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如何设计与实施?答案都在这本英语教师必看的案头书里
发布于 2021-01-27 18:17
伴随着修订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颁布,学校课程建设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学校课程的质量影响着儿童的生命质量。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一直存在一个瓶颈:受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制约,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加之教学方式相对机械,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资源,落实素养发展,有效弥补原有英语教学的不足。本书旨在搭建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指导,助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以下简称“英语学科实践活动”)是指基于一定的课程目标,以英语学科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可以是基于英语学习的展示类活动,如英语歌曲演唱、英文演讲、英语戏剧等;也可以是以英语为媒介,进行跨学科实践和拓展的探究活动。
这里所界定的“英语学科实践活动”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笔者界定的“英语学科实践活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运行)》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有区别的。前者的界定虽是以后者为理论依据,但它仍属于英语课程范畴,是英语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英语课程的实施、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具有跨时空特征。
第三,英语学科实践活动与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协调、统一的关系。
在确定了学校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以后,学校要依据课程目标来选择并组织课程内容,形成有助于达成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可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指向体验性学习、拓展类学习及探究型学习。课程内容既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
(一)深度挖掘教材,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学科实践活动
教师基于本单元教学目标,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以“What Chores Can You Do?”为主题的学科实践活动。学生学习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同龄孩子通常做的家务,确定自己要做的家务清单,并进行自我监控,主动承担家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积累感悟和经验,找到做好某件家务的方法和窍门,分享给班里的同学。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做家务的乐趣,教师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更有意义的目标,使抽象的语言融入真实而具体的语境中,有了更实际的意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相关经验,也将英语学习的经验运用到了其他学科。
(二)基于真实问题设计学科实践活动
在当今信息时代,“跨界”现象随处可见,传统的学科或专业“边界”正日渐模糊。“跨界”从字面含义上看,指的是“跨越一定的边界”。“跨界”的理念对学校课程设计也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娄华英,2018)。为实现育人目标,教师基于学生的视角设计具有主题意义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跨越原有学科知识的边界,根据学习主题,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以实现深度学习,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知识”不再是冷冰冰被束之高阁的,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的信息。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知识,在现实中运用知识。整个学习过程调动身体和大脑的积极参与,情境与情感融合,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与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这里介绍的“跨界”学习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跨学科之界
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设计要求教师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学生所处的真实生活世界相关联,发现学生可能面对的真问题,将真问题提炼为学科实践活动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解决这样一个真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学科的知识,而学生是否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否需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等问题。教师不仅要发现活动目标与相关学科知识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和共通性,而且还应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以自然的方式去认识学科间的内在关联。在学生没有发现或认识到这种关联时,教师不能将自己建构的关于学科间的关联强加给学生,否则学习者对这种关联的认识是勉强的、非自然的,这样机械的关联只能使课程变成一个拼凑的什锦。
(2)跨时空之界
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打破课时的局限,根据学习主题的特征及学生的学习进程和需求确定学习的时间,可以通过“长短课”“大小课”的结合来完成,如实践难度较高,活动程序较复杂的课程内容,需要“长课”完成;相反则可用“短课”完成。
传统英语教学局限于教室内,而学科实践活动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可能全部在封闭的教室内进行。学科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要打破原有壁垒和领域的限制。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出,走向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场所,如博物馆、运动场、田园、动物园、超市、医院、公园、实践基地等。只要是学习发生的地方都是学生的教室。
(3)跨评价标准之界
教师将以“跨界”的学习理念为参照,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挖掘原有课程中各个主题活动的学习内涵,开展围绕某个主题、融合多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跨界探究式学科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是影响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认为课程就是学生学习的教材,学生就成了承装知识的容器;如果教师认为课程是学生生活的整个世界,那么学生就将拥抱整个世界。丰富的课程比单一的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性丰满,更有利于未来社会参与者综合素养的形成。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哪些学生经验是可以融入课程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好玩、有趣的浅层上,要对学生所经历的各种“经验”进行提炼,确定哪些经验会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将提炼的“经验”进行“改造设计”,形成学生成长的增长点。
- End -
本文作者:闫赤兵|来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P28-29,P46-51
往期精华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