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新logo被忽悠,花200w请原研哉提前给自己过愚人节?

发布于 2021-04-01 06:04

对于小米新logo的讨论,从昨晚发布后就上了微博热搜,直到今天还在持续,广大吃瓜群众纷纷同情雷军被原研哉骗了200万,很多设计师也在暗讽“会设计不如会讲故事”、“以后做设计也能这么忽悠甲方就好了”。

引起争议的点在于大家的直观感受:“不就是拉了个圆角吗?那我也会。”

而原研哉解释到,此举不仅是形状的升级,更是内在精神的升级,为小米品牌视觉融入东方哲学的思考,体现的是科技与生命的平衡理念,并且是结合了历经三年探索出的全新设计理念“Alive”。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以下原视频。

说的玄乎其乎,我们不妨进入到原研哉的说法中去验证一下,大家是不是多看几次后,感觉到新logo似乎具备一点动感,它不再只是“静止”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准备变成方形又准备变圆形的态势?即静态图形也能够表现出一种“势”能?
而这一点,即使大家之前已经见过无数次、无数种的圆角矩形,也未必清晰地感受到过。原研哉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把这一点提出来了。
原研哉在设计理念的阐述中还提到“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是接近生命的形态”。这十分类似于《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提出的“技术逻辑”和“生物逻辑”的概念配合。
沿着这个脑洞,如果把时间往后推十年甚至几十年,“品牌”这个概念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一种观点: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颠覆式发展,未来的品牌将会被赋予生命特质和智慧基因,可以实现自我的管理、修复和成长,并且会学习、会交流、会创造,它有情感、有喜恶、有关系,以一个有温度的生命形态与消费者共生共存。
而这一点与原研哉所言的“Alive”概念不谋而合。原研哉为小米赋予的正是国际顶级设计师对于未来品牌的理解,帮助企业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里潜在的价值有多大,不是200w能够衡量的。
品牌设计到最高境界,不再是拼设计技法,而是对于未来品牌、未来设计的前沿深度的认知。这次设计改版像是原研哉给广大群众和设计师们的“技术中心主义”上了一课。
我们如果只是把理解停留在一个形状的改动、一个新寓意的诠释、一个好的营销事件,那未免走窄了。从实际原研哉提交给小米公司的成果中也绝不止是一个logo而已,而是整套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因为只是作为企业内部使用,没有对外直接传播罢了。而CIS包含了MI、BI、VI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各自包含着几十个小概念,做一套CIS绝非易事。
换个角度,即便小米只是花200w请原研哉给自己代言,亏了吗?在这个请明星代言分分钟上千万开销的年代,也不亏。但是如果大众因此对设计的认知变成了“就是拉个圆角”的思维定势,这对设计行业的亏损却不止200w,是难以衡量的。
更何况小米公司和雷军也不傻,花200w请原研哉亲自上阵,能不能有效益,他们自己明白得很呢。

还有一个大众在吐槽的是,为什么请“日本人”给自己做设计?
在这个主张全面国产替代的思潮下显得尤为敏感。那么是为了蹭名气?还是为了海外市场扩张?不全是。
我一直觉得小米和原研哉很搭很搭。
原研哉在很早前就提出RE-DESIGN的概念,他认为一切都值得被重新再设计,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小米生态链也是遵从这一点,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重新审视我们生活当中的设计,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创造。从一个排插、一盏台灯到一台平衡车,甚至是一根笔……,小米用RE-DESIGN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它们。
而原研哉之所以能够作为广受认可的国际级别的设计师,是因为他重新定义了何为设计,“所谓设计,就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我们从中能看到设计师追求本源的设计所带来的简约性和实用性。”
不妨看一组原研哉最知名的作品——为无印良品设计的“地平线”海报。
一个巨大的盐湖与远处天际相交,目力所及,除了地平线就是一片无际,只有一个人,一个小点站在其中。广阔的景象中空无一物,但又蕴含所有。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副几十米宽的“地平线”海报的面前,你会不由得会去思索人与地球的关系、自己与人的关系、自己与天地的关系,激发一种自然的生态哲学观。这也是原研哉的设计一直在追求的一种象征性、空间性和想象性,它提供一个“空的容器”,里面装满的是“唤醒的力量”。受众会在这样的容器中去探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你探寻出你的方式,我探寻出我的方式,你我的方式各不相同,而我们却都认为这就是无印良品的方式。
而这一次为小米提出的“Alive”,其实也体现着小米生态一直在坚持的理念也是小米的生活观。
最后再分享一段原研哉的观点吧。
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是要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就能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我想我们每个人对设计的理解都值得再进一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