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设计师在中国】Jürgen Kunzemann
发布于 2021-01-28 13:32
设计人的故事/情怀/世界
疫情原因,对Jürgen Kunzemann的采访是在线上进行的。隔着非母语表达的障碍,依然能从他的谈吐中感受到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和实在。
2011到2021,Jürgen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0年,抛开社会环境与设计师创作的互相影响,Jürgen从建筑设计师到城市规划师的身份转变,正好折射了10年间中国从高速发展转向新常态的经济特征。
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规划和设计,来抹去因高速发展而撕扯出的表皮纹路。
Jürgen Kunzemann
国际设计师在中国
Y=乙集
J=Jürgen Kunzemann
Y:为什么会想当建筑设计师?
J:最初我想当飞行员,但我的视力实在太差了,硬件不符合。后来我想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我没有天赋,软件不符合。再后来……我也没更多选择了,就成了一名建筑设计师。”
Y:为什么会来中国工作?
J:我非常喜欢东亚文化,但其实我来中国工作的真正原因很简单——我没钱了。当时在德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很难获得新的委托和收入。后来我获得了领导SBA上海分支办公室的工作,薪水不错,并且我觉得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前景是很有希望的。
Y:哪些中国文化令您印象深刻或者让您感到有所不适应?
J: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中国菜,中国菜太棒了!无论我在哪个城市旅行,总能很容易就找一家既美味又不贵的当地特色餐厅。所以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
Y:您的设计有没有受到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
J:我觉得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比德国人更满意,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在德国街头,与陌生人之间的摩擦或充满警惕性的对抗氛围是常见的。而在中国却恰恰相反,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遇到让我感到紧张或具有攻击性的氛围。陌生人常对我报以微笑,令人愉快而轻松的环境有助于乐观情绪的产生。这种乐观的情绪当然对我的设计有积极的影响。
乐观情绪对设计有积极影响
Y:迄今为止,您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是?
J:最满意的作品,应该有两个项目吧,它们的规模大相径庭。第一个项目是横滨野毛山动物园操场上的儿童公厕。操场本身很漂亮,由工作组的高桥晶子和宽精心设计。我在工作组里的任务是负责儿童公厕的室内设计。是应当把重点放在卫生功能和实用性上?(当然,为了适应孩子的体型,厕所内的一切尺寸都必须缩小。)还是应该设计得特别可爱,以符合我们假象中的儿童喜好?或者应该强调质感,以增强孩子们在使用时的触觉体验?这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个项目是我为韩国的新城市——世宗特别自治市做的设计方案。我的作品是国际公开设计比赛的最终十件入选作品之一,评审专家包括矶崎新、韦尼·马斯和多米尼克·佩罗。这是我的第一个大规模城市设计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和我的团队试图从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广泛领域中找寻答案。许多我在后期引用拓展的概念都脱胎于这个项目。
Y:您在中国参与的设计项目,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J:想起来真是难以置信,我已经在中国待了近10年。我来中国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建筑设计。但在这里,我现在主要从事城市设计,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当然即便是我在中国参与的建筑设计项目,也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德国建筑设计师负责整个项目,从最初的草图到施工管理。而在中国,我的任务到效果图就结束了。
Y:不同国家间的审美差异会不会影响您的设计思考?
J:国与国之间的审美差异对我的影响不大,对于审美我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并且我认为美学在艺术中并不重要。那什么才是重要的?我举个例子,就拿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来说,这是一个由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组成的循环。当你演奏或听第一首前奏曲时,你可能会认为它是一首非常简单而直接的乐曲,但当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依次递进、循环往复时,你会逐渐发现乐谱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第一个序曲变成了整个循环中最复杂的部分。
我不认为一个建筑能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建筑的空间光影,以及因自然环境而产生的整体效果会在人们脑海中形成固有印象,但人们对建筑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感官,还与其功能、在城市中的角色息息相关。就像罗马城的每一栋建筑都体现了当时的审美,却不是艺术品。当建筑和街道组成了罗马城,则成为了可以跨越时空的伟大艺术品。同理,圆厅别墅是一座杰作,但安德烈亚·帕拉弟奥在他的《建筑四书》中阐述的建筑原理和建筑思想才是艺术品。
Y:中国的城市规划有哪些特色,又在哪些方面受到限制呢?
J:在建筑设计中,一个主设计师和信任设计师的客户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设计效果。但城市设计从来就不是这样的,需要尽可能多的相关者参与其中并提供专业意见。中国城市设计最显著的特点可能是缺乏对设计权限的限制。如果路上有一个斜坡,设计师就会要求把斜坡夷为平地(甚至在重庆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为了避免这种一刀切的情况,可以尝试将城区划分为独立的地块进行设计规划。这可能会在设计上造成一些局限性,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不仅对后续的发展保有可持续性,也对保存城市精神非常重要。
中国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在设计规划上没有限制约束,另一方面却又在体制和制度上太过制约。一块巨大的土地通常只由少数开发商控制,如果在开发阶段出现问题,责任机构宁愿停止,甚至重新启动整个项目,而不是反思调查及制定新的战略。上海虹口,这个最具城市特色和启发性的地区之一,就极有可能因为这种开发模式而变得平庸。
Y:2020年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沉重的一年,您觉得疫情对您有什么影响?
J:在疫情爆发期间,我留在了日本,但幸运的是,在边境关闭之前我回到了北京。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出国过。除了不能出国旅行外,疫情对我个人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我的工作也没什么变化。当我在2020年3月回到中国时,我的家人会因为COVID-19而担心我。而如今情况正好相反……
Y:未来10年,随着信息通讯和AI技术的不断精进,您所在的建筑设计行业会受到哪些挑战,整个行业会有什么巨大的变化?
J:中国在通讯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在设计领域,仍处于寻找自己文化身份的阶段。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设计师们不受干扰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验。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运用新的IT工具或技术在提高设计效率,恰恰相反,应该是防止这些智能工具占据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太多方面,而影响判断。
编辑|Sofia 排版|Anziy
合作联系|练先生 18510711585
邮箱|54511368@qq.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