现役军人考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7.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网址http://pgs.ruc.edu.cn)。
二、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
第一、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注册用户。
第二、在网上填报报考信息、上传本人近期正面免冠的电子照片。
第三、在网上支付平台交纳报名费。
对于网上报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请考生在我校研招网查看《报考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博士生网上报名前必读》相关材料(网址http://pgs.ruc.edu.cn,按照要求填报。
报名成功后,网上报名系统自动进行学历(学籍)校验。对于硕士学位获得时间过早,或国外学历的考生,系统可能会显示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请这部分考生网上如实填写信息,并于复试报到时,携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学历认证报告,到报考学院审核。
第一、请在安全场所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等环节,因考生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账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第二、我校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
第三、网上支付报名费后,无论考生是否参加考试,一律不退返报名费。
第一、非定向(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内在校全日制学习,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自主就业。
第二、定向(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内在校全日制学习,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定向地区)工作。考生须提供由定向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四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报考定向类别仅限高校任课教师、研究机构专职研究人员和国家专项招生计划。
2、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报名后须将申请材料纸质版于2021年12月12日24:00前快递(建议选择顺丰或者EMS快递)至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109室研究生教务办公室,请不要提交原件,只交复印件,注意:所有材料一律不退。
材料包括:
3、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包括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能力评价。
学院研究生教务部门负责审查申请材料,具体对申请者基本素质、外语水平、研究成果进行审查;各专业博士生招生专家小组负责评价科研能力,具体对申请者的个人陈述与推荐信、科研能力(研究计划书和研究经历)进行综合考核。该考核结论是申请者进入复试的最重要依据。
资格审查须如实记录,认真填写统一格式的审查记录,由学院研究生教务部门妥善保存备查。
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者名单,经由博士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最终确定参加复试考生名单(硕博连读生复试名单须报培养办复核),由学院统一报学校研究生院备案。
进入复试的考生填报导师意愿。
4、复试考核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笔试和面试两种考核形式,成绩加总为考生总成绩,各占50%。
笔试为闭卷考核,由学院组织,总分150分,其中专业知识100分(含专业知识70分,研究方法30分)、外语50分,考试时间为3.5小时,通过笔试的考生进入面试。
面试由各专业博士生招生专家小组负责,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总分150分,其中外语听力及口语50分、综合素质部分(含学术基础、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等)100分。
跨一级学科(含专业学位)报考原则上须加试(笔试)1门业务课(报考管理类专业跨学科加试“公共管理学”,报考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专业跨学科加试“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笔试)1门业务课(加试内容同上)及1门政治理论课,详情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加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加试成绩不计入加权成绩。
5、确定录取
学院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管理办法》确定拟录取名单,1月复试结束后,报研究生院招生办,经审议同意后将在学院网站公示拟推荐名单。学校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统一公示拟录取名单。
2022年学院推出“面向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的国家治理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直博生项目,招生计划实行单列。
三、2022年招生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名单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工作方案http://spap.ruc.edu.cn/displaynews.php?id=13543
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名单
http://spap.ruc.edu.cn/displaynews.php?id=13545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博导简介表
http://spap.ruc.edu.cn/displaynews.php?id=13544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
招生选拔实施细则
一、报考条件
1.基本要求:符合南开大学《202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第1-4条报考条件。
2.外语水平要求:
3.学习方式要求:
我院各学科/专业只招收非定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且考生被录取后必须将档案和工资关系一并转入我校(教育部各类专项计划、学校相关文件规定的特殊类型考生依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原培养方式为定向或委培的学生,必须在选拔时出具原定向委培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该生全脱产攻读博士的公函,入学前须将档案和工资关系全部转入我校。
4.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照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并由军级以上单位开具允许考生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证明。
二、申请考核程序
1.网上报名
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采用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报名。考生需要按时通过网上支付形式交纳报名费,网上报名以获得系统分配的报名号、并成功交纳报名费为报名成功的标志,报名费支付后一律不予退还,网报时间截止前未成功交纳报名费的视为报名信息无效。
网上报名过程中需要上传本人近三个月内免冠证件照(具体格式见博士网上报名系统)。
网上报名网址:
http://yz.chsi.com.cn/bsbm。
网上报名时间:见第五条“申请考核制时间安排”。
2.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考核制考生须于规定时间向学院研究生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逾期未提交或所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者,按放弃报考处理。
以上10项申请材料提交要求:
考生提交的材料均应真实可靠,如系伪造,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
3.材料审核
“材料审核小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评估,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各类科研实践情况、硕士论文、发表文章、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获奖等,给出百分制审核成绩,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能入围综合考核。按照材料审核成绩择优确定入围综合考核考生名单,并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审核。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学院公示入围考核人员名单,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4.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专家组”对考生的报考资格再次进行全面审核。综合考核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笔试按二级学科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允许一级学科下两个或以上二级学科共用一套试题),综合面试由“综合考核专家组”组织考核。综合考核总成绩100分,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综合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综合考核成绩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学院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综合考核方式如果受疫情影响发生变化,将另行通知。
5.拟录取
学院在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学院招生计划、材料审核及综合考核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报送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学院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三、申请考核制时间安排
我院每个招生年度安排两个批次的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第一批次招生计划未完成的,继续进行第二批次招生。
1.第一批次申请考核制计划时间
2.第二批次申请考核制计划时间
以上时间安排如有调整,将另行通知。
四、2022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公共管理学科
信息来源:
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实施细则
https://zfxy.nankai.edu.cn/info/1200/6996.htm
2022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115)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https://yzb.nankai.edu.cn/2021/1008/c2561a400821/page.htm
END
编辑:诗睿
审核:光涵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