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样板照片!钢筋、模板、混凝土及砌体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
发布于 2021-04-06 08:23
您的每一个留言和每一个赞,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就请转发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吧!
您的每一个留言和每一个赞,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就请转发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吧!
1.1 施工工艺流程
1.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钢筋进场前审查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进场检验结果必须符合规定。
⑵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⑶ 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⑶ 复核柱主筋定位情况,确保柱主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主筋均匀排布。
⑷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加密高度准确;按照箍筋定位线套箍筋,箍筋弯钩叠合处沿柱四角错开摆放,核心箍到位,绑扎牢固;拉筋应钩住箍筋外面。
⑸ 柱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垫块应设置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1000mm。
⑹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1.3 施工样板
2.1 施工工艺流程
2.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符合要求。
⑵ 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要求。
⑶ 主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长度符合要求,绑扎接头相互错开;第一道竖向筋与暗柱间的距离宜为竖向钢筋间距,第一道水平筋应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
⑷ 剪力墙中有暗梁、暗柱时,应先绑暗梁、暗柱再绑周围横筋。
⑸ 横向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钢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⑹ 拉筋端头应弯成135°,垂直于墙体,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
⑺ 全部钢筋的相交点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⑻ 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⑼ 设置梯子筋,梯子筋竖向钢筋直径宜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型号,在原位替代墙体钢筋,间距1500mm 左右,水平钢筋直径同墙体水平筋,长度为墙体厚度-2mm,端部打磨,钢筋伸出两边部分及端部刷防锈漆。
⑽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同柱钢筋。
2.3 施工样板
3.1 施工工艺流程
3.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符合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⑵ 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⑶ 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⑶ 钢筋保护层厚度措施到位。
⑷ 梁端部第一个箍筋应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 处;加密长度及箍筋间距符合要求。箍筋封闭口摆放在梁顶两侧边,左右间隔摆放;箍筋与主筋应垂直。
⑸ 梁内二排筋绑扎应紧贴箍筋端头弯钩下部,如做成封闭箍,则应满足钢筋外边缘上下间距25mm。
⑹ 梁截面高度超过一定高度,宜选择模内钢筋绑扎方法,梁侧模后封闭。
⑺ 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700mm 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mm 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
⑻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同柱钢筋。
3.3 施工样板
4.1 施工工艺流程
4.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符合要求。
⑵ 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⑶ 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⑷ 钢筋保护层厚度措施到位;在模板上按照间距1.5m 垫好垫块,垫块厚度同保护层厚度。
⑸ 底筋绑扎过程中,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原则上不得切断或移动钢筋。
⑹ 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其余与底筋相同。
⑺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
⑻ 面层钢筋纵横向的先后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⑼ 面筋及底筋之间应按照设计间距放置钢筋支撑或马凳筋,并与板筋扎牢。板面搭设规范的马道,注意成品保护。
⑽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同柱钢筋。
4.3 施工样板
1.1 施工工艺流程
1.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材料的品种规格,套筒的规格、型号以及钢筋的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套筒表观合格,相关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用专用的螺纹塞规检验,其塞通规应能顺利旋入,塞止规旋入长度不得超过3P。
⑵ 操作人员须对每批进场钢筋,按不同规格进行施工前的接头连接检验(试连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进行施工。
⑶ 接头位置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面积百分率符合要求。同一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⑷ 钢筋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钢筋丝头的螺纹应与连接套筒的螺纹相匹配,丝头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带上丝头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筒。
⑸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连接套筒的规格应一致,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筒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
⑹ 现场检验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接头单边外露完整有效丝扣长度不宜超过2p,也不能一点螺扣也不外露。套筒和钢筋相互旋合时,必须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保证达到规定的拧紧力矩值;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抗拉强度必须符合规定。
⑺ 现场截取抽样试件后,原接头位置的钢筋允许采用同等规格的钢筋进行搭接连接,或采用焊接及机械连接方法补接。
⑻ 力矩扳手的精度为±5%,要求每半年用扭力仪检定一次。
1.3 施工样板
2.1 施工工艺流程
2.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质量证明书;焊条、焊丝、焊剂及其他辅材应有产品合格证。
⑵ 焊工必须持证,并在规定的范围上岗操作。在焊接开工之前,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准予焊接生产。
⑶ 焊接作业区按要求做好防火安全,应配置足够的灭火设备。
⑷从每一检验批接头中随机切取随机三个接头进行试验并应按下列规定对试验结果进行评定,接头拉伸试验合格。
⑸ 焊接后设专人用专用工具将焊渣清理干净。
⑹ 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度;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0.1倍,且不得大于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或采用补强焊接措施。
⑺ 梁板等构件中水平钢筋、直径≤14的钢筋不得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
2.3 施工样板
1.1 柱、墙模板安装
⑴ 柱、墙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⑵ 质量控制要点
a.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
b.按图纸要求弹出横竖向轴线、柱子边线及控制线;按放线位置先钉好压脚板再安装柱模板;两垂直向加斜拉顶撑。
c.柱墙根部缝隙封堵到位,也可采用砂浆将柱根部外围封堵,不宜采取下压海绵条或其他杂物塞填等形式。
d.截面内部尺寸控制在+4、-5mm 以内。检查垂直度前首先对其控制线进行复核,再进行垂直度检查。
e.层高≤5m 时垂直度偏差控制在6mm 以内,层高>5m 时,垂直度控制在8mm 以内(要与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区分开来,见GB50204-2015,P16、P47页)。
f.模板柱箍和对拉螺杆设置符合要求。
⑶ 施工样板
2.1 施工工艺流程
2.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铝模早拆体系的非承重早拆模板拆除时间不早于24小时,承重支撑拆除时的砼强度要求如下:
⑵ 结构放样完成后,须放混凝土构件边30cm的控制线及建筑物大角控制线;板平板铺设好后在模板上弹出墙、梁控制线,采用扫平仪或经纬仪投测,严禁直接从梁模进行引测放线。
⑶ 墙柱侧模采用背楞和对拉螺杆加固,最底一层背楞距板面间距≦300,两道背楞间距≦700 。层高2.8-3m的墙柱:外墙柱必须设不少于5道背楞,内墙柱必须设不少于4道背楞。
⑷ 铝合金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2.3 施工样板
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1.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⑵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⑶ 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
⑷ 办理浇筑申请表和配合比。
⑸ 控制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体的内外温差(如设计无要求,控制在25°C以内)。
⑹ 合理分层分块,控制其每次浇筑的几何尺寸,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必须进行二次抹面。
⑺ 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1.3 施工样板
2.1 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2.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框架柱水平施工缝下部留置在基础或楼板的顶面,上部留置在框架梁底面。
⑵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现浇构件相连接时,两种混凝土的接缝位置必须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5×5mm的固定筛网,用塔吊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初凝前用布料机浇筑大面积梁板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⑶ 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2.3 施工样板
5.1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工艺流程
5.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施工缝位置严格按方案留置,应留置在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⑵ 施工缝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⑶ 重新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锈和砂浆等杂物。
⑷ 采用表面涂刷缓凝剂处理的垂直施工缝,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
⑸ 水平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
⑹ 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时,不出现漏焊或焊穿。
⑺ 在浇筑混凝土时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度为10-15mm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⑻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一般为Φ12-16mm,长度一般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左右,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光圆钢筋两端加弯钩。在水平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观察校正。
5.3 施工样板
6.1 女儿墙施工工艺流程
6.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钢筋原材、安装及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⑵ 有安全防护功能的女儿墙高度符合要求,考虑屋面各施工层的厚度。
⑶ 竖向钢筋高度准确,钢筋保护层设置到位。
⑷ 每12m设置分隔缝,宽度不小于30mm,分断钢筋和混凝土。
⑸ 模板支撑牢固,尺寸准确,线条顺直。
6.3 施工样板
1.1 加气块砌体施工工艺流程
1.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符合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砌块、砂浆及其它材料证件齐全,外观合格,进场复试合格。
⑵ 墙体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砌块)及非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
⑶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有未切割面,其切割面不应有切割附着屑。
⑷ 楼层进行清理,将基层上的浮灰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以保证粘结牢固。
⑸ 砌筑时不得使用出厂龄期不足、破裂、不规整、浸水或表面被污染的砌块。砌块至少养护28 天后才可上墙。
⑹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水平投影不应小于砌体高度。
⑺ 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连续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 5m,应待前次砌筑的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
⑻ 墙体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lm。洞口两侧应沿墙高每隔500~600mm在水平缝内预埋不少于2Φ6的钢筋,钢筋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700mm。
⑼ 砌块墙体内后埋暗管、暗盒等,应在砌筑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并在墙体抹灰前完成。
⑽ 砌体质量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1.3 施工样板
3.1 灰砂砖砌体施工工艺流程
3.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⑵ 在砌墙前,先要立皮数杆,皮数杆上划有砖的厚度、灰缝厚度、门窗、楼板、边梁、圈梁、等构件位置。皮数杆竖立于墙角及某些交接处,其间距以不超过15m为宜。
⑶ 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留槎,留直槎必须砌成阳槎,并加设拉结钢筋。外墙的转角处严禁留直槎。
⑷ 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⑸ 隔墙与填充墙的顶面与上层结构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⑹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砖墙中留置的过人洞,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应不小于500mm,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
⑺ 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00mm为宜。
⑻ 砌体质量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同加气块。
3.3 施工样板
4.1 构造柱施工工艺流程
4.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构造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设置部位和数量符合要求。
⑵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中的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
⑶ 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 240 mm×180 mm,纵向钢筋宜采用 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 mm,且在柱上下端可按表 2 的要求进行加密。绑扎好控制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⑷ 马牙槎留置方马牙槎砌筑,应先退后进,每隔 5 皮砖或退或进,槽深不少于 60mm,沿马牙槎高度 500 mm 设 2Ф6 拉结筋,末端应作成 90°弯钩,长度不应小于 40 mm,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 m。
⑸ 构造柱底部钢筋骨架和马牙槎内的残留砂浆、碎砖垃圾物和底部移动石子,应彻底清理,并应冲洗干净;混凝土浇捣前,沿模板和马牙槎范围的砖墙,自上而下应分层浇水,确保模板和墙面充分润湿。
⑹ 构造柱底部先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同标号厚的 10~20 mm 的水泥砂浆。构造柱模板顶部宜设置簸箕口,高出梁下口50mm。
4.3 施工样板
5.1 现浇混凝土过梁施工工艺流程
5.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过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设置部位、尺寸与配筋符合要求。
⑵ 过梁伸入墙内不小于240mm。
⑶ 钢筋保护层设置到位。
⑷ 浇筑12h内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5.3 施工样板
6.1 现浇混凝土窗台板施工工艺流程
6.2 质量控制要点
⑴ 窗台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设置部位、尺寸与配筋符合设计要求。
⑵ 窗台压顶支座应不小于100mm。
⑶ 窗台板面应向外找坡。
⑷ 顶层和底层宜设置通长现浇混凝土窗台梁。
6.3 施工样板
本文转载于工程施工管理,仅做内部分享,若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