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木心美术馆平面与空间构成图解

发布于 2021-04-02 22:18

木心美术馆案例分析
① 项目概况

木心美术馆是为了纪念画家、文学家、诗人木心而设计建造的,用以展示木心生前的绘画与文学作品。木心美术馆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乌镇西栅一道宁静而清俊的风景线。美术馆总体占地6700平方米坐落于江南水乡乌镇,地处西栅景区北部入口的开阔地,位于西栅老街与乌镇大剧院之间。其外观与木心先生心仪的简约美学相契合。


② 建筑与人

木心曾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座千年水乡乌镇孕育了遗世独立的木心先生。孤独清高了一生的木心,因自己的人格魅力成就了一座美术馆让所有人在长途跋涉后,能够在这里返璞归真。

2011年病榻上的木心见到美术馆设计稿时,喃喃地意象化描述到:“风啊,水啊,一顶桥。”现在,狭长而简洁的美术馆,临水而立,回应了这位诗人高度概括的话语。而“桥”的隐喻,为木心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做出了绝佳写照。


③ 建筑设计灵感

乌镇建筑和街道的空间布局以江南特有的纵横河道的交叉而展开,由间隔布置的水巷与街巷形成基本骨架,街道随着地形的变化蜿蜒曲折,民居临水巷与街巷而建,小桥连接起水巷的两侧,两侧建筑高低错落,前后递进,形成江南水乡完整的空间格局。沿着水巷和街巷细密布置的民居,是水乡空间结构中的体块元素。民居在街巷格局下相对自由地布置。临水民居的布局则更为有机,顺着河流的走向,高低错落,前后不一。因此乌镇水乡的空间元素可概括为桥、巷、屋。

(江南民居肌理抽取)

木心美术馆充分汲取了木心山水画的灵感,利用乌镇临水的设计机理,两侧临水,观众可以有情调地坐船而入。与木心心仪的简约美学相契合。


④ 设计过程

据建筑师介绍,在木心生前美术馆筹备方到他家中拜访并讨论设计思想时,年事已高的艺术家没有提出十分具体的设计要求,更不曾将美术馆的构思与任何“乡土”特色联系在一起,相反,他希望建筑师可以放手设计,“吓他一跳”。

建筑师是从场地规划的一般原则来考虑美术馆布局问题的,美术馆位于西栅老街景区的北部开阔地,有意将这一区域的建筑体量和老街细碎的沿河房屋区别开来,在美术馆的东侧已经布置了姚仁喜设计的乌镇大剧院,是景区未来的主要公共入口之一。此处的规划尺度应该“适合乌镇”,建筑师面对的挑战是显然的,无论就尺度和功能,大剧院的形象与老街上的江南民居都很难真正协调在一起。在这里,水边人家的建筑临河而设,并随着河流的走向而发生转折,前后、上下错落。建筑师由此出发的做出了选择:

① 美术馆的建筑体量维持中等尺度,在大剧院的“大”和民居的“小”之间获取一定的平衡;

 建筑类型是“盒子”,或者说是趋于抽象的现代空间,以更好地服务于美术馆的现代功能;

③ 但是“盒子”是一系列以水面分割、以“桥”连接的“小盒子”,而非一整个“大盒子”;

④ “盒子”的造型和传统建筑并无相似之处,但是建筑师力图使简单几何体错落堆叠,并让它们的质地、朝向显得丰富而不单调。 


⑤ 方案生成

建成后的美术馆临水而立,由三五方现代几何造型起伏衔接,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与西栅景区隔水相望,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美术馆的一楼与二楼,分为五个展区,展示木心先生的大量绘画与文学作品。

整个建筑是由现代简洁的方盒子串联起来,体块之间相互错落,与乌镇的传统形成了对比。基地位于乌镇景区内,与姚仁喜设计的乌镇大剧院隔水相望。通过栈桥进入美术馆,以迂回式的廊子将各个体块沟通起来,蜿蜒曲折,展现了一种运河与街道的关系,像漫步在水上画廊一般,最终水景庭院将水引入建筑,十分震撼。

 


⑥ 功能流线

功能组成:

公共空间:门厅、休息室、售票室、咖啡厅。

主要使用空间:展厅。

特殊使用空间:报告厅。

辅助空间:办公室、库房、机房、卫生间、楼电梯。

(平面流线)


⑦ 临水关系的多样处理

在江南水乡环境中,建筑与水面关系的处理是建筑与环境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筑空间结构形成的要素之一。临水而建的乌镇民居采用三种方式处理与水面的关系:

① 是建筑直接锚固于河提之上,底部通过防水的砖石与堤岸相接;

② 是建筑体量向水面方向挑出,悬浮于水面上,并通过底部的支柱支撑;

③ 是建筑与水面以几级台阶相连,人们可以向下到达水面上。

在木心美术馆中,临水空间的处理手法大部分来自江南水乡的滨水空间。建筑体量时而锚固在河堤之中,底部使用不同的材质和肌理,与上部体量加以区分,类似于乌镇建筑底部的砖石;时而悬浮于水面之上,直接悬挑或通过立柱支撑;有时又通过几级台阶连接建筑与水面。多样化的临水关系实现了空间体验和视觉上的丰富性。

  (临水处理在木心美术馆外部空间中的体现)

(临水处理在木心美术馆内部空间中的体现)


⑧ 庭院空间序列

乌镇民居常以一进进院落组织内部空间,有时建筑较小,就以天井分隔空间。以乌镇传 统民居囍庆堂为例,西侧建筑由两个庭院和两 个天井串联起各个空间;东侧由三个天井组织 空间,最后由一个围合的后花园作为空间序列 的终点。

乌镇民居的庭院大多布置在建筑的中轴线上,人们穿越层层院落到达建筑内部的各个空间,由此形成了明确的长幼尊卑的等级秩序。与之相对的是,木心美术馆的庭院是可视而不可达的,建筑内部的流线围绕庭院组织,形成了一条迂回的线路。另外,这些庭院并非沿着建筑轴线规则地排列,而是错落地分布于建筑各处。因而美术馆的内部流线更为变化多样,空间的组织也更为灵活。

院落的组织方式不仅满足了采光通风的需要,也使建筑内部空间产生序列感和层次感。在木心美术馆的设计中,五个庭院串联起 建筑的各个空间,包括两个水院、一个地上庭 院、一个半地下庭院以及空间序列末端的后庭 院。庭院的组织实现了水乡自然环境向建筑内 部空间的渗透,阳光美景被纳入建筑内部的门 厅和走廊等公共空间。昏暗的展室与明亮的公 共空间形成强烈对比,观者在行进的过程中, 可以感受到明暗交替所形成的节奏感和序列感。


⑨ 立面构成

大小比例:

立面主要以三种不同体量的体块构成,三个体量之间的差距不会过大。

高低关系:

体块高低错落,形成丰富建筑天际线,使建筑更加生动活跃。

疏密关系:

建筑体块间以不同尺度大小的庭院间隔,大小不一,疏密有秩。

咬合比例:

体块间采用相近的咬合比例,一般为咬合体量的三分之一。

虚实关系:

博览类建筑以展厅为主,采光需求低,主要以实墙面为主,以少部分“虚”的开口点缀。

本文由观内外团队整理编辑,照片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相关阅读:


中国建筑史|开篇-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中国建筑史 |第1讲-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中国建筑史|第2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中国建筑史|第3讲-中国古代住宅

中国建筑史系列|第4讲-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系列|第5讲-中国古代宗教建筑

案例分析——新老建筑如何相互交融,以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为例

建筑造型之折板手法运用详解

案例分析-以建筑为核心的庭院建筑在高差场地中的适应性——以黑竹沟禅驿精品酒店接待中心设计为例

从杭州木守西溪酒店设计案例中探讨建筑空间的开合及其处理手法

案例分析---松山湖图书馆之场地设计应对策略解析

案例分析-传统岭南空间体系的现代化应用——以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为例

案例分析-The commons商场之垂直公共空间解析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