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BIM,业主、设计、施工、人

发布于 2021-04-09 02:04

自己立的flag,只有自己完成。
接上回书,谈谈BIM。
在设计行业从事设计这么多年,从事BIM这么多年,见过很多也骗过很多。从一开始没有落地价值的BIM,到施工BIM,到设计BIM,到业主BIM,是一步步见证过来的,从粗放到精细,从野蛮到文明。有了这么一个过程,反而对BIM看的很清晰很冷静。很多刚接触BIM的行业大咖或者行业小兵,很容易产生这是个球东西和这是个宝贝的极端看法。
经历的过程,产生的心得看法,很难一两句话概括起来解开他人的疑惑。

最经常遇到的问题是:BIM到底有没有用?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很泛的一个问题,一种不成熟不专业的问法,你让人怎么回答,还不如一句没用了之。换言之,丑哥来谈谈BIM的价值点在哪里。
说回多年前,BIM刚红火的时段,这时的BIM在大家看来,不知道是什么反正挺厉害的,从业者来看,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反正先建个REVIT模型。响应GJ政策,ZF补贴,行业评奖,业主买单。这时行业内,都只是做个模型,看一看,就看一看,结束了。按你的问,你说BIM有没有用,是不是没用。换个角度,这时的BIM模型,没有实际落地生产的价值,但是有其他价值。对乙方:甲方买单要做这个,你可高兴吧,这钱好赚很多,还可以吹我们公司有BIM,钱来了名声来了资源来了;对业主:这东西好像只能看一看,花钱就看一看吗?那不行,首先在行业内报个奖,给我们也镀个金,给ZF那里吹一吹,看看以后招投标能不能加个附加条件;对当地:GJ都在出政策,那要积极响应啊,该有的必须要有,可有的也必须要有;
对国:这个层面,丑哥其实是完全理解并赞同的。这个问题要放在GJ层面宏观经济层面来看,面临着急剧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主力劳动力即将集中退休、环境污染、产业经济升级这些问题,面临着当前中国社会内外的各种矛盾,我们的ZF确实在积极想办法。正是因为前面几年ZF的努力,中国才有了疫情的经济复苏,才有了面对中美矛盾时的底气。放在以前,我们敢想吗?话说回来,正是因为想解决想改变,所以ZF强推了BIM和装配式工业化。BIM和装配式,包括叠合板,在从业人来看,行业专家来看,肯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错误在:经实践,现阶段的,结果背离初衷。但是,丑哥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尝试。高层也不知道对错,但是改变就在眼前,大家都是一抹黑,只能先一步步尝试,是对是错,对了继续走,错了重新想招。同时,我们也要有一个认识:政策先行。GJ层面的政策,不是定期给行业打总结的,是带有前瞻性的引领政策。从上往下,从大而小;GJ出大指导、省上出细政策、市里搞点执行;一层层的减弱减小。所以说:GJ不出大指导能行吗?出个细政策,下面执行的时候再打打折又给熄灭了。所以说:GJ不提前引导能行吗?提前引导,弯路走得早,如果今天才引导,那我们今天绝对还是要走一遍以前的弯路,我们要意识到时间的重要。
还有个最经常遇到的问题:BIM是什么啊?说真的,这个东西我不知道咋回答,其实很简单,BIM是一套可以解决部分问题的系统。这个回答,会越说越迷糊。

细说BIM。

对业主,目前有两种主流的。

一种以LH为首、LG\XH次之的开发企业,将BIM是作为信息载体工具,实现比EPC更细的EPC。基本原理就是:BIM软件(如REVIT)中的模型、构件可以承载丰富的数据信息,这时CAD所不能的;首先做到构件、模型是企业标准的,其次做到是包含有效信息的(主要是各项成本数据);通过开发软件或插件,首先实现:抽调库中模型、构件,快速实现设计过程,其次,设计成果出来后,可以快速一键获取成本数据。
以此为逻辑,实现目标:设计成果是100%无错误的,这个正向设计是可以实现的,丑哥承认;快速得到的成本数据,再比对资金计划预期收益,供企业决策;招标前置,快速下单提前排产;确认后的设计成果,继续下发施工建设,管控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修完之后,再留作运营,运营现在通过物联网IOT已经很普及了。
这套逻辑可以几句话总结:目的就是提质提效提速降本,所谓的一体化,所谓的节约时间节约成本,设计源头时控制成本,设计过程中控制质量,解决传统设计的两个问题。不得不说,难度大,因为建筑太大了,不是小东西;整套逻辑是没问题的,并且在wework已经用得很成熟了。祝福吧。对了,WD和XH应该是弄失败了吧。

一种以WH为首,独树一帜,BIM作为生产工具及工作流管理工具。WH特色是:项目体量大,全是精品,造型异常复杂,场地异常复杂,不是建设一个楼盘,而是建设一个别墅小镇。当然,他们一直和国外合作,国外用REVIT做设计,接触得多,所以他们很open。

说几个典型的价值例,典型在WH根据自己的业务特色,找到了适合自己的BIM体系利用方法。适合,才是最重要。往往很多鄙夷BIM的,真的,你是没找到正确合适的路径。
BIM中,他们采用设计管理工具,成为工作模式。施工图他们找设计院做了,但是建筑太复杂了,怎么高效管控质量呢?花一笔无法拒绝的钱,找设计院将图纸建模,必须建精细精准,模型上传协作交流平台,设管方只在平台上看模型,仔细查看模型,通过模型发现问题,在平台上圈住问题@相关建模人员和设计师,检查是模型建错还是设计错了。建模的乙方得注意了,要想拿大单子,持续得拿,绝不是糊弄建模就行得,必须认真仔细专业,否则业主本想通过模型管控设计,结果变成管控模型去了。这套东西,是因为WH项目,复杂且周期长,允许且需要这么做。
还有些细分点,用作生产工具的:场地起伏水景很复杂,通过三维倾斜或其他手段,通过BIM模型来精算土方量。(正好说到这,我建议那些鄙夷BIM的同仁,将BIM模型换成三维模型,因为此时的BIM翻译过来就是三维手段,结果PKYJKMidas是三维、建筑su犀牛是三维,大家都一样。)建筑外立面很复杂,某些特定造型板,通过三维软件深化参数,生产安装。地下室管线综合必须做。场地管线必须做。管线类做的目的是:以此成果来要求施工执行并结算。
还有一面:他们内部形成基于BIM成果管控乙方的网络协同管理工作流。他们的质量进度管理,成果资料管理,都是在平台上,尤其是公司总部管理外地项目(他们公司项目少,所以不同的是他们是总部强管控外地项目),与乙方往来传输沟通,做到留底可追溯,也比较方便。
可以承认的是,他们利用的比较深,当然吹的也比较多,我也不能一一列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搞得或者BIM,不是什么神奇高精尖玩意,只是根据自己的业务模式,利用了些合适的管理手段和工作工具。

设计、施工、人,只能明天在聊了,重要想聊聊设计和人,尤其想点关键词:对标。
今天就这样吧,都1点20了,我新买的小米11U到货了还没拆呢。第一台小米,也是这么贵的小米,看看拍照咋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