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培优(一)
发布于 2021-10-18 15:51
浅论“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培优(一)
我一直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扫盲,第二培优,所谓扫盲即是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技能),培优即是把具有数学方面潜力的学生让他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作为一名老师要在四十个学生的班级里同时做到这两件事是非常难的,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教好。因为这两件事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所以导致学生到了初三以后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因为矛盾的存在而不去思考如何解决,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大胆的尝试去想办法做,而不是一味的担心结果,我们只有大胆的去做了才能发现问题,出现问题我们再想办法去解决。双减政策出台以前,确实辅导机构帮我们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培优工作,但这只是极少数一部分,对于贫困边疆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没条件去辅导机构,那么双减政策出来以后,也给我们在校老师带来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培优。
培优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在家庭教育的环节完成,但我们好多家长都不会,双减政策下来以后我们老师责任更艰巨了,但我们每一位老师的精力又是有限的,那什么样的制度能把学生教好呢?我认为“分层教学”+“师徒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其实这些方法我们很多老师都在用也都会用,但没能坚持下去,或者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去解决,时间长了就只是停留于形式,所以这也反映出“行动研究”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调整实施方案最终形成自己的方法。
培优不仅仅是毕业班才做的,而是“全程培优”从初一开始就应该进行培优,下面以初一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分析:在小学学习过程中与数有关的我们学的都是算术,到了初中我们学的是代数,也就是小学学的找规律3 5 7 9 下一个数是多少,到了初中我们问的是第n个数是多少?由小学数字到初中字母的过程是为了让我们发现事物的本质。在比如小学学习数字并没有引入数轴,而到了初中引入了数轴,其实是由数的问题引入了“形”的问题,那么绝对值其实也是由小学数的形式到了一个“形”的形式。通过这两个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我们学的是“算术”,它要求的结果,到了初中我们学的是“代数”和“形”,它要求的是过程,到了初中我们在培优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公式或者性质定理为什么是这样,而对于学困生我们的要求则是理解这个公式和性质。
初一绝对值培优,例题:已知|y-3|+|x-1|+|z-5|=10-|x+4|-|z-1|-|y-2|,求x+y+z的最值。
那么在学习绝对值的时候我们“扫盲”的教学目标是大部分学生都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而作为培优到这个层次是不够的,就拿这个题来说一下,作为培优还应该给学生补充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1|表示的是x到1的距离,|x+4|表示的是学x到4的距离,|x-1|+|x+4|表示的又是什么?那么这道题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所以初一培优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什么是逻辑思维,就是知道因为什么得到它的一个过程。
上述提到几个变化“算术”到“代数”、“数”到“形”,“算术”到“代数”其实还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数”到“形”其实还蕴含着数形结合思想,所以初一我们只要把这些问题细细解剖,我们不难发现培优的内容也就在里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