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也是广告】立足文化、展望未来:武大心理学系的特色与发展

发布于 2021-04-01 02:00

【该文是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官网转载而来,其实这也是一个广告,希望大家来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心理学。这里谈的是本科教学,当然,也希望大家不仅报考本科,也欢迎报考硕士、博士,以及来做博士后。】

编者按:哲学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在长达近10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抓住本科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坚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期间,哲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强基计划,心理学专业于2021年初入选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鉴于哲学专业细分出多个专业方向(哲学基地班、现代哲学国际班、宗教学班以及2020年开始招生的强基班)的现状,学院于2020年底开启了“培养小组制度”,由专业教师(含外教)组合成多个培养小组,负责制订新的培养方案或修订已有的培养方案,凝练各个班级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等。此次邀请的四位被访谈者,都是各个培养小组的组长或主要协调人,他们将向我们讲述这些专业方向的历史、培养特色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

(通讯员 李澳佳 张锦悦)创办于2005年的武汉大学心理学系,迄今已走过了十六载的发展历程。自建系之初,心理学系就开始招收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由此开启了心理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探索之路。如今,武汉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作为心理学培养小组的组长,喻丰老师是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推动者之一。

喻老师,您好!心理学系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6年的历史了,请问您可以介绍一下心理系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吗?

答: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正式创办于2005年,从创办至今,一直归属于哲学学院,在系所建制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如果要追溯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武汉大学前身的武昌高师已有教育哲学系,且多有从欧美留学回国的心理学家在该系教授心理学。

2005年建系开始,我们就开始招收本科生,在2011年我系获得了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且我们今年在积极争取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这些都是学科建设上重要的变化,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办学理念上,我想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有着“文理交融、古今贯通、中西合璧、教研相长”的特点。

文理交融,一是说武汉大学的本科生本身就文理科通招,有文科有理科,同学们之间能够产生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了解,这也符合心理学作为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的学科特性;二是说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归属于哲学学院本身就是心理学系的特色之一。在中国很少有心理学系属于哲学学院,它们要么属于教育学院,这与院系调整时将心理学划归教育学类,多在师范大学中存在的办学历史有关。要么它属于社会学院,这与早期社会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偏差理解有关。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在哲学学院,我们重视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但是我们还尤其讲究对学生人文精神、逻辑思维的培养。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有很好的人文传统,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在此任教研究美学心理学。我想这一传统我们也没有丢弃,而是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再加引导。如果你横向比较其他著名综合性大学的心理学系,你会发现这是我们武汉大学心理学系的特色之一。

古今贯通,是说武汉大学心理学系不仅重视对学生新近理论、新发知识的灌输,也重视对学生对心理学来龙去脉的理解。这一点也和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建设于哲学学院的理念有关。实际上,从心理学的学科历史来说,最初心理学依然从哲学分离而来。包括我自己所做的道德心理学研究,也与哲学有可供沟通之处。基于此,我们系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心理学系会学习了更多的哲学类课程,这其实对心理学假设的提出和对心理学研究的理解都有帮助,这也是我们的独特之处。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会削弱科学研究训练,相反,我们对科研训练是极其重视的。我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这些年,我的体会是,哲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对心理学学生思考人性、人心、人情、人欲大有裨益,如果能结合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训练,我们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研究深度上和职业生涯的持续性上有更好的发展。

中西合璧,是说我们武汉大学心理学系作为后发心理学系,充分认识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找准特色,精准发力,深耕文化心理学并以此为特色。文化心理学在我们系是一个凝聚的方向,它与哲学有很多的交叉和结合,而且我们也一直坚持这样的办学特色。我们系的大多数老师均从事文化心理学或者广义一些的人格社会心理学研究。包括我自己也是,我的导师彭凯平教授就是文化心理学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钟年老师的同学,对我们系也颇为支持。我们系从钟老师开始,无论本身的研究方向如何,我们都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采取文化心理学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视角,形成了一种鲜明的特色。心理学本身发源于西方,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进路都是完全西化的,通常情况下,大家均因循凡例做研究即可。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建立较晚的心理学系,大家能够通力合作,在各有所长的情况下,有一个凝聚的方向,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这是非常好的。

教研相长,是说我们武汉大学心理学系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融入教学,尤其是在本科生阶段形成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和学风。以我对心理学系老师的了解,无论哪一位老师,可以说我们都是醉心教学的,许多老师都深受学生欢迎,这从同学们的日常交谈中就可得知。心理学系老师都是和蔼可亲的,但同时心理学系的教学还是严格的,老师们通常情况下都会在本科阶段给予本科生以科研训练,试图教会学生心理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手段,用心理学的话来说,教会学生们一套在心理学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脚本和图式。无论今后学生们是做研究还是走上社会工作,无论他们是否学习心理学,都让武汉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有很强的属于心理学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言以蔽之,我们希望武汉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有很强的武大心理标签,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也应该是烙印在他们心中的一种痕迹,希望他们能够在科学方法中不忘人文精神、在先进技术里融入传统智慧,在思考方式上保留中国文化,在学术训练中学会实践方法。

谢谢喻丰老师对心理学系办学特色的讲解。从2009年到现在,心理学系已经有十一届毕业生了,由于我们目前也处于职业规划的阶段,所以想知道他们本科毕业以后都去了什么地方?

:中国心理学系的本科毕业生通常情况下一般就是这样几种选择,首先是选择继续深造,保研、考研或者出国留学。其次是进入公司做人力资源、用户体验或者当项目经理的,第三是去考公务员,当然最后还有进入中小学当心理老师的。我们系的毕业生也不例外,大概三分之一是做升学考虑,剩下三分之二选择以上几类工作。当然,因为是武汉大学的原因,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在中国肯定比心理学的平均毕业生要好很多。在我们的毕业生中,有许多比较优秀的典型例子,比如之前师生见面会的时候,赵俊华老师就提到,心理系的一位本科毕业生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后,现在回浙江大学做博导了。还有我们系的郑睦凡老师其实就是武大心理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她在伦敦大学学院拿到博士学位后,现在回我们系任教。

喻老师,在之前的师生见面会上,我了解到心理学系的培养方案目前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请问会有什么样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相比于以前的培养方案有什么优势?

:由于这次调整培养方案的时间比较紧迫,来不及跟所有老师进行非常细致的沟通,所以相对来说变动较小,这也是一种初步尝试,我们会在之后的实践中逐步进行更多调整,并在下一次培养方案集中调整时进行更大幅度变动。这一次培养方案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适当减少了哲学相关的平台课,在低年级的培养中加入了更多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其次,我力主在培养方案中加入了心理学编程课。此外,我们把部分必修课程,尤其是方法类课程的开课学期提前了一些,也根据学生建议,在学分上有小幅更改。

进行这些更改的理念是基于:第一,让学生较早接触和了解心理学。经过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存在低年级学生较晚才接触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观点,到了高年级对心理学还怀有比较模糊的印象等特点,因此我们适当减少了哲学相关平台课,在低年级时尽可能多地让同学们接触心理学的基础类课程,培养他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同时也防止大家在高年级时迫于升学及就业等压力还造成课程学习负担过重的情况。第二,是我们进一步重视心理学的基础科研训练。因此此次我们在与方法课教师进行沟通的情况下,统筹考虑了方法课的授课内容,将方法类课程有可能的话尽量前置,让学习尽早学会基本方法,而在高年级时可以跟随老师或者有部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和选择。我们加入了一门心理学编程课程,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已经不是传统工具可以适应的了,很多都需要用R语言来编程,许多刺激呈现可能也需要用到Matlab,这都需要使用到专门的软件包,需要学生有心理学编程基础。另一方面,如果心理学系的学生在大学没有接触过这些,它可能回对编程怀有畏惧情绪,可能会非常束缚他们的发展,导致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后期走不太远。当然,这些技术对于工作也是非常有用的。

关于本科生培养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您可以介绍一下心理学系的师资力量吗?

:总体来说,我们心理学系目前一共有20位老师,3位教授,4位博士生导师,各位老师情况其实大家都可以在哲学院官网上查到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细分的方向,但是我们都会有一个文化的视角,我们都会和文化心理学相关。无论是社会人格还是发展教育,文化心理学是贯穿始终的。你要说我们的师资力量是不是能比肩北大北师大这样的中国心理学航空母舰,我想我们肯定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视角独特、方向集中,在文化心理学上,我们形成了一支在学术界有特色的团队

第三,在研究氛围上,我很少见到我们武大心理系这么团结一致、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互相之间的氛围非常好,大家也都是好朋友,我刚刚来武大时,宝玉跟我说,武大除了你的师兄师姐就是你的朋友嘛,这完全没错。我其实很感动于我们系这么融洽团结的工作环境。所以同学们可以向各位老师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也千万别怕向老师们需求帮助,从这个学期开始,学院设置老师接待制度,每个老师都有固定时间接待同学们,对同学们的问题给予解答,同学们可以随时预约,并抓住这些机会,去更多学习和了解,每个老师都有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地方,每个老师也都会是无私帮助任何同学的人。

谢谢喻老师的详细解答。还有两个比较个人化的问题,第一个是我了解到您这学期在教授心理统计这门课程,而上学期也开设了与您的研究方向联系紧密的道德心理学,您可以谈一谈在教授这些课程时的体会吗?

:我的体会是,我们的本科生都是非常优秀的,求知欲很强,会主动要求读文献和做报告。我在三个学校教过本科生,清华、西安交大和武汉大学。我在清华教心理学史和人格心理学,在西安交大教社会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如你所说,在武汉大学教统计和道德心理学,还给弘毅学堂上普通心理学。课程都不一样,但是学生给我的感受其实区别不太大。我在清华教过的本科生现在好几位都博士毕业了,当时参加我组会,我亲手带过的本科生现在都已经有在剑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并在香港著名大学拿到教职开始学术生涯的了。当然这是清华最为优秀的学生。我在武大第一年上课,上的是心理系三年级的道德心理学。这是一门选修课,但是我觉得很多学生真的非常优秀,无论是想法还是勤奋程度上,并没有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我都教过,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有这个自信。陆续有不少同学找我参加我的组会,我都没有拒绝,我也在观察同学们,大多数同学加以学术训练其实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潜在研究者。而且不少本科生是主动来接受学术训练的,当然刚开始他们可能抱着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的心态,但是现在我感觉到不少同学已经很有主动性来读文献、作报告甚至设计研究去开始做科研了,这我很欣慰。开玩笑来说,有时候老师们可能准备很细致的材料、很用心备课,而本来该接受严格训练的硕士研究生还因为觉得太严格或者找工作没有用处而不愿意去选课,但是很多本科生这样自发自愿地来接受学术训练让我看到了武汉大学心理学系的未来希望。我们有这么好的本科生,如果我们没有教好,那是我们老师的失职。

就我上的这两门本科生课程来说,我的选课对象完全不一样,道德心理学是给大三的学生开设的,但心理统计是给大一的学生上的。我在上道德心理学的时候涉及了很多不同的方面,因为是我自己的研究领域,我在课上便会有很多个人化的理解,甚至是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学会与参与研究。考试时,我让同学们以提出问题为主。最终是让同学们写十个与道德心理学相关的想法(或者用他们的话来说是“脑洞”),我希望它是个日常生活的心理学观察,是个有学术意味的反直觉假设,或者是个看起来无关但是通过解释后让人觉得豁然开朗的事情。换言之,是一个可进行继续探究的现象。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同学的问题都非常有见地,甚至带给我自己许多思考。而统计课则不太一样,对象是一年级的本科生,同学们本身对于心理学知识的吸收还比较有限,这是一门硬课,也是一门学生很畏难的课,我尽量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统计的基本思维方法,其中贯穿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因为统计知识比较固定,总是这些内容,如何深入浅出,特别是让同学们理解原理比较重要。我说我有个底线,就是把统计不当数据,当作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你可以不会具体的公式,但是你理解公式;你可以不知道具体的运算过程,但是你知道应该用什么计算;你可以不动手进行运算,但是你看得懂运算结果;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是你知道有一批数据,你该如何整理、如何点软件、如何解释、如何报告结果,中间的逻辑是什么样的。

好的,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您有什么想对我们心理系的本科生说的吗?

:我其实有很多话想对我们的本科生说。首先是一定要好好做科研,以我现在接触到的本科生而言,我感觉大部分人都很焦虑,很多人焦虑着保研和考研,参加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需求各种可能的加分机会,这我都可以理解。我觉得有志于今后做学术的同学还是应该在大学中多去参加学术活动,主动接受学术训练,但凡有机会,都应该好好去学习,去训练自己的科研素养。科研是一个很苦、很累、有时候还没有什么及时回报的事情,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做科研,我的意思是你现在接受的科研训练无论将来你们作什么,它都会有用。你在武大心理系留下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你看待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你在武大心理系学会的科学方法也会在你实际问题解决中扮演首要角色,他们也许还会伴随你一生。

对于能够保研还希望继续深造的同学,我希望你们能够去最好的学校,享受最好的科研条件,跟随大师做研究。如果去不了最好的学校,我就希望大家留在武大和我们一起努力。对于考研的同学,除了日常的背书备考,我想在夏令营以及复试的过程中,老师们最看重的还是学术能力,其实有经验的老师是能够很快区分你有没有受过学术训练、有没有思考过学术问题的,所以这些也不应该放弃。我参加过诸多面试,一个对科研怀有热情和想法,有一定学术训练但是考分不高的同学,对比于一个分数很高、死记硬背的学生,我相信如果我们可以选择,那谁都会选择前者。对于考研和保研的同学,我还对你们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你们能够去国外名校读书,客观来说,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的确更加领先,我更希望你们能去国外学习和实践,了解做研究的方法,开眼界、见世面、有体会,去探求最先进的学术问题,然后再继续回来服务国家,如有可能,继续服务武大,当然如果从事学术的话,这对你们的职业生涯也是更有利的。

其次,不管是考研还是保研,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理性思考,想清楚,有时候不是说其他人都在读研所以我也要去读研,而其实自己根本没有想清楚。不要单纯为了拿一个文凭而读研,大家要想好,因为研究生是一定要做科研的,不适合或者没有动机便会很累。那么多人读博士读得吃力,部分程度上可能也是因为不适合。我希望大家认真思考自己的道路,早一点想清楚,自己有自己的选择,你们都知道大约9到11岁之后你们就是自律的了,想清楚这件事情,发现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这都是心理学的内容,更是心理学学生应该去做的。去思考,再行为,为自己做出的任何选择负责任

当然,对于要工作的同学,也不应该放弃任何课程学习。因为你去工作的时候就会知道,你现在所学的知识对之后的工作都是有用的,这是在工作中被看重的东西。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学到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求职也可能是会被淘汰的,所以不要在放弃课程的基础上去找工作和实习,现在学习到的知识对将来都是有用的。

最后,说了很多学习的话,我也希望诸位能够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不止于学习,也可能有友情、有爱、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去思考不同的问题,保持自由能动,去体会不同的体验,品味酸甜苦辣。每天我进入哲学院,一楼就有句院训,写得非常好,爱智求真向善致美。大学很快,去过好这个可能是步入社会前最为纯真的时光。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