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落地,揭秘艺术教育的内在价值

发布于 2021-10-17 10:30

美育不断被提及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好美育课程
在美育课程中提升自我多方面的能力
教育部近期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
被大家提及最多的莫过于“双减”政策



从意见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改革正在转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行,更多开展以培养中小学生音乐、美术、运动等兴趣爱好的非学科类培训,增加美育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占比

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
而对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其中就包括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必修课范畴,要求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9%

同时,还有一些省市要求各学校优化学生作业的设计,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增加布置涵盖德智体美劳内容的基础性作业,让学生们在写作业的同时,接受美育教育的熏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素质教育时代,艺术修养的提升,势必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那艺术教育是什么,他的内在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一些教育学者认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美育之用”,怎么理解呢?我们来看看专业人士的解释。

0

1

 美育之“用”,如何理解 

美的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教会人们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价值世界里,如何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进而学会艺术化的生活。


在中国,民间已不乏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强制孩子补习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美育)的“新气象”,所以,一到周末、假期,孩子及其家长往往比平时更累,而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促进美育事业的发展也在近年频频出台了将美育课程成绩纳入中考、高考计分范围之类的“新举措”。这些,都是在用实用而非审美的逻辑看待审美及美育之“用”,也算是一种对于这一大学问的非常“现实”的回答。

0

2

 审美之用与教育的效率 

要追问美育之用,当然先要追问审美之用。一方面,审美活动本身是非功利(无用)的,这是美学的常识。因为当你以实用的方式看待审美对象时,你就只是在占有而非审美——正如你考虑一个杯子可以装多少啤酒和你欣赏这个杯子的造型、色彩、质地,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情。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审美活动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实践效果却可能是有“用”的——譬如审美活动所产生的愉悦可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工作的绩效与创造性等,都是十分肯定的事情。

据说,日本养殖场就尝试过通过播放音乐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若事情属实,大概就是最为有趣的实证之一了。同时,人类的日常活动常常是整体的、融合的,因此审美的、实用的元素往往搅和在一起——我们完全可能因为某个产品的“颜值高”而购买、使用它。工艺美学、生活美学等美学分支学科存在、发展的理由就在于此。


所以,审美活动真正的教育之“用”,应当在于教育者善用道德之美、智慧之美、力量之美、劳动之美、教育之美激发孩子们对于自然、科学、社会、教育之美的好奇、惊叹、欣赏、想象,从而获得学习、探索的内在动机、热情与动力。

0

3

 审美之用与教育的境界 

当我们讨论审美活动真正的教育之“用”——用促进儿童对教育内容与形式之美的欣赏取代强制其像奴隶一般学习的时候,我们其实不过是让孩子们回到学习过程的美好当中。无论狭义的美育(艺术课程)还是广义的美育(实现审美化之后的全部教育)都是让学习主体恢复主体地位,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主体的自由与解放。所以,与其说美育是一门“学科”,远不如说“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或者干脆说“美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1 

教育境界的生成与提升 

《论语·先进》中所描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一种至美的教育之境。所以,孔夫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类似情境,我们也不难从苏格拉底与诸弟子的对话等成功教育案例中找到。古今中外尽管教育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但让学习者“如坐春风”之类教育境界之美的奥秘却始终如一。

美育是一种对教育异化的救赎 

“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的自由与解放”,肯定不会只有教育审美化一条路径,但是自觉建立教育活动的审美标准,让学习者为学习活动本身着迷,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与教师的教育引导之间的统一与和谐,肯定是实现对孩子们“教育性”尊重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0

4

 当代教育与社会的美育救赎 

当代教育不仅要在一般意义上让我们从实利主义的泥淖中获得审美救赎,还应该通过美育活动让成人、儿童都恢复正常的审美器官、审美品味,以对抗前所未有的“审丑时代”。

换言之,当代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不仅需要生活美学、启蒙美学,更需要批判美学、解放美学

总而言之,在德、智、体、美、劳诸育中,美育应该是最没有“用”(实用)的了。不加鉴别地用“用”的思维看待审美、美育之用的观念是极端危险的,在功利主义日益猖獗的当代社会尤其如此。


看了几位专家的见解
大家是不是对美育又有了新的理解~
美育先行,展示自我
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才是对长远有利的好事

——

新时代新征程
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
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
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