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两会“教育那些事"、脱贫攻坚、巾帼英雄、雷锋精神…
发布于 2021-04-03 02:20
风雨无阻的奋进征程
——写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
任仲平
0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史无前例的精准到人,这是举世罕见的精准组织,这是实事求是的精准施策,8年间,832个贫困县、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年间,累计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18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感悟每一个脱贫攻坚者、特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与奋斗精神,回首八年脱贫攻坚,这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路漫漫,征程一样艰难,我们必须致敬脱贫攻坚,致敬所有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伟大人民。
致敬脱贫攻坚,致敬伟大人民,书写出中华英雄壮举。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中国共产党最懂得人民站起来之后的所思所盼。新中国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贫困,走向富强,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无疑,党的十八以来8年间,实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是一个历史的壮举、英雄的壮举,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光荣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属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致敬脱贫攻坚,致敬伟大人民,创造了全球减贫奇迹。世界减贫,消除贫困,创造美好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直重视脱贫问题,也一直积极倡导和有力推动全球减贫事业。特别是八年脱贫攻坚,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人类的减贫历史上,中国人民成功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减贫历史画卷。减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创造了世界减贫历史的奇迹,既是对世界的直接贡献,同时也为各国减贫提供了最可宝贵的经验,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大步前行。没有中国的脱贫成就,国际社会实现全球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便无从谈起,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极大振奋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决心。
致敬脱贫攻坚,致敬伟大人民,汲取伟大的民族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七个方面的事实证明了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之能、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之优,更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致敬脱贫攻坚,根本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学习数百万基层扶贫者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精神,学习扶贫英雄楷模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情怀,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传统,从中汲取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书写好“后脱贫攻坚时代”新辉煌。
致敬脱贫攻坚,致敬伟大人民。回首过去,八年脱贫攻坚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恢弘。“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伟大的号召,蕴含着伟大的力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牛劲牛力的干劲拼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雷锋精神
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的精神斗志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从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可以说是雷锋精神的灵魂。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不仅增强了雷锋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更增强了雷锋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雷锋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入党以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利用休息时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党组织的教诲中不断汲取思想养分,以此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雷锋的理想信念变得更加坚定,政治立场也更加鲜明。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就要勤于检视心灵、洗涤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所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从雷锋服务人民、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
雷锋一生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至今温暖着我们的社会,感动着我们的时代。
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得到广大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从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实际行动中汲取敬业的力量
雷锋在多个岗位上奋斗过,先后当过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无论在何种岗位,他都热爱自己的工作。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的敬业精神体现为善于“挤”和“钻”的“螺丝钉”精神。挤时间去学习和交流,拓宽知识面,钻进去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和职业品德在任何时代都是必要的。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用两个十五年的时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十五年”是每个中国人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发扬螺丝钉的“挤”劲和“钻”劲,在岗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两个十五年”。这就要求把职业当作事业,把个人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结合,对待工作常怀敬畏之心,尽心竭力,全身心投入,紧跟时代潮流,加快自身知识更新换代,加强实践工作锻炼,端正工作心态,多接触、多接受、多运用新事物,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中汲取钻研的力量
入伍后,针对运输连缺少教练车的现状,雷锋在创新中谋实招、出绝活,带领全班战士总结规律,改进车辆性能和操作方法,创新性地制作了模拟驾驶台,使大家进一步熟悉了汽车构造和油耗保养方面的知识,带动了全班战士汽车驾驶水平提高。此外,雷锋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修理杂物等多项技能,真正做到了弄懂、钻研、吃透,成为了这一时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雷锋只有小学文化,但在短暂生命中却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靠的就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钻研劲头。
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时代,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主观能动性,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用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不断激发主动创新意识,创造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崇高价值。自觉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气概,攻坚克难、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党和人民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从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中汲取进取的力量
在雷锋的身上,鲜明地体现了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他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雷锋不仅这样说,还落实在行动上。当时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雷锋为了根治沩水河,到了治沩工地,住在又潮又湿的临时工棚。面对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雷锋认为只要始终保持奋斗,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成为雷锋一生的光辉写照。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亿万人民一起“永久奋斗”、携手“艰苦创业”、共同“努力奔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锐利武器。
雷锋精神并不是简单的标签,“向雷锋同志学习”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同一道生命力洋溢的洪流,汇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道德支撑。
又是一年三月到,学习雷锋涌春潮。在这场“开往春天的列车”上,我们看到无数青春的“脸庞”“身影”,他们以自己的青春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以“青春”之我,绘就最美“春光”。
从90后、00后乃至“10”后,从守卫祖国的边防线,到激战疫情的生命线,再到运输畅通的保障线,他们是一个个新时代的“活雷锋”,他们是一张张鲜活的“新面孔”。
在殊死搏斗的艰险时刻,“清澈的爱”保卫中国。和平年代,当我们以为炮火很远的时候,喀喇昆仑的山谷里,他们淌过刺骨的溪水与外军据理力争,不惜以血肉身躯护卫祖国;春暖花开,当我们沉醉于迷人的春色之时,在南海边关上,他们驻守岛屿与深蓝岁月相伴,任风吹雨打毅然青春无悔,等等。从边防巡逻,到消防出警,他们矗立在最艰险的地方,逆行在最凶险的镜头里,以奋战之姿筑起幸福中国。
在共克时艰的特殊时刻。“一夜长大”护卫中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魔”,青春的脸庞上写满了责任与担当。为了跑赢病毒,90后医师宋英杰连夜奋战,累倒在岗位上;为了证明自己, 00后小护士发出了“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青春呐喊,等等。从节省防护物资,到忍受身心不适。从三十而立的90后,到初入社会的00后,他们不曾退缩与胆怯,主动接受战“疫”的洗礼,以奋斗之姿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在万家灯火的团聚时刻,“凡人微光”守卫中国。特殊时刻,当大多人选择“就地过年”时,也有一群人选择在岗奉献。例如,“披星戴月”的90后火车司机、乘务员们,为旅客安全织起安全返乡线;再如“乘风破浪”的00后货运员、电力维修工们,为防疫物资运输、节日物资保障筑起安全畅通线,等等。从“最长的一盘棋”到“海拔最高的工位”,平凡岗位的背后是非凡的坚守,微微星光足以点亮“灯火里的中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担当。今日之中国,之所以能乘风破浪是因为无数青春浪花的翻腾奔涌;今日之中国,之所以能风景独好是因为无数青春身影的衬托点缀。没有人生而无畏,只不过选择担当。在最美“春光”画卷里,他们执“青春”之笔,著写“青春”中国。
3月4日,媒体复盘了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的发言:整治“饭圈文化”的不良风气,让偶像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今年,宋文新再谈“饭圈文化”和未成年人“偶像观”的养成。她说良好的偶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性的崇拜偶像,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月4日澎湃新闻)
无疑,宋文新代表的提议再次聚焦“偶像”的定义。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偶像是指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偶像基本与娱乐圈明星画上了等号。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张口闭口就是“明星爱豆”“鲜肉小花”。为了追逐这些偶像,砸钱打榜、登机围堵、对骂互撕,“饭圈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偶像观”亟待重塑。
重塑“偶像观”,其实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消除对“偶像”的盲从。还记得前段时间钟南山院士在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的一段讲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偶像才是我们该追捧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偶像并定是代表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鲜明的价值底色。
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符合这些特质的人,他就是雷锋。而今天日,正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58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但雷锋精神已经内化为每个中国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交织在一起,彰显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色,散发着永恒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更要做雷锋精神的传人。其实雷锋精神的内核就是奉献,而奉献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年轻人要把雷锋作为“爱豆”,沿着他的轨迹坚定走下去。当下,雷锋精神已经根植于各行各业,映射在每个无私奉献的新时代“雷锋”原型。比如,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义无反顾驰援湖北战疫的“90后”青年医务工作者……他们用奉献激荡起的青春,如此澎湃。
新时代“雷锋”就是我们的偶像,本就该成为“顶流”。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宣传当代雷锋,让每个践行雷锋精神的人都有“流量”,自觉用雷锋精神作“准星”校正人生“偏差”。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我们都是建功新时代的弄潮儿。
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说:“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条战线上,广大妇女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央视网3月7日)
三八妇女节,全球妇女的节日。3月8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的日子。各界妇女俊杰云集北京,共商国是,显示了当今巾帼不让须眉的豪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广大妇女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顽强拼搏,奋发进取,书写新时代奋斗华章。
致敬,巾帼英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现女性风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一声令下,4万多名医务工作者紧急驰援武汉,被人们誉为“最美逆行者”。在这次行动中广大妇女担纲了重要角色,展现了“特别能战斗”的一面,令人刮目相看。年过70岁的李兰娟院士亲自奔赴武汉第一线指挥抗疫,体现了一个医学专家的责任担当;在这次战疫行动中,女医生、女护士成为战疫生力军,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其家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一些女医生、女护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夏思思是武汉的一名消化内科女医生,自新型冠状肺炎发生以来,一直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也正是因为在一线抗击疫情,夏思思医生不幸被感染上了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而后因为病情恶化,于2020年2月23日救治无效去世,年仅29岁。生物安全专家陈薇,她所带领的团队研发出抗病毒产品,为这次抗疫做出突出贡献,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些女性是千千万万个女性群体的杰出代表,她们用生命和奋斗不息精神诠释责任与担当,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值得人们敬重。
致敬,巾帼英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巾帼不让须眉。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和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尽管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我们还是顺利地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这一年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国52个贫困县最后脱贫摘帽,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在这次脱贫攻坚的伟大行动中,我国妇女,尤其一些女党员充分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第一书记”中有很多女性担任,她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甘共苦,问计于民,寻求致富良方,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圆满的扶贫答卷。有的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婚期一再推迟,有的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家中的孩子委托给老人照看,心思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摆脱贫困,决不拖扶贫的后腿,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前不久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已经完全实现脱贫目标。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侧目。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离不开妇女们的辛勤努力,他们的光辉事迹值得大书特书。
致敬,巾帼英雄,奋斗是你们永远不变的时代底色。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出我国未来五年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愿景可期,令人振奋。然而,前进道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困难与挑战,广大妇女要继续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精神,以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秉持和发扬顽强拼搏精神,与时间赛跑,与速度争先,不甘人后,忘我奋斗。奋斗是广大妇女不变的底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唯有奋斗才会拥有灿烂的明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华诞,风雨如磐。第一个百年目标近在咫尺,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将启程,广大妇女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续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向党的100周年生日献礼。致敬,巾帼英雄们!你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重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睿霞提交了题为《关于规范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使用家长微信群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引发舆论热议。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需要家校合力。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家长群应运而生,极大地方便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之同时,不少家长群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家长曲意迎合老师成了普遍现象,有的老师甚至已经习惯于在群里“发号施令”。
有网友不无戏谑地感慨,工作、开会可能总昏昏欲睡,但老师在群里的一个发言,能立马炸出潜水家长一堆。一会儿没看手机,就担心会不会漏过老师发了什么重要通知。不敢屏蔽,生怕错过什么重要消息,可又会经常收到一大堆没用的消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正常的通知也就罢了,而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尤其令一些家长感到不满。按理而言,批改作业本来就属于老师教学的一部分,不应该由家长承担。更何况,孩子作业的表现是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老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如果作业被家长订正了,反而不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接受程度。
然而,随着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却渐渐成了一项约定俗成之事,似乎不这么做,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家长不仅要检查孩子的作业,还要做手工,做PPT,甚至要请假参加学校活动。为此,家长不堪重负,却又不得已而为之。
为人父母,当然要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但老师不能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家长必须无条件配合。家长自己愿意检查孩子的作业当然是好事,但不能将批改作业之类的事情转嫁给家长。更何况,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有能力和精力来批改孩子的作业,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该咋办?很多人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工作的压力很大,确实难以顾及孩子的作业检查和辅导。
老师要充分理解家长的苦衷,家长也要理解老师的难处。不光家长抱怨,老师也对家长群有诸多不满。家长的“轰炸式”回复,一方面固然体现了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后来的家长看不到重要信息。还有,一些丢三落四的家长习惯性地在群里请老师“帮忙”,群里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有些老师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恐惧”。有老师甚至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孩子是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也从来不是对立的,大方向一致,但不能模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主要靠学校和老师,为人处世、人品德行教育则主要靠家长。学校和老师的本职责任不能让家长代劳,家长应该协助学校和老师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规范家长群的使用,厘清家校边界各司其职,家长自然就不会“苦家长群久矣”!
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围绕自己眼中的“教育的真谛”首先回答提问,指出“一周七八个补习班会损害学生学习兴趣”。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推迟小学放学时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则提出,不建议大部分普通孩子学习奥数。
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直指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痛点”,为教育减负出谋划策,提供了真知灼见。但是到了家长那里,落实这些减负呼吁依然难度不小。对于这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家长们一面拍手称快,一面又很难改变行动,还是继续“陪作业、送班忙”地“鸡娃”(给孩子“打鸡血”)。
从表面上看,家长的教育压力与“孩子放学早、作业多、要求高、补习多”有直接关系,只要学校推迟放学时间,取消家庭作业,就能为家长减负。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今年新学期开学后,根据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作业、课后等问题提出的新要求,上海不少小学已经做出了教学调整,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并组织愿意留在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活动。以笔者的孩子所在学校为例,家长就可以选择放学后学校免费提供的45分钟课后服务,用以在学校完成所有作业,甚至可以申请延长课后服务至18时。但据笔者观察,即便是选择了课后服务的家长,明知孩子已经在学校完成了所有作业,也并不会因此减少回家后的学习任务。
家长“压力山大”的根源,是困惑于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孩子——面对社会舆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设定,众多家庭和家长都焦虑不已。这种焦虑情绪使孩子们成为一个个有待比拼的个体,而且比拼越来越低龄化。为了应对幼升小、小升初等重要教育节点,孩子们不得不通过刷题来训练各类知识点的熟练度,家庭分工中也必须有人拿出时间、精力来贴身陪学,用足双休日、寒暑假辗转于各种机构接受培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即便孩子在学校完成了所有作业,家长也会为自己的孩子布置、查看各种课外作业,用各种方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
家长热衷于送孩子去学习奥数,背后原因也差不多。如果从学习兴趣的角度衡量,学习奥数确实不适合普通孩子,很多学校也已经逐渐认可了这个观点。但是,当有些家长一想到奥数有助于小升初,或者有提高孩子课内数学成绩的可能性,他们就不愿意轻言放弃。正是这种功利心理,使学习奥数的热度一直难以真正降下来。
在“以分数论优劣”的惯性思维下,文化课程比重和应试选拔压力持续上升,学校、老师、孩子都只能围着主课评价打转。家长也很难从“分数焦虑”中解脱出来,只能拼尽全力陪着孩子奔跑在各种起跑线上。相反,如果基础教育能够建立并遵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小学生的减负才会更加容易得到落实实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