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素材|文艺小众有逼格的名言(二)
发布于 2021-04-07 22:38
周国平
作家名片: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其作品虽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但同时也在娓娓之中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代表作有《妞妞》《灵魂只能独行》《悲剧的诞生》等。
名句1: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灵魂只能独行》
名句2: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独处与交往》
名句3: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劝告是,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论超脱》
名句4:
据我看,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青春不等于文学》
名句5: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人与永恒》
名句解读: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中的“成熟”是一个在社会中备受推崇的词语,我们会轻易地赞许一个人的成熟,而嘲笑另外一个人的幼稚。但是成熟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周国平的定义方式是用一个相近的、人们常常将之与成熟混淆的概念“世故”去匡正它,当解释清楚“不是什么”之后,我们往往才能更清晰地走进“是什么”。讲清楚“世故而实际”不是成熟后,名言对成熟进行了对症下药的界定,“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读这则名言,除了体会在周国平的世界里成熟的内涵以外,还不妨学习他的议论文写作方法,在厘清概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清楚“是什么”,先把“不是什么”说清楚,步步为营地逼近真相。
示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特别偏爱成熟这个词语,但是很多时候正如周国平所言,“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在这个看重集体的环境中,为了取悦他人而妥协或出卖自我,不是成熟,为了利益和声名而让渡自我,不是成熟,所谓的“成熟”不过是很多人给自己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殊不知真正的成熟,恰恰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知道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不会因为他人而轻易改变自我,坚定而昂扬地行走在成全自我的道路上。
卡夫卡
作家名片:
卡夫卡,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常采用寓言体。代表作有《审判》《变形记》《城堡》等。
名句1:
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午夜的沉默》
名句2:
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城堡》
名句3:
你的意志是自由的。这就是说:当它想要穿越沙漠时,它是自由的,因为它可以选择穿越的道路,所以它是自由的,由于它可以选择走路的方式,所以它是自由的。可是它也是不自由的,因为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不自由,因为无论哪条路,由于其谜般的特点,必然令你触及这片沙漠的每一寸土地。——《自由意志三点式》
名句4:
上帝只能每个人自己去理解,每个人都有他的生活和他的上帝,都有他自己的辩护人和法官,神父和礼拜只是心灵的已经倦怠的体验和拐杖。——《卡夫卡随笔》
名句5:
不要失望,甚至对你并不感到失望这一点也不要失望,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时候,新的力量来临,给你以资助,而这正表明你是活着的。——《卡夫卡日记》
名句解读读:
卡夫卡在很多读者的眼中是晦涩难懂的,所以很多人估计很难想象类似于名言2这样的话语,是出自于他。名言想要清晰地界定“努力”的内涵,卡夫卡认为努力的方向是“沉着镇静、实事求是”,而不是“过于使劲”。这实际上既告诉我们理性而非感性的重要性,在努力的过程中,理性的分析和实践是有效的,而情绪是无用的,把握好适度的原则非常重要。“使劲”是想要得到的表现,也是努力的表征,但是如果陷入了“闹”的误区,则是“太幼稚”“太没有经验”了,这个时候显然就是感性压过了理性。名言还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小孩扯桌布”的说法非常形象,便于读者从生活画面入手进行联想。考生如果整体把握会发现深奥的道理由名家讲出来,其实是非常松快的,要善于借鉴这种说理的方式。而且这种口语化的,非常灵活的表达能够充分地传达写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也又感染力,不生硬,这也是考生可以学习的地方。
示例:
很多时候,我们把努力看作一个太艰难的词语,望而却步,或用力过猛。其实有时候,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无数细节堆叠而成的,努力也可以是温和的。卡夫卡就深谙努力的真谛,他说,“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对于情感来说尤其如此,如果太过迫切激烈,反而会竹篮打水。
贾平凹
作家名片: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贾平凹在写作上的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并且创造出了风格独异的境界。光明网评价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废都》《自在独行》《秦腔》等,其中《秦腔》曾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名句1:
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谈读书》
名句2: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自在独行》
名句3:
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自在独行》
名句4:
没有花的福气却有树的硬气,让我在风雨中过活着自己。——《带灯》
名句5:
当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盼望的是得到面包,而不是盼望神从天而降,即便盼望神从天而降那也是盼望神拿着面包而来。——《带灯》
名句解读:
名言2“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显然是契合“自在独行”这个主题的。这句话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考生需要的是深入下去。所谓“做自己喜欢的事”,何为“自己喜欢的事”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平时总是埋怨着被束缚,但当真获得了自由,却可能又陷入“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的困局。此外,“不顾一切”的范畴究竟包含哪一些,我们能够“不顾一切”吗?“不顾一切”有没有什么前提和基础,凡此种种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原句中的“任性”打上了引号,如果这种行为不叫“任性”的话,又应该叫做什么合适呢?考生不妨尝试着去定义它。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套用以下,如果一个要想“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不是也要先做两件不喜欢的事情。思考一些看起来无比正确的话的时候,考生不妨多用一些逆向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将思考推向深处。
示例:
每个人都走在一条朝圣之路上,这条路会漫长,会艰苦,但必须一个人自己走,因为人生是自己的。生活中任性总是很难被认可,毫无来由地耍脾气使性子,这种小任性固然是幼稚的表现,但是真正的任性,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应该是彻底认清了自我和外界之后的一种理性选择,这种任性之人往往最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怎么样才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正如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说,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希望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能收获一段不虚此行的时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