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之案例分析备考

发布于 2021-04-03 09:45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之案例分析备考

上方"云龙派"
我们吧!


在网上看到一份不错的案例分析备考经验,分享如下:

项目管理过程与知识领域的知识结构图

主要知识梳理(一)

1、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的基本特征:一次性与特殊性、生命周期性、整体性与相关性、目标性与约束性、冲突性;

2、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来实现项目要求;

3、项目管理总体有五个过程:启动过程、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执行过程、收尾过程;

  • 启动过程:明确项目或阶段的开始,并承诺执行;

  • 计划过程:制定可维护可执行的计划;

  • 执行过程:协调与组织人员和其他资源执行项目计划;

  • 控制过程:通过监控项目进程,并在必要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确保达成项目的目标;

  • 结束过程:项目或阶段的正规验收,以产生一个有序的结束;

4、软件生命周期:概念、开发、执行和结束四个阶段;

  • 概念阶段:目标是定义和确定项目的目标,其阶段性可交付成果通常为项目章程;概念阶段始于某种需求或创意,终点是做出是否开发项目的决策;

  • 开发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完成项目计划的编制,其阶段性可交付成果是项目计划;开发阶段通常始于项目章程的确定和项目经理的任命,结束标志是所编制的项目计划得到批准;

  • 实施阶段:通常是周期中涉及工作内容最多、时间最长、资源耗费最多的环节;其工作目标是完成项目的成果性目标,其阶段性交付成果是项目最终成果;起点是项目计划获准完成,终点是项目的各项任务均已完成并取得预期的、可交付的项目成果;

  • 结束阶段:其目标是项目利益相关者检验和评估各自的目标实现程度并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让利益相关者满意;其阶段性交付成果也是项目最终的交付成果,主要是项目最终成果和项目验收报告;起点是面向项目成果的各项任务结束,终点是项目成果的最终移交或进行项目清算,并解散项目团队;

5、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项目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

  • 项目整合管理:制定项目章程、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监控项目工作、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结束项目阶段;

  • 项目范围管理:规划范围管理、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WBS、确认范围、控制范围;

  • 项目时间管理:规划进度管理、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资源、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制定进度计划、控制进度;

  • 成本管理:规划成本管理、估算成本、制定预算、控制成本

  • 项目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管理、实施质量保证、控制质量

  •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团队

  • 沟通管理:规划沟通管理、管理沟通、控制沟通

  • 风险管理:规划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实施定性风险分析、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规划风险应对、控制风险

  • 采购管理:规划采购管理、实施采购、控制采购、结束采购;

  • 干系人管理:识别干系人、规划干系人管理、管理干系人参与、控制干系人参与

  • 6、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 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指面向可交付物的项目所需完成工作的分解形式;主要用于范围管理,是一种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各层次工作包的方法;

  • 工作包是完成项目目标所要进行的相关工作活动的集合,为项目控制提供合适的管理信息,位于工作分解结构的最底层;

  • WBS是项目工作分解的结果,确定了项目的整个范围;

  • 创建WBS的四个步骤:

    • 明确并识别出项目的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交付成果);项目的主要工作是指贯穿项目始终的工作;

    • 确定每个可交付成果的详细程度是否已经达到了足以编制恰当的成本和时间估算;

    • 确定工作包,使用切实的、可验证的结果来描述工作包,以便于进行绩效测量;

    • 核实分解的正确性,通过确认最底层项对项目分解来说是否必要且充分来认定;

  • 创建WBS的原则:

    • 将项目的产品结构划分、项目的阶段划分以及项目组织的责任划分有机结合起来;

    • 最低层的工作包应当便于完整无缺地分配给项目内外的组织或个人,各个工作包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界限,界限清楚有利于减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协调的工作量;

    • 最低层的工作包应该非常具体,以便承担工作的组织或个人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努力的目标以及承担的责任,其主要优点是利于监督和业绩考核;

    • WBS的每个分支并不一定需要分解到相同的层次;

    • 逐层分解项目或其主要可交付成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分配角色和职责的过程;

    • WBS中包括管理活动和承包商的活动;

    • 分解后的任务应该是可管理的、可定量检查的、可分配任务的、独立的工作包;

    • 决定WBS详细程度和层次多少的主要因素包括:完成者的能力(能力越强层次越少,反之越多)、项目监控水平、项目控制能力;

  • WBS是组织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

  • WBS的作用:

    • 准确无误地说明项目的范围;

    • 为各独立单元分配人员,规定这些人员的相应职责;

    • 针对各独立单元,进行时间、费用和资源需要量的估算,提高时间、费用和资源估算的准确度;

    • 为计划、预算、进度计划和费用控制奠定共同基础,确定项目进度测量和控制的基准;

    • 将项目工作和项目的财务账目联系起来;

    • 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

    • 估算项目整体和全过程的费用;

  • WBS的优点:

    • 能够为工作定义提供又有效的依据;

    • 把工作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包中;

    • 便于找到控制的最佳层次;

    • 有助于限定风险;

    • 是信息沟通的基础;

    • 为系统综合与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 7、网络规划技术(网络拓扑图)

  • 网络规划是以网络图为基础的计划模型,能够直观反映项目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项目计划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从而为实现计划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 特点:

    • 能完整地揭示一项计划所包含的全部工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最优化原理去揭示整个计划的关键工作,以及巧妙地安排计划中的各项工作;

  • 甘特图(横道图)与网络图的区别:

    • 甘特图中各个活动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而网络图中是明确的;

    • 在甘特图中不能反映项目的关键活动,而在网络图中可以;

    • 甘特图的定量分析差,在网络图中可以定量计算事项和活动的时间参数;

    • 甘特图不能实现人力、资源、时间的最优分配,而网络图可以进行相关目标的优化;

  • 8、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技术PERT

  • CPM:是一种运用图解理论编制计划,明确表示出活动和时间及其相互关系的网络计划技术;可以确定项目各项活动最早、最晚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关键路径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项目中的关键活动,以保证实施过程中能重点关照,保证项目的按时完成;

  • PERT:是一种用工作前后逻辑关系及活动不确定时间表示的网络计划图;

  • 区别:在活动持续时间方面,CPM仅需要一个确定的工作时间,而PERT需要估计活动的三个时间(最优、最差、最可能);

  • 9、项目计划

  • 项目整体计划必须包含的内容:

    • 项目的批准与特许情况;

    • 项目管理方法或战略的阐述;

    • 项目范围阐述,包括项目目标;

    • 工作分解结构(WBS);

    • 成本估算,进度计划的开始日期和责任分配;

    • 为进度和成本制定的绩效测量标准;

    • 对项目每个阶段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目标日期的记载;

    • 项目团队成员的描述和说明;

    •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 存在的问题以及尚需解决的问题等;

  • 项目计划编制的内容:围绕项目范围、质量、进度和费用的管理规划与工作计划展开;

    • 项目的范围说明,包括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目标;

    • 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

    • 项目的进度表,即项目的进度基准计划;

    • 项目的预算费用,即项目的费用基准计划;

    • 项目的人员使用计划;

    • 项目组人员的业绩考核与评估制度;

    • 项目主要风险,以及针对各个主要风险所计划的应对措施和应急储备资源;

  • 编制过程:

    • 明确地界定项目目标-预期的结果或最终的产品;

    • 项目分解;

    • 工作描述;

    • 工作职责分配;

    • 绘制网络图;

    • 估计并安排项目进度;

    • 成本预算;

    • 平衡计划;

  • 批准及公布计划;

  • 项目计划的目的:

    • 确定并阐述为完成项目目标所需的各项任务范围;

    • 确定负责执行项目各项任务的全部人员;

    • 确定项目各项任务的时间进度安排;

    • 确定各项任务所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备情况;

    • 确定各项任务的预算;

    • 确定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计划;

  • 项目计划的作用:

    • 明确完成项目目标的努力范围;

    • 使项目团队成员明白自己的目标以及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从而可以使项目更加有效地完成,提高效率;

    • 使项目干系人之间相互沟通,增进理解;

    • 使项目各项活动协调一致,并确定出关键活动;

    • 为项目实施和控制提供基准计划,使整个项目处于可控状态,从而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提高项目的成功的可能性;

  • 10、可行性研究

  • 概念:是指在工程项目投资之前,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综合研究项目方案的技术只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的合理性和有利性以及建设的可能性,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论证方法;

  • 阶段: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评价与决策阶段;

  • 步骤:

    • 机会研究:考虑投资目标,鉴别投资机会;主要解决问题:社会是否需要,有没有可开展的基本条件;

    • 初步可行性研究:对机会研究的投资建议具体化为多个比选方案,并进行初步评价,筛选方案,确定项目的初步可行性;

    • 详细可行性研究: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入技术经济分析,重点是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选出最优方案,并提出研究结论,为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 评价及决策:审核、分析、判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出项目评估报告,为决策者提供最后决策;

  • 可行性报告主要包含的内容:总论、预测、技术设计方案和经济分析是个部分;

  • 作用:

    • 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 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

    • 作为向有关部门、企业签订合同的依据;

    • 作为初步设计和实施准备的依据;

    • 作为申请建设施工的依据;

    • 作为项目企业组织管理工作的依据;

    • 作为编制项目实施计划的依据;

    • 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数据;


本文资料源于知乎杨地瓜,仅供参考学习,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24小时内删除。


END
分享,,,
都在这儿,不香吗?
我们

抢抓机遇,增创优势,再创辉煌。
携手2021年,为梦想启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