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2021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专题七 公民
发布于 2021-01-28 08:51
专题七 公民
01
答题要领——探究
命题角度1 公民做某件事的原因
设问方式 | 公民为什么要(能)做某件事 |
答题要点 | 必要性+重要性 |
[答题术语]
(1)必要性:
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③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2)重要性:
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
②对其他: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机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监督和改进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等。
命题角度2 公民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设问方式 | 公民如何发挥在某件事中的作用 |
答题要点 | 途径和方式+权利义务+原则+自身素养 |
[答题术语]
(1)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5)提高公民自身的政治素养。
02
解题示范——应用
[典例]1.(2020•山东卷)
治理高空抛物坠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9分)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主体限定 | 社区居民 |
设问方式 | 措施类 |
内容限定 | 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 |
分值定点 | 本题9分,大约需要3个得分点 |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本题以治理高空抛物坠物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政治生活,设问要求是“说明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根据“高空抛物坠物危及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强烈呼吁各方彻底整治高空抛物坠物”,可知,作为公民应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拒绝高空抛物坠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对公民个人高空抛物的有关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可得作为公民应积极参与民法典学习宣传,增强法治意识。
根据某智库针对社区治理进行的一次网上“微调研”显示情况,可知社区居民应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根据“物业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展”,可知作为社区居民应勇于监督,对违法行为、社区治理、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参考答案]
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拒绝高空抛物坠物;积极参与民法典学习宣传,增强法治意识;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勇于监督,对违法行为、社区治理、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典例]2.(2017•江苏高考)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6分)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主体限定 | 没有明确的主体限定 |
设问方式 | 措施类 |
内容限定 | 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 |
分值定点 | 本题6分,大约需要3个得分点 |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 “如今……实现信息共享” |
第2层 | “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 |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
第1层关键词句: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 | 由关键词“ 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 政府应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社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
第2层关键词句:“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 | 由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居委会”、“居民”→ 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要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居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履行相应责任。 |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参考答案]
政府应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社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要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居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履行相应责任。
[典例]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009年,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 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设问方式 | 原因类 |
内容限定 | 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 从“2009年”到“纳入刑法保护” |
第2层 | 从“2012年”到“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
第3层 | 从“2012年上半年”到“犯罪嫌疑人1 700余名” |
第4层 | 从“2013年”到最后 |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
第1层关键词句: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 | 由上述关键词→用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需要依法保护 |
第2层关键词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 由上述关键词→公民网络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 |
第3层关键词句:公安机关抓获大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 | 由上述关键词→存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 |
第4层关键词句: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 由上述关键词→政府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表明公民的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 |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参考答案]
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03
对点训练——巩固
1.(2015•四川高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
【答案】
①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
②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群众有序参与。
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解析】
本题易因没有从多个主体的角度答题而失分。本题考查中同共产党的领导,政府的职能,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管理。根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不同的主体是如何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体现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政府依法履行职能;“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民主管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体现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2.(2015•重庆高考)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答案】
①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面对外敌入侵,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强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国家具有保障公民权益的职责。国家维护公民生命、自由等权利,为公民生活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解析】
本题易因没有从公民和国家两个角度组织答案而失分。本题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解答时要把题中问题,转换为政治生活试题,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由材料中的战争素材,联系政治生活知识,可联想到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义务,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从国家角度看,国家有责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为公民社会和发展提供和平的环境;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3.(2014•浙江高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2013年末以来,浙江全面展开“五水共治”。
材料一
表 2006~201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亿元)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生产总值 | 15 718.47 | 18 753.73 | 21 462.69 | 22 990.35 | 27 722.31 | 32 318.85 | 34 665.33 |
材料二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后,各级政府按照“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的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展开了“五水共治”攻坚战。企业家、学者、居民、志原者纷纷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面对浙江经济和治水现状,根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阐述公民在“五水共治”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答案】
“五水共治”是民生大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因此,每个公民都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积极行使知情、表达和监督等权利,自觉履行生态保护义务。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像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的企业家、学者、居民、志愿者那样,积极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本题易因没有从态度和行为两个角度答题而失分。本题考查政治生活模块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解答时从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两方面,写出具体措施即可。
4.(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自实施车牌拍卖政策以来,就一直未向社会公开收支信息。2013年7月,市民联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请求。年底,相关部门公布了2011~2012年车牌拍卖的大类收支情况,但没有列出明细,市民不满意。
材料二 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的知识,分别分析“市民不满意”、“刘某被拘”的原因。
【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有权利要求政府公开信息。
(2)公民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3)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和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解析】
本题易因审题不清而失分。回答时要注意材料中的事例,市民不满意是因为政府没有公开信息细节,原因可以从公民的权利、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作答;刘某利用网络散播谣言的行为,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角度看,公民没有遵循法律、没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
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专家论证等。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如政府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等。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解析】
本题易因不能准确分析材料提取信息而失分。分析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需要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等知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流量数据的消费量节节攀升,我国目前已全面步入“流量社会”,“流量社会”出现新生态。来自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35亿GB,同比增长44.2%,在上年同期三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流量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还催生出新业态甚至新产业,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社会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直播、闪送、创客、网约车、共享单车……面对“流量社会”新生态,我国政府网站专门开通了“公民直通车”平台,为广大网民建言问政拓宽渠道,广大网民热情高涨,但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有人利用网络的便利,传播不良信息,散播谣言,极大阻碍了社会主义文明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建设健康文明的“流量社会”?
【答案】
①公民应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享受网络自由权利的同时,要遵守法律,旅行义务。
②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不能传播不良信息,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③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④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为加强网络管理促进流量社会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解析】
本题以建设健康文明的“流量社会”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建设健康文明的“流量社会”,知识范围是“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属于措施类试题。由本题的知识范围出发,紧扣“公民”这一主体,联系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有人利用网络的便利,传播不良信息,散播谣言,极大阻碍了社会文明健康发展”因此公民应道循权利与义务相统的原则,在享受网络自由权利的同时,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我国政府网站专门开通了公民直通车平台,为广大网友建言问政开拓渠道。广大网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网络问政,平台的流量也越来越大”说明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通过信访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参分与民主监督。
7.在抗击新型冠疫情战役中,有这么一群人,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的健康防护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分别提出的“新冠病毒具有明显的人传人特点”“武汉封城”“建方仓医院”建议被政府及时采纳,事后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决策;每天千千万万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随访健康状况,为居民提供引导就医、转诊、咨询等服务;甘如意,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医生,“国家医院病人需要,我必须赶回工作位岗,”辗转300多公里,历时四天三夜。
疫情是面镜子,疫情期间,有人哄抬物价,有人在网络散步谣言,有人不戴口罩,不听劝阻,这些行为,都是很不应该的。
请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对情境材料中公民的行为进行评析。
【答案】
一方面:公民要以逆行者为榜样,依法积极有序参与到抗疫斗争中去:
①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途径为抗疫建言献策,提高政府抗疫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②公民积极申请社区志愿者工作等形式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打赢社区防控攻坚战。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哄抬物价、造谣传谣的人是不对的。要坚持正确的行为,反对和打击各种不当的做法:
①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抗击疫情中,公民要坚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依法行使监督权、政治自由等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如遵守国家防控法律规定,不哄抬物价,不造谣传谣。
②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要像甘医生那样把个人的利益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欲,损害国家利益,破坏社会稳定。
【解析】
本题以“我国在抗击新型冠疫情战役中,不同的公民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
本题要求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对情境材料中公民的行为进行评析。属于评析类主观题,中观层面考查,知识范围限定在政治生活的第一单元,关于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应该坚持的原则,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和方式等,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本题涉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正面和反面两种情况,要分开阐释。
一方面:公民要以逆行者为榜样,依法积极有序参与到抗疫斗争中去:①根据材料“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分别提出的‘新冠病毒具有明显的人传人特点’、‘武汉封城’、‘建方仓医院’建议被政府及时采纳,事后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决策”,可知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途径为抗疫建言献策,提高政府抗疫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②根据材料“每天千千万万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随访健康状况,为居民提供引导就医、转诊、咨询等服务”,可知公民积极申请社区志愿者工作等形式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打赢社区防控攻坚战。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哄抬物价、造谣传谣的人是不对的。要坚持正确的行为,反对和打击各种不当的做法:①根据材料“疫情期间,有人哄抬物价,有人在网络散步谣言,有人不戴口罩,不听劝阻”,这严重干扰我国防控疫情工作,说明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抗击疫情中,公民要坚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依法行使监督权、政治自由等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如遵守国家防控法律规定,不哄抬物价,不造谣传谣。②根据材料“甘如意,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医生,‘国家医院病人需要,我必须赶回工作位岗’,辗转300多公里,历时四天三夜”,说明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要像甘医生那样把个人的利益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欲,损害国家利益,破坏社会稳定。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到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社会治理理念不断创新和丰富。专家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既需要党委、政府转变理念,找到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重要的内容。在实践中,各地积极创新,借鉴“枫桥经验”,创建“乡贤评议会”、“小板凳恳谈会”、“湖滨晴雨”工作室等,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智网工程……为群众更好参与基层治理创造条件。
一、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关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发布、不传播、不评论,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二、严禁编发失实信息,对已发布、转发或评论的不实信息要迅速删除处置,主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三、对通过网络发布、传播虚假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网信、公安部门将依法依规处理,追究发布人、转发人及相关互联网平台的法律责任。
四、全市各级各类网站和网络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从严审核信息来源和内容。凡因审核把关不严、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将依法从重处理。
五、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发布正能量信息,宣传疫情防治知识及有效防范措施,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疫情,合理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请广大网民和网络平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欢迎广大网民举报投诉网络谣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10(贺州市公安局)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为基层社会治理尽责。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把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每个公民的责任。
②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参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选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
③公民要提高政治素养,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依法通过参加居民会议、村民会议、听证会等渠道,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为优化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④公民要善于利用民主评议会、办事公开制度、新闻媒体等,依法监督基层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保证基层管理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
(2)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遵守宪法和网络安全法,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发布、不传播、不评论,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全市各级各类网站和网络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从严审核信息来源和内容。凡因审核把关不严、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将依法从重处理。
③公民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同时,树立维权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严禁编发失实信息,对已发布、转发或评论的不实信息要迅速删除处置,主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解析】
本题以我国公民参与政治为背景,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共设两个小问进行考查。
(1)本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为基层社会治理尽责。设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设问的分析,考生可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角度进行思考。
接着考生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需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重要的内容”,因此考生可从增强主人翁意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民主选举方面,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参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选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方面,公民可通过居民会议、村民会议、听证会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从民主监督方面,公民要善于利用民主评议会、办事公开制度、新闻媒体等,依法监督基层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而这些其实也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考生对以上分析进行整合即可。
(2)本题设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设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知识。
考生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依据材料“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关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发布、不传播、不评论,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考生可从“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方面进行分析。公民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的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依据材料“全市各级各类网站和网络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从严审核信息来源和内容。凡因审核把关不严、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将依法从重处理”,考生可从“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依据材料“严禁编发失实信息,对已发布、转发或评论的不实信息要迅速删除处置,主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考生可从“公民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方面进行分析。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同时,树立维权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在垃圾分类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A市政府不断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听取民意、群策群力,形成《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公民不仅要勇于献策,更要在以后的实际行动中理解和支持垃圾分类,与有关部门一起努力,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
结合材料,运用民主决策的知识,分析《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意义。
【答案】
在垃圾分类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政府垃圾分类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政府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垃圾分类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促进公民对政府垃圾分类决策的理解,推动垃圾分类决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本题以《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背景材料,考查民主决策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材料分层明确,难度不大,可运用民主决策的意义结合材料说明即可。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民主决策的知识,分析《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意义。
可结合材料中A市政府不断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听取民意、群策群力,形成《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说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政府垃圾分类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政府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垃圾分类决策的科学性;可结合材料中公民不仅要勇于献策,更要在以后的实际行动中理解和支持垃圾分类,与有关部门一起努力,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说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促进公民对政府垃圾分类决策的理解,推动垃圾分类决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0年3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指出:义务植树,也是适龄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虽然,我国总体植树造林成果很大,但仍然是缺林少树的国家,生态依然很脆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提升绿化水平。一方面,全民义务植树能持续绿化祖国大地。另一方面,全民义务植树能“绿化”人们的头脑。通过持续宣传、开展义务植树,可以在人们头脑中播下绿色的种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和合力。
最后,他号召: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春天里履行义务,多种树、多播绿,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答案】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要树立绿色生活的观念。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环保工作,自觉主动地维护国家利益。
③积极参于民主决策,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意见,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改善环境,还要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⑤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积极参与到践行“绿色”理念的行动中去。
【解析】
本题以义务植树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方式等相关知识。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要求回答的知识范围为政治生活的知识,命题指向为说明公民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考生可以在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从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于民主决策、依法行使监督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等方面来进行回答,在回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材料。专题七 公民
01
答题要领——探究
命题角度1 公民做某件事的原因
设问方式 | 公民为什么要(能)做某件事 |
答题要点 | 必要性+重要性 |
[答题术语]
(1)必要性:
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③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2)重要性:
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
②对其他: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机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监督和改进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等。
命题角度2 公民如何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设问方式 | 公民如何发挥在某件事中的作用 |
答题要点 | 途径和方式+权利义务+原则+自身素养 |
[答题术语]
(1)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5)提高公民自身的政治素养。
02
解题示范——应用
[典例]1.(2020•山东卷)
治理高空抛物坠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9分)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主体限定 | 社区居民 |
设问方式 | 措施类 |
内容限定 | 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 |
分值定点 | 本题9分,大约需要3个得分点 |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本题以治理高空抛物坠物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政治生活,设问要求是“说明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根据“高空抛物坠物危及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强烈呼吁各方彻底整治高空抛物坠物”,可知,作为公民应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拒绝高空抛物坠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对公民个人高空抛物的有关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可得作为公民应积极参与民法典学习宣传,增强法治意识。
根据某智库针对社区治理进行的一次网上“微调研”显示情况,可知社区居民应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根据“物业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展”,可知作为社区居民应勇于监督,对违法行为、社区治理、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参考答案]
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拒绝高空抛物坠物;积极参与民法典学习宣传,增强法治意识;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勇于监督,对违法行为、社区治理、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典例]2.(2017•江苏高考)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6分)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主体限定 | 没有明确的主体限定 |
设问方式 | 措施类 |
内容限定 | 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 |
分值定点 | 本题6分,大约需要3个得分点 |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 “如今……实现信息共享” |
第2层 | “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 |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
第1层关键词句: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 | 由关键词“ 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 政府应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社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
第2层关键词句:“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 | 由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居委会”、“居民”→ 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要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居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履行相应责任。 |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参考答案]
政府应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社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要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居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履行相应责任。
[典例]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009年,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 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设问方式 | 原因类 |
内容限定 | 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 从“2009年”到“纳入刑法保护” |
第2层 | 从“2012年”到“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
第3层 | 从“2012年上半年”到“犯罪嫌疑人1 700余名” |
第4层 | 从“2013年”到最后 |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
第1层关键词句: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 | 由上述关键词→用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需要依法保护 |
第2层关键词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 由上述关键词→公民网络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 |
第3层关键词句:公安机关抓获大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 | 由上述关键词→存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 |
第4层关键词句: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 由上述关键词→政府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表明公民的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 |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参考答案]
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03
对点训练——巩固
1.(2015•四川高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
【答案】
①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
②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群众有序参与。
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解析】
本题易因没有从多个主体的角度答题而失分。本题考查中同共产党的领导,政府的职能,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管理。根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不同的主体是如何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体现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政府依法履行职能;“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民主管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体现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2.(2015•重庆高考)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答案】
①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面对外敌入侵,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强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国家具有保障公民权益的职责。国家维护公民生命、自由等权利,为公民生活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解析】
本题易因没有从公民和国家两个角度组织答案而失分。本题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解答时要把题中问题,转换为政治生活试题,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由材料中的战争素材,联系政治生活知识,可联想到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义务,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从国家角度看,国家有责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为公民社会和发展提供和平的环境;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3.(2014•浙江高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2013年末以来,浙江全面展开“五水共治”。
材料一
表 2006~201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亿元)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生产总值 | 15 718.47 | 18 753.73 | 21 462.69 | 22 990.35 | 27 722.31 | 32 318.85 | 34 665.33 |
材料二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后,各级政府按照“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的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展开了“五水共治”攻坚战。企业家、学者、居民、志原者纷纷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面对浙江经济和治水现状,根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阐述公民在“五水共治”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答案】
“五水共治”是民生大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因此,每个公民都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积极行使知情、表达和监督等权利,自觉履行生态保护义务。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像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的企业家、学者、居民、志愿者那样,积极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本题易因没有从态度和行为两个角度答题而失分。本题考查政治生活模块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解答时从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两方面,写出具体措施即可。
4.(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自实施车牌拍卖政策以来,就一直未向社会公开收支信息。2013年7月,市民联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请求。年底,相关部门公布了2011~2012年车牌拍卖的大类收支情况,但没有列出明细,市民不满意。
材料二 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的知识,分别分析“市民不满意”、“刘某被拘”的原因。
【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有权利要求政府公开信息。
(2)公民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3)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和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解析】
本题易因审题不清而失分。回答时要注意材料中的事例,市民不满意是因为政府没有公开信息细节,原因可以从公民的权利、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作答;刘某利用网络散播谣言的行为,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角度看,公民没有遵循法律、没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
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专家论证等。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如政府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等。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解析】
本题易因不能准确分析材料提取信息而失分。分析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需要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等知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流量数据的消费量节节攀升,我国目前已全面步入“流量社会”,“流量社会”出现新生态。来自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35亿GB,同比增长44.2%,在上年同期三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流量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还催生出新业态甚至新产业,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社会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直播、闪送、创客、网约车、共享单车……面对“流量社会”新生态,我国政府网站专门开通了“公民直通车”平台,为广大网民建言问政拓宽渠道,广大网民热情高涨,但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有人利用网络的便利,传播不良信息,散播谣言,极大阻碍了社会主义文明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建设健康文明的“流量社会”?
【答案】
①公民应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享受网络自由权利的同时,要遵守法律,旅行义务。
②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不能传播不良信息,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③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④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为加强网络管理促进流量社会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解析】
本题以建设健康文明的“流量社会”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建设健康文明的“流量社会”,知识范围是“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属于措施类试题。由本题的知识范围出发,紧扣“公民”这一主体,联系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有人利用网络的便利,传播不良信息,散播谣言,极大阻碍了社会文明健康发展”因此公民应道循权利与义务相统的原则,在享受网络自由权利的同时,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我国政府网站专门开通了公民直通车平台,为广大网友建言问政开拓渠道。广大网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网络问政,平台的流量也越来越大”说明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通过信访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参分与民主监督。
7.在抗击新型冠疫情战役中,有这么一群人,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的健康防护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分别提出的“新冠病毒具有明显的人传人特点”“武汉封城”“建方仓医院”建议被政府及时采纳,事后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决策;每天千千万万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随访健康状况,为居民提供引导就医、转诊、咨询等服务;甘如意,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医生,“国家医院病人需要,我必须赶回工作位岗,”辗转300多公里,历时四天三夜。
疫情是面镜子,疫情期间,有人哄抬物价,有人在网络散步谣言,有人不戴口罩,不听劝阻,这些行为,都是很不应该的。
请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对情境材料中公民的行为进行评析。
【答案】
一方面:公民要以逆行者为榜样,依法积极有序参与到抗疫斗争中去:
①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途径为抗疫建言献策,提高政府抗疫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②公民积极申请社区志愿者工作等形式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打赢社区防控攻坚战。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哄抬物价、造谣传谣的人是不对的。要坚持正确的行为,反对和打击各种不当的做法:
①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抗击疫情中,公民要坚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依法行使监督权、政治自由等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如遵守国家防控法律规定,不哄抬物价,不造谣传谣。
②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要像甘医生那样把个人的利益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欲,损害国家利益,破坏社会稳定。
【解析】
本题以“我国在抗击新型冠疫情战役中,不同的公民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
本题要求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对情境材料中公民的行为进行评析。属于评析类主观题,中观层面考查,知识范围限定在政治生活的第一单元,关于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应该坚持的原则,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和方式等,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本题涉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正面和反面两种情况,要分开阐释。
一方面:公民要以逆行者为榜样,依法积极有序参与到抗疫斗争中去:①根据材料“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分别提出的‘新冠病毒具有明显的人传人特点’、‘武汉封城’、‘建方仓医院’建议被政府及时采纳,事后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决策”,可知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途径为抗疫建言献策,提高政府抗疫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②根据材料“每天千千万万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随访健康状况,为居民提供引导就医、转诊、咨询等服务”,可知公民积极申请社区志愿者工作等形式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打赢社区防控攻坚战。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哄抬物价、造谣传谣的人是不对的。要坚持正确的行为,反对和打击各种不当的做法:①根据材料“疫情期间,有人哄抬物价,有人在网络散步谣言,有人不戴口罩,不听劝阻”,这严重干扰我国防控疫情工作,说明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抗击疫情中,公民要坚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依法行使监督权、政治自由等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如遵守国家防控法律规定,不哄抬物价,不造谣传谣。②根据材料“甘如意,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医生,‘国家医院病人需要,我必须赶回工作位岗’,辗转300多公里,历时四天三夜”,说明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要像甘医生那样把个人的利益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欲,损害国家利益,破坏社会稳定。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到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社会治理理念不断创新和丰富。专家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既需要党委、政府转变理念,找到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重要的内容。在实践中,各地积极创新,借鉴“枫桥经验”,创建“乡贤评议会”、“小板凳恳谈会”、“湖滨晴雨”工作室等,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智网工程……为群众更好参与基层治理创造条件。
一、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关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发布、不传播、不评论,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二、严禁编发失实信息,对已发布、转发或评论的不实信息要迅速删除处置,主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三、对通过网络发布、传播虚假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网信、公安部门将依法依规处理,追究发布人、转发人及相关互联网平台的法律责任。
四、全市各级各类网站和网络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从严审核信息来源和内容。凡因审核把关不严、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将依法从重处理。
五、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发布正能量信息,宣传疫情防治知识及有效防范措施,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疫情,合理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请广大网民和网络平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欢迎广大网民举报投诉网络谣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10(贺州市公安局)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为基层社会治理尽责。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把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每个公民的责任。
②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参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选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
③公民要提高政治素养,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依法通过参加居民会议、村民会议、听证会等渠道,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为优化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④公民要善于利用民主评议会、办事公开制度、新闻媒体等,依法监督基层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保证基层管理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
(2)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遵守宪法和网络安全法,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发布、不传播、不评论,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全市各级各类网站和网络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从严审核信息来源和内容。凡因审核把关不严、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将依法从重处理。
③公民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同时,树立维权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严禁编发失实信息,对已发布、转发或评论的不实信息要迅速删除处置,主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解析】
本题以我国公民参与政治为背景,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共设两个小问进行考查。
(1)本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为基层社会治理尽责。设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设问的分析,考生可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角度进行思考。
接着考生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需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重要的内容”,因此考生可从增强主人翁意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民主选举方面,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参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选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方面,公民可通过居民会议、村民会议、听证会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从民主监督方面,公民要善于利用民主评议会、办事公开制度、新闻媒体等,依法监督基层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而这些其实也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考生对以上分析进行整合即可。
(2)本题设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设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知识。
考生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依据材料“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关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发布、不传播、不评论,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考生可从“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方面进行分析。公民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的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依据材料“全市各级各类网站和网络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从严审核信息来源和内容。凡因审核把关不严、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将依法从重处理”,考生可从“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依据材料“严禁编发失实信息,对已发布、转发或评论的不实信息要迅速删除处置,主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考生可从“公民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方面进行分析。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同时,树立维权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在垃圾分类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A市政府不断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听取民意、群策群力,形成《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公民不仅要勇于献策,更要在以后的实际行动中理解和支持垃圾分类,与有关部门一起努力,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
结合材料,运用民主决策的知识,分析《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意义。
【答案】
在垃圾分类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政府垃圾分类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政府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垃圾分类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促进公民对政府垃圾分类决策的理解,推动垃圾分类决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本题以《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背景材料,考查民主决策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材料分层明确,难度不大,可运用民主决策的意义结合材料说明即可。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民主决策的知识,分析《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意义。
可结合材料中A市政府不断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听取民意、群策群力,形成《A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说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政府垃圾分类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政府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垃圾分类决策的科学性;可结合材料中公民不仅要勇于献策,更要在以后的实际行动中理解和支持垃圾分类,与有关部门一起努力,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说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促进公民对政府垃圾分类决策的理解,推动垃圾分类决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0年3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指出:义务植树,也是适龄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虽然,我国总体植树造林成果很大,但仍然是缺林少树的国家,生态依然很脆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提升绿化水平。一方面,全民义务植树能持续绿化祖国大地。另一方面,全民义务植树能“绿化”人们的头脑。通过持续宣传、开展义务植树,可以在人们头脑中播下绿色的种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和合力。
最后,他号召: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春天里履行义务,多种树、多播绿,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答案】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要树立绿色生活的观念。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环保工作,自觉主动地维护国家利益。
③积极参于民主决策,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意见,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④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改善环境,还要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⑤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积极参与到践行“绿色”理念的行动中去。
【解析】
本题以义务植树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方式等相关知识。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要求回答的知识范围为政治生活的知识,命题指向为说明公民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考生可以在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从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于民主决策、依法行使监督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等方面来进行回答,在回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材料。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