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举办两场清明文化论坛——弘扬清明文化 释放“发祥地”魅力
发布于 2021-04-03 17:30
春雨滋润万物,文化涵养人心。3月20日,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召开,论坛在上海市、台北市、子洲县设置三个主会场,以在线视频方式进行研讨,近百位两岸文化学者参与。就在前一天,子洲县还举办了第二届清明文化论坛,学者齐聚共商清明文化发展大计。25位学者作专题发言或报告,其中包括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的2位专家。
两天时间里举办、参与两场清明文化论坛,意义重大。子洲作为中华清明文化的发祥地,在我国清明文化研究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享有重要研究价值,吸引了众多文化学者的目光。
子洲县人文深厚。2600年前,晋文公重耳曾在子洲县淮宁川避难12载,介子推等忠义贤臣生死相随,在淮宁河畔留下了“割股奉君”的动人故事,后人为了纪念晋文公和介子推,把淮宁河流域称为重耳川,子洲清明文化也带给当地人重孝重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时至今日,子洲民间每年寒食、清明期间,老百姓都会捏子推馍和形态万千的面花来纪念介子推,并在现存子推庙(又称“子母庙”)前鸣炮击鼓、祭祀祈福,形成黄土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清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为政清明、孝悌忠义”的优良道德观念。在刚刚进行的两个论坛上,两岸文化学者参与研讨,围绕清明文化现实意义、继承与发扬、民族认同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许多具有创见性的观点。
商洛市政府原秘书长、陕西省发展中心主任岳春辉表示,研究和弘扬清明文化,就是要转化利用好,通过清明文化的平台,招贤纳士,敞开招商,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同时,两岸共同研究清明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凝聚力量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会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吴金生提出,清明文化如果没有介子推,就缺少了精神内涵,不过是一个节气文化、祭祀文化。“中华忠孝”和“慎终追远”同出一源,介子文化和清明文化一脉相承。
宁夏大学教授刘瑛作《继承中华清明文化》的报告,提出要适应时代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习俗做适当调整和更新,包括开展生命伦理教育、贯彻环保理念,传承和更新祭祀方式,鼓励亲近自然、激扬生命。
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会长贺国银在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上作专题发言时指出,清明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厚重文化之根脉,是筑牢两岸同胞民族认同之魂魄,是开启同胞活动交流之钥匙,应抓住中华传统文化这个“牛鼻子”,主动设计更广泛的清明文化讨论话题,调动参加文化研究各界人士的热情,加强舆论宣传,肩负起爱国爱家、推进认同的光荣责任。
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伦认为,陕北重耳川是中华清明文化发祥地,山西是清明文化形成地,河南开封是中华清明文化的发扬光大之地,认为清明文化是政治清明、忠孝文化、祭祀文化、节气文化“四位一体”的优秀文化。
“子洲的清明文化民俗特色浓厚,其研究必将为子洲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子洲县文旅局局长高杰峰表示。
在第二届清明文化论坛上,子洲县委常委、副县长白艳霞表示,今后将积极支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把清明文化研究工作开展得更加扎实,积极组织专家学者“走出去”学习,引导研究工作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范围,并着手整理清明文化发祥地——重耳川有关“重耳奔狄”的遗迹、典故、传说等,挖掘重耳带来的农耕文化与白狄国游牧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民情风俗和文化特点,在传承中提高、在弘扬中推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向上向好,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
据悉,2021年,子洲县明确把“文旅活县”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将依照“以文带旅,以旅彰文、文旅互促”融合发展模式,延伸拓展红色革命、绿色康养、黄土风情“三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利用南丰寨3A景区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利用佛殿堂森林公园等绿色生态资源,发展健康休养产业;利用唢呐、秧歌、说书等黄土特色文化资源,繁荣民间文艺创作,逐步打造以清明文化、孝文化为主题的乡村特色旅游,以苗家坪老街、西峰寺、周家硷明清古镇为代表的地域历史文化旅游。同时,积极创建省级散曲之乡、全国散曲之乡,用“两首歌一句话”唱响叫响新子洲,展现子洲人文历史、品牌产品、投资环境等,全面打造“魅力子洲、人文子洲、内涵子洲”。
在此背景下,发扬和挖掘子洲清明文化,正当其时。
来源:榆林日报,作者:魏丽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