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优秀原创作文:《苦与甘》《风云》

发布于 2021-04-07 10:37

《苦与甘》

留步饮君茶,一夕浮生梦。

——题记

父亲低眉专注地沏茶,白瓷小杯中汤色青幽,杯口浮现出的青烟淡远缥缈。他伸出手端起一盏,微眯着眼,在鼻端一嗅,嘴角露出微笑,杯身微侧,小口轻呷品尝。

父亲喜喝茶,又更偏爱浓茶,每煮一壶,都愣是叫他倒了半罐茶叶。是的,他宁愿不吃早饭也不会忘记大早烧一壶水,泡上一盏浓茶。我也曾偷偷去尝了一次,那入口的茶水无不在叫嚣着,苦涩泛到心里去了。年少的我全然不懂父亲喝茶的蕴意。

父亲对茶情有独钟,倒也不辜负后山的那片茶园。

雨后,踩着泥泞的山路,不时被小石子绊倒、走起来踉踉跄跄一摇一晃、却不忘紧跟父亲去后山采茶的,是我。后山上,有刚被雨水清刷过的茶树,我踮起脚尖,吃力地向上望,依旧能寻见叶片上的水珠,它正轻轻地顺着叶片的纹路,以扭曲的姿态往下滑。而雨后的空气混杂的也不仅是土壤馥郁的气味,还有茶叶清怡的气息。见这雨后的光景如此,我也不愿闲下来,四处采摘新茶嫩叶,更多的时候忘了边界,跑到别家的茶园去采,所以耳边永远是父亲宠溺的笑声,以及无奈的劝阻:那是别人家的茶园,不要去捣乱。

每次去茶园采茶,都会发现父亲偶尔会将茶叶直接送入口中。大抵是好奇,我学着父亲的模样,将茶叶胡乱塞入嘴里,入口是雨后茶叶独有的清冽气味。于是我尝试着去咀嚼,却不料唇齿间漾起的是一缕苦涩,似要将一切融化,化为清冷、黯然,而内心那些漫山遍野的花,开放的,开始一朵一朵地凋零;未开的,也幽冷得开不动了。那种感觉,像一片湖水笼进了暮色烟蔼里,冰凉又苍茫。我抗拒地吐出茶叶,却咽不下嘴中回旋的生苦,让我难过了很久。不知何时,父亲已在我身后,轻拍我的背,道:“叫你乱吃东西,现在知道错了吧。”我不服气,嘴硬地说:“可是你明明每次都这样做,却从来没有那种吃到苦的表情。”父亲一愣:“茶叶啊,并不仅仅是苦,明白吗?也许你刚刚去尝它,会觉得令人失望、心凉,因而皱眉,但当你细细地去品,去发现它的蕴意,你会感到欢喜,因为此时的你已经完完全全接受了它,那么,余下的不就是甘甜了?可你若连吃苦的勇气都没有,又何来的甜?”听罢,我的心底似惊蛰一声雷。是了,这是父亲的茶蕴,是如影随形的浮生之理。

茶啊,入口是生苦,但苦过之后,是最隽永的甘甜。不尝苦,何有甘?而你品下的甘与苦,都由你自己决定。人生就是茶蕴,是甘苦与共的一段旅程。

凝眉,茶蕴,隐隐浮现。

低眉,茶蕴,浮生未歇。

‖浙江省泰顺县育才初中

‖指导教师:梁祥传

教师评价:

品茶类的文章很多,由茶领悟生活的苦与甘的感悟文章也不少,但是这篇文章却独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就在于文字当中浸润的真意,就在于品茶当中描绘的细节。作者品茶经历了一個变化过程,离不开父亲的启发和影响——父亲喜喝茶,又更偏爱浓茶,那泛到心里的苦涩,让年少的作者全然不懂父亲喝茶的蕴意;作者跟父亲去后山采茶,雨后的空气混杂着土壤馥郁的气味和茶叶清怡的气息,作者学着父亲的模样,将茶叶塞入嘴里,入口是雨后茶叶独有的清冽气味,但咀嚼时却漾起一缕生苦,心里十分失望;父亲由此开导:刚刚尝试时,会觉得失望、心凉,因而皱眉,但当细细品味它的蕴意时,就会感到欢喜,因为此时你已经接受了它,那余下的就是甘甜了……

父亲的话,让作者醍醐灌顶,尤其是父亲那句“你若连吃苦的勇气都没有,又何来的甜”,更是让作者联想到浮生之理——人生就是甘苦与共的一段旅程,入口是生苦,但苦过之后,是最隽永的甘甜。

【适用文题】尝试;苦与乐;那一种甜……

《风云》

千古英雄事,事事下酒;万里江河浪,浪浪随风。

小时候,第一次认识《三国演义》,是因为赵子龙。那时候家里有一本彩色注音版的《三国》,妈妈会和我翻着书(自然,我那时不大认字),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子龙救主,七进七出长坂坡,单枪匹马歼敌百十,最终脱出重围,而幼主尚在睡梦中,未曾惊醒。长坂坡那个神勇而无可匹敌的身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第一印象。

稍长,到小学高年级,读了《三国演义》原著。我对于它的理解,不再只是浮于传奇故事,开始有了稍微深层的思考。那时候也学了些“阅读理解”,于是乎开始分析人物形象。刘备在小说中被塑造为一个仁厚的君子,是故天下义士都来投奔他;曹操则是唱白脸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民心向背,由此得见,这是在宣扬“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这是在宣扬“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是在宣扬“忠”。诸葛亮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巧借东风火烧赤壁,这是在宣扬“智”……那时候在我看来,《三国》就是一本为人处世的范本,仁义礼智信都在里面了。

后来,再读《三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倘若打开前面半本翻一翻——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官渡之战,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烂漫瑰丽,仿佛一卷千里江山社稷的图景,在面前徐徐地展开;又像一幕史诗歌剧,正要上演;更似一盘千古奇局,正要被接下来落下的一粒棋子所解开……酒浆已经备好,琵琶弦在飞颤,战鼓的声音惊动了天地,黄沙在战场上狂舞。一时间多少英雄豪杰,叱咤风云,逐鹿中原。

但是,翻开后面半本呢?公瑾气杀,曹操命休,云长败走,翼德被刺,玄德托孤,孔明五丈原归天!唉!这出戏落幕了,戏台上落下来几只燕雀;这宴席该散了,桌子上杯盘狼藉;这盘棋也下完了,大概没有人会复盘吧?那个属于英雄的角声满天、风云变幻的传奇时代,悄悄地,像一块炭烧完了慢慢变冷变暗一样,走远了,只留下一首婉转悠长的引人遐思的歌。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这会成为千百年后老人们茶余饭后讲给孙辈听的故事吧?子龙救主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很久以后的人们会对此津津乐道吧?曹操弃袍割须的时候,大概更不会想到几百年后有个叫罗贯中的小子把这当成个笑话写进书里吧?

当年的风云,那些气壮山河的战歌,很久以后变成了叫做“历史”的东西。王谢家的燕儿飞进我家屋檐底下,也只道是平常。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当我坐在窗前,凉风吹拂,一本《三国》,盈盈在握,有时会微微地阖一阖眼,凝神谛听,仿佛能够听见战鼓和号角闷闷地从岁月的长流中滚滚而来,时代的狂饮高唱、浅酌低吟像碎片似的闪过去;又仿佛在历史的大草原上走著,忽然发现一朵小花,采撷起来,一抬头,千万朵时代的花在历史的草地里若隐若现……

睁开眼,风轻轻地牵着窗帘。

一阖眼的功夫,原来已经流过去千年了。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一二一校区

教师评价:

一本《三国演义》,一页激荡的历史,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作者从中看出了不同的内涵。

小时候看《三国》,看的是杀伐征战的热闹,赵子龙单枪匹马七进七出长坂坡,英雄人物的传奇是孩童眼中最华彩的梦。小学时看《三国》,多了深层的思考,刘备之仁,关羽之义,曹操之奸诈,孔明之谋略……逐渐体会了书中的处世之本。中学读《三国》,又多了更深刻的感受。在每个耳熟能详的典故背后,小作者看到的已不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一幕史诗正在缓缓拉开大幕,一个属于英雄的角声满天、风云变幻的传奇时代展开了历史画卷,奏响了属于他们的铁马战歌,转眼间,“王谢家的燕儿飞进我家屋檐底下,也只道是平常”,而这一切,正是“历史”的真实面目。

从一本书中读懂那段苍凉悲壮的历史,千年一叹,白云苍狗。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词所说:一壶浊酒喜相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适用文题】一书一世界;解读名著;沉醉于历史当中……

中考语文网
语洁以修身,文达以养性。语文大本营,喜“语”你同行。
20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