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度侵入】资源百度云 高清
发布于 2021-04-01 16:44
剧情简介
动画剧本也好,期刊论文与专著也罢,作者一定要有一个认知:
不要想着在有限的空间中一股脑塞入太多东西,无论你的脑中有多少奇思妙想。
和许多野心勃勃的作者一样,异度侵入制作方在一剧中塞入了过多的元素,最终导致重重负荷下的剧情超载。在被挤压得令人窒息的节奏中,人物塑造被极大边缘化,只剩下堆砌如山的各类设定熠熠闪光。
设定堆砌
提到堆砌就不得不提奥卡姆剃刀原则——“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在科学领域,具体表现为两个解释力相等的理论相互竞争时,更简单的理论胜出。
例如,我们可以以进化论解释化石,认为生物是演化的结果;我们也能以神创论解释化石——地球只有几千年历史,化石是飞面大神为了考验人们信仰而依据进化论邪说伪造的。这两个假设都涉及了进化论的内容,但第二个假说需要额外多出“飞面大神存在”、“飞面大神全知全能而懂进化论”、“飞面大神无聊到为进化论制造证据来考验人类”三个条件,更为冗余,为此不如第一个优秀。
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虚构作品的设定:同样的解释力下,设定越简洁,可信度就越高、越优美,也更能把叙事资源集中到剧情和人物上。虚构作品中冗长的设定不仅在科学上无用,更会挤占观众有限的注意力,影响观赏体验。
但和许多作品一样,异度侵入没能很好实践这一原则,这或许是因为它尝试的是潜意识推理这样一个佳作迭出、过于经典的科幻主题。所以它的应对之法就是以量取胜,把各种时髦元素堆砌于一身。我们历数一下其中有哪些设定:
精神分析
从片名ID: Invaded就可以看出该理论的影子。除了身份以外,id也是精神分析中本我的德语名,象征着原始而强大的潜意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虚构作品多强调潜意识的破坏性,及其与个体意识的对立,主角常常需要挖掘深藏其深处的秘密。通常有两种套路:一是个体与潜意识中的创伤和解,接受了真正的自我,如《红辣椒》、《盗梦空间》、乃至《灵能百分百》的结局;二是与潜意识的决裂及后者的反噬,常常表现为侦探主角发现自己才是凶手的悲剧结局,伴随着潜在人格、多重人格的设定,如《致命ID》、《捉迷藏》、《记忆碎片》等。剧情中,主角常能拥有进入潜意识世界的特权。精神分析始祖弗洛伊德采用释梦与催眠提取潜意识中的信息,而主角进入潜意识世界的黒科技通常也和睡眠有关。
异度侵入中潜意识世界的表现无疑是井,入侵自身的井(id世界)似乎呼应了题目ID invaded,代表个体意识与潜意识的激烈拮抗,而分别负责人物、环境分析的各位技术人员也很像精神分析师与助手。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入侵者神探进入自己的井后,引发的毁灭性反应居然是刮大风,剧情作用是防止神探被“观测”,更像一个形式意义大于实质的致敬,一如其中面具对荣格Persona(人格面具)的模仿一样。可见精神分析的作用并没有我们从片面推断的那样“核心”,至少不是全剧的主旨所在。
脑科学
脑袋开洞显而易见在致敬脑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病患——铁路工人费尼斯·盖吉。此人被铁棍穿脑而过,但奇迹般地幸存,只是性情大变,让我们了解了前额叶对执行管控功能的深远影响。
脑科学本质是一个反向工程:我们无法设计大脑,只能反向推理其功能。异度侵入中这一思想的体现则是以“杀意粒子”反向还原潜意识世界的黑箱科技。我头一次看到这个人物时以为这会是一部包含技术元素的动画,然而结果则是超能力者在背后辛苦劳作,和《少数派报告》、《心理测量者》,乃至《雪国列车》颇有共通之处。更时髦的例子则是自动编程软件的技术原理是外包给印度程序员人工编写。
这个元素并没有挤占太多资源,但和精神分析元素结合起来就有点违和。脑科学遵循现代科学的证伪原则,恰恰是精神分析没落的助力之一,如被精神分析师长期施以无效治疗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被发现是脑部器质性病变,可通过药物治疗,这是凭催眠和释梦永远无法找到病因的。所以两者同时出现总给人复仇者联盟中钢铁侠与雷神见面的滑稽感。
虚拟现实
除了梦境,虚拟现实可能最早源于缸中大脑的思想实验,也是使用泛滥的主题。虚拟现实的最常见套路是套娃——在虚拟世界中使用虚拟设备,在梦境中继续做梦,让人分不清何为现实,与其同时存在的问题则是虚拟世界与现实的时间流逝速度差异。早在二十年前的十三层阶梯与黑客帝国就把这个设定玩出了花。可能本着应有尽有的原则,这个桥段也被加入了这部只有十三集的剧集中。
看到这里,只能说以上设定中规中矩,虽然略显啰嗦,但基本上能够自洽,整体观感也颇为自然。但接下来,真正冲突的设定来了——这个部分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剧情资源,而且和其它设定有所冲突。这个设定就是侦探推理。
侦探推理
推理小说这一类型文学由爱伦·坡创立。他曾用三个元素概况这一类型的特征:
a. 探案:通过符合人类现实逻辑的方式解决一个看似无解的神秘问题;
b. 讲述者:一个所知信息与能力和读者类似的旁观者,负责和读者共情,在困惑与惊叹中与读者一起了解天才侦探的解谜过程;
c. 神探:一个天才人物,能够通过合乎逻辑的方式解决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最好实践以上三要素的推理小说无疑是福尔摩斯探案集:福尔摩斯是个天才,能够用符合逻辑的方式解决看似魔术的谜题,而华生医生作为正常人替读者提问、吐槽,并为神探的天才思维所惊叹。在名侦探柯南中,柯南作为神探推理,由目暮警官等人作为讲述者发表疑问,引起柯南对案情真相的解释,也是对这一模式的继承。
而如此经典的设定又不出所料地被异度入侵征用了。其作法是将推理分为了两个维度:井世界中的侦探推理,以及现实世界中的凶案追缉。
推理有一个规则,就是神探和读者所知的信息要是完全一致的,换言之侦探得和读者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但仍能在推理上打败读者,才能呈现推理的优美。如果侦探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读者不知道的设定来,那推理就没劲了,因为侦探“作弊”了,用了额外的信息或技术来超过读者。
而这个问题直接催生了井中神探的失忆设定。井是由潜意识构成的虚构空间,读者对其一无所知。为了保证神探和读者所知信息一致,神探被设定为入井即失忆,在潜意识空间内苦苦解谜,可以说是本剧最为出彩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所有设定中侦探推理的作用最具破坏性,因为不同于其它元素可以仅用于点缀,推理一旦加入就要有始有终,有理有据,要消耗大量叙事资源,仓促赶工之处也是一看便知,无法蒙混过关。
那在大量推理与解释中,异度侵入牺牲了什么呢?
答案是人物。
被牺牲的人物
为什么异度侵入的人物异常平板无趣?
人物之所以塑造平板,是因为他们都在忙着解读设定,无暇自我表现。
人物多数时间是作者的传声筒,剧情解说员,说完旧设定,又来新设定,解释完心理分析,又要解释推理过程,解释自己、同事和犯人的潜在动机,根本没有余裕发出属于自己声音,导致整体观感非常生硬。如果走纯类型片路线,只展现推理元素,完全忽视人物也就算了,偏偏又加入了一系列力不能及的煽情桥段,如第十集中男主与妻女的诀别。我们看不到其与妻子女儿的任何深度交流,不了解这对母女的性格特点,甚至也无法理解主人公为什么忽然得到了成长与治愈,除非他能预知自己未来会死在井中作为伏笔。就算这是所谓的伏笔,也是糟糕的伏笔,因为根本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铺垫人物的行为逻辑。
所以这就是异度侵入的真正危机:
它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做精:
搞科幻,各个点子都是以往作品的叠加堆砌;
搞情感,人物塑造又平板乏味。
倘若将全剧比作一段信号,异度侵入中噪音过多,不是那种有序的悬念,而是安排失当造成的恶劣观赏体验,随着剧情推进越来越明显。转眼间到了最后一集,这部作品所有的未完成之处也即将显露。用一个字评价这部作品的创造风格,那就是“贪”。
极简之道
那对于十多集而完结的剧集,什么是更现实的作法?
就是用简洁的设定讲述精巧的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命运石之门中,超现实元素只有时间穿越,却花了二十多集的时间完成故事。而异度侵入混杂了一大堆冗长而无法把握的元素,却想在十三集中收尾,实在是非常不智的选择。在各个设定雨露均沾,反而导致无法在深耕任一主题。更重要的是,制作方对这些设定更多只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未将其与剧情内核贴合,只能成为浅尝辄止的设定缝合者,而无法将其真正融为一体——毕竟人物都塑造得如此苍白,如何让人信服于一堆堆的心理科技设定呢?
实际上,所谓的“创意”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你得知的信息、想到的剧情一定也被别人想到过,真正关键的在于能否有合理组织编排的执行力。只有在前沿专业领域,或是全世界没几个同行的小众圈子,你才可能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想法。但在动画这种大众传媒中,还是不要有这种奢望,比起疯狂发散自嗨,不如专心讲好一个可控的故事。
那是否有在短时间内容纳更多设定的作法呢?
我认为如果有,那就是放弃有伏笔即有呼应的闭合古典结构,借鉴现代主义手法,多展示,少解释,在开放的结构中展现人类视野的有限与宇宙之无垠。EVA算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但功力不足,也会出现《生命之树》、《超体》这样的负面典型。
侵权立删致歉,邮箱acglf@qq.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