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程目标指导教学设计与课程评价

发布于 2021-01-23 09:36

相信很多伙伴在做课程开发时,都遇到如下这些问题。
          如何把控课程开发过程中内容不走逐渐走偏?
          想讲的内容有很多要如何取舍?
          某个知识点只要开展就收不住,如何框定内容的深度与边界?
          如何设计教学手法匹配相应的课程目标?
          当课程讲完以后如何评判是否达成预期的培训目的?
如果你有以上的疑问,我想接下来要分享的内容会对你有所帮助。但凡学过一点课程开发技术的伙伴都知道在课程大纲正式搭建前,需要先把课程目标撰写出来,因为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开发的方向,没有课程目标的课程开发犹如在黑夜中行进。但课程目标研究是如何指导课程设计与开发,相信很多伙伴还是会有疑问。因为我们见过的大部分课程目标长成这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了解尽职调查的重要性,掌握尽职调查的流程与技巧,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尽职调查工作防范风险的发生。”如果说课程目标能够指导课程开发过程,相信我你也都不会相信。那如果课程目标长成这样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程开发中的完整流程与关键点,并能运用SUM课程开发模型独立开发符合标准的课程。”前后对比一下,相信你能明显感觉到前后两个课程目标是不同,后者明显更有力,也更让人信服,对课程的指导也更为具体清晰。关于课程目标如何撰写我这里不做具体阐述,因为绝大部分的教材或是网上一搜,你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
本篇中我想具体讲一讲理清课程目标层级对教学指导、课程评价的意义。
(一)课程目标层次为教学活动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课程目标有哪些类别,又有哪些层次呢?按照业界大咖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可以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就大脑对外在事物理解认识层面,一般包括6个层级,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其中前三个为低级认知、后三个为高级认知。“记忆”比较好理解,而“理解”与“应用”却经常混淆。“理解”是指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解释概念中的要点,而“应用”则是指“在特定场景中学员运用所学概念原理执行使用程序的过程”,有些老师喜欢将其解释过技能运用,为了区别于动作技能领域,我更愿意用认知技能运用来解释。因为动作技能领域对认知的要求并不高,就像学开车并不需要知道开车的原理一样。在实际中我们企业培训课程目标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占了近8成,所以我重点讲一讲认知领域目标如何匹配教学活动。
准确定义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层次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举个例子,你要针对行政岗位开发一门时间管理的课程,其中有个知识点叫时间管理四象限。如果教学目标定在“记忆”层级,那么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对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阐述、建模、重复以及视觉化刺激基本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如果定在“理解”层级,那么在教学设计上就需要对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释、打比方、举例子、案例分析、讨论引导、活动体验等;如果是定在“应用”层级的话,那么教学上就必须要结合特定场景,让学员运用所学原理进行执行与设计。所有认知领域的目标我都建议采用五星教学法的框架展开,即:聚集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这点是完全不同于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主要侧于肌肉动作行为,对认知方面的要求不多,因为动作技能型教学目标的教学框架通常遵循“讲解”、“示范”、“练习”、“反馈”这四步。所以我们学员在设计需要应用的内容时,需要先区别清楚属于哪个大类别。
(二)课程目标层次为课程评价的方式提供了依据
认知领域目标各层级并非单纯的通过某一方式进行评价,同一种评价手段也不是只能评价一种层次。比如:大家在课程中喜欢采用测试方式进行评价。但即便是测试可能评价的背后所反映的教学目标的层级却是不同的。以时间管理测试为例:题目考察时间管理包括哪四象限?这属于记忆层级的考查;能够阐述各个象限的处理要点及背后原因,这属于理解层级的考查;能够运用时间管理技能设计你自己工作场景的日程安排,这就是应用层级的考查;能够分析某个具体案例中时间管理某个环节问题并能给出具体建议,这就属于“分析”层级等。因为教学目标层级的不同,那么评价方法与内容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三)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还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现在很多课程在设计上喜欢 就某个知识点将概念定义、特点原则、流程步骤、注意事项、工具表单等一股脑的全部灌输给学员,也不管学员是否会消化不良。所以学员学习总感觉啥也不会,这其中不光是课后没动原因,更主要的是课堂上就没会学会,由于是希望达到应用的目标。
那应该怎么学呢?简单说就是要符合学员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应用层次的目标,不是先将什么概念、原则、特点,而是先容易让他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激发意愿后,给出范例并告诉他一个简单的方法或步骤,下达一个任务,让他先跟模仿做做看完成任务,在练习实践中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并寻找答案提炼规律(实现记忆层级)。当学员在实践练习中有着问题时,这时也就有了思考。这时带着问题,在进一步解释概念、特点、难点、要点并给出相应的技巧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并再次练习,这就可以有效的深化学员的认知水平(实现理解层级),紧接着逐步过渡到还原真实场景中的实践练习与设计运用,这样就把学员的认知水平拔高到应用层级(实现应用层级)。接下课堂中还可以通过综合案例分析或说明评价的原则与标准,让学员可以进行自评与反馈(分析/评价层级),而这才是合理教学设计过程,符合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当课程目标真正被有效制定下来,那么文章开头出现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所以花些时间在课程目标的梳理绝对是一件值得的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