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营|干货储备:社会论据素材
发布于 2021-10-17 10:12
太奇模考班,业界号称“全国小联考”,
覆盖95%以上考点,10月31日正式开考!
中国高铁
1978 年 10 月 22 日是中国高铁故事的起点。这一天距离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 施改革开放)还有两个月,邓小平赴日参加《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约仪式,访问期间试乘 了日本新干线列车。新干线运营时速达到 220 公里,而彼时中国铁路平均时速仅有 43 公里, 对新干线的仰望,掀开了中国的高铁篇章。
然而,受限于经济水平和工程技术能力,直到 1999 年,铁道部才动工了中国第一条试 验性高铁线路: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那时的动车组名叫“中华之星”号,它在实验阶段 就跑出了时速 321 公里,刷新了中国铁路的记录,但遗憾的是中华之星故障频繁,只能以 160 公里时速在秦沈专线上运营。
当然,铁道部不甘于用数十年的时间仅仅追平国外早已成熟的技术,所以在 2003 年提 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令人欣慰的是,那届铁道部领导班子不仅敢想,也敢干,而且 会干。
首先,促成国务院于 2004 年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份规划是人类迄今为止最 大规模的高速铁路计划,世界各家高铁公司不再把先进产品藏着掖着,而是纷纷拿出拳头产 品当作中国市场的敲门砖。
其次,同年 6 月,发布了《时速 200 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投标邀请书》,这份标书的精 妙之处在于,它指定了投标企业必须是中外合资企业,投标的中国企业必须拥有国际领先技 术支持、并具备自主制造能力。也就是说,铁道部是逼着中国企业向外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 同时用巨大的蛋糕诱惑外企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
然后,就是一次次商业谈判,先后引入了日本新干线、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等国 际领先企业的高铁技术。到了 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线路 —京津城际高铁正式运营,中国企业已经熟练掌握了国际高铁巨头的先进技术,“中国高铁” 这张靓丽的名片终于诞生了!
有了京津高铁的成功案例,各地方政府、银行、投资机构立即行动起来,资金、政策、 经济效益等相关问题全部迎刃而解。但就在这时,最大的危机爆发了:2011 年 7 月 23 日, 温州线发生高铁追尾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与此同时,铁道部领导被双规,铁道部和高 铁事业遭遇重大信任危机。媒体严厉质问高铁安全性,民众不敢乘坐高铁,一时间谣言满天 飞,诸如铁道部掩埋事故车厢、900 亿技术引进费打水飘、强行火化遇难者遗体等说法充斥 网络。此次事故令融资机构不敢投资,国务院则紧急叫停全国高铁工程,整个产业链陷入寒 冬,无数施工单位连工资都难以支付。
164高铁事业是如何挺过来的呢?首先,国务院撤销铁道部,将铁道的企业职责独立出来组成中国铁路总公司。脱离了部 委身份后,高铁与招致无数非议的铁道部脱离了干系。
随后,铁路总公司交出了令人信服的调查报告,并对安全隐患做了有效修正。从 2013 年起,国务院大力支持高铁建设,中国高铁起死回生了。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高铁实实在在的经济意义。因高铁线路连接起来的城市群收获 了巨大的经济带动效益,习惯了高铁出行的乘客无法拒绝如此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即使是 当初的质疑派,往往在乘坐了高铁之后也会被高铁的实用价值所折服。就是这样,中国高铁战胜了闭门造车的保守派,冲破了外企技术封锁,化解了致命的信 任危机,终于发展成今日的模样。截至 2019 年 11 月 23 日,中国已系统掌握各种复杂地质 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面掌握 构造速度 200 至 250 千米/小时、300 至 350 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构建涵盖不同速度 等级、成熟完备高铁技术体系。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高铁经历了从少到多、从追赶到领跑、从走得了变成走得好 的转变。高铁建设是中国正在开展新工业革命的标志,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勤劳创新 使得中国高铁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并引领世界。目前,中国高铁正进入广泛应用云计算、大 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实现高铁移动设备、基础设施, 以及内外部环境之间信息全面感知、广泛互联、融合处理、主动学习和科学决策的智能高铁 发展新阶段。
适用主题:善于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奋斗、危机处理、管理决策、融合发展
马老师:18538802105(微信同)
悦学太奇考研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