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海上联合-2021”中方编队指挥所

发布于 2021-10-17 16:37

数字“中军帐”运筹多维战场

——探访“海上联合-2021”中方编队指挥所
战机轰鸣,弹啸海空。
当地时间10月15日,中俄“海上联合-2021”军事演习进入实兵联演阶段。消灭浮雷、联合防空、对海上目标射击等7个演练科目接踵展开,联演海域,中俄两军舰机密集布阵,演练十分激烈。
“海上联合-2021”演习在俄罗斯彼得大帝湾附近海域展开多个科目演练。这是中国海军参演舰艇驶向演练海域。李唐 摄
“海上联合-2021”俄罗斯参演舰艇编队。李唐 摄
“海上联合-2021”南昌舰和俄方大型反潜舰在联合机动。王游 摄
密度如此高的兵力运用,“中军帐”该如何运筹?记者走进中方编队指挥所,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多半空间的数字显示屏,编队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在各自席位上,寥寥数人,安静无比,仅有鼠标和敲击键盘的声响,与室外火热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指挥员席位前,是一面巨幅屏幕,上面用紫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图标,标示中俄兵力编队状态,图标实时闪动,参演兵力的动态参数在屏幕一侧方格中滚动显示,一张图便可全览整场联演态势。
“海上联合-2021”导弹驱逐舰“昆明舰”、“东平湖”号综合补给舰、“完美”号和“响亮”号护卫舰在联合机动。王游 摄 
“海上联合-2021”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海上机动。李唐 摄
“这是一张电子指挥图,整个海域的联演态势全部浓缩其中。”中方编队指挥员张勇告诉记者,随着中国海军建设转型的深入推进,实战化练兵有效嵌入联战体系,依托数据支撑,让作战指挥从平面谋划向立体感知嬗变,通过一张图便可掌控多维态势。如今,作战想定、兵力部署等均可实现“触屏控制”,更远、更快、更智能。
谈及过往,张勇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前花费几天才画出来一张作战图纸,只是现在一闪而过的一帧画面,数字化加持使作战指挥进入信息化时代。”
说话间,指挥所收到中俄舰艇协同消灭浮雷科目指令。编队指挥员李烈通过数据网络“一键”下达命令。只见电子大屏上的东平湖舰与俄方几艘战舰图标依次调转方向,向浮雷区附近海域挺近。
“海上联合-2021”中俄舰艇编队进行消灭浮雷演练。李唐 摄
“射击!”数门舰炮声接连从海面传来,电子大屏上的模拟浮雷图标逐一消失。片刻之后,联演编队舰艇沿着打通的“安全航道”如长龙踏浪加速向前挺近。
“数字化指挥不仅让指挥员谋划更快速,也让指挥员的视野更宽阔了。”指挥所参谋于涛说,“有了新型指控子流,我们可以在‘上帝视角’俯视战场态势,指挥更加精准。”
“方向X,各舰对空雷达听令开机,做好对空抗击准备!”当地时间13时许,指挥所响起急促的防空警报,联合防空演练紧接着打响。
“海上联合-2021”中国海军南昌舰舰载直升机进行起降演练。李唐 摄
“海上联合-2021”俄方舰载直升机飞临中国海军南昌舰进行模拟着舰演练。李唐 摄
指挥所参谋人员轻点鼠标切换画面,演习海域空中目标图标随机显示在指挥屏幕上。记者在电子大屏上看到,战机图标自起飞那一刻起,便进入了编队指挥员的“视野”,轨迹实时更新,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快速接近中俄联演舰艇编队,仅从图上便可对其进攻方向和动机一目了然。
“对空雷达开机,组成环形防空队形,按扇面进行抗击。”李烈一声令下,中方参演舰艇图标快速由“一”字阵型变成立体阵型,梯次配备火力,对空中目标成功完成抗击。
“海上联合-2021”中国海军南昌舰迎风飘扬的国旗。李唐 摄
“编队指挥人少了,方案薄了,口令少了,房间静了。”李烈介绍,中俄海上携手砺兵多年,中方指挥所每年都有新变化,相信这一实战化淬火平台,将会继续推动两军练兵转型的升级发展。
(解放军报彼得大帝湾10月15日电)

作者 | 解放军报记者韩成、特约记者孙飞

来源 | 学习军团(ID:xuexijuntuan)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    制:欧 灿 张晓辉

编    审:严 珊 谢 菲

责    编:宋 逸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