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多次降电价,用户用电为何更贵了?谁在“捣鬼”?查出来了!

发布于 2022-05-18 13:06

国家多次降电价,用户用电为何更贵了?谁在“捣鬼”?查出来了!

现在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渐提升,因此家里面的电器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应用到各种电器,用电量不断上涨,以前的时候电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重要的开支,现在与以前也大不相同,即便每个月的电费高达两三百也没人会觉得心疼,即便节约用电每个月的电费也不会少太多。

这还仅仅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个企业用电量就更加夸张,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无论白天还是晚上电脑和电灯都会一直开着,大型的工厂当中机器的运转耗电量更大,因此每一个企业所需缴纳的电费就非常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价并不高,为何还有用户觉得贵呢?网友展开讨论,你怎么看?

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早在2018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明确提出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降低的年度目标,这也是国家为不少工商企业发放的红包,所涉及的电网企业也积极的响应国家的相关要求,而国家电网的经营区域内,2018年降低各类用户用电成本总计915亿元。2019年降低各类用户用电总成本大约为792亿元,完成了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10%的任务。

这也充分表明,在经过了两次大降价之后,工商界的用户月电费也应该会便宜很多,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分析,绝大多数的工商用户并不觉得电费与以前相比越来越便宜了,相反,他们觉得所需缴纳的电费越来越多了。

我们不妨以北京的一家公司为例,这家公司一直以每千瓦时1.35元的标准来收取电费,同时并没有降价,这也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根据相关的调查,在全国有很大一部分的商业用户电费的标准并没有下降,甚至还有一些用户出现了涨价的情况。

为何国家正在逐渐的降低电费,但商户们却感受不到,甚至还感觉电价在不断上涨呢?

如今不少人发现,国家在将电价下调之后,包括产业园区、写字楼亦或商业综合体等转供电环节并没有将电价政策的红利全面向终端用户传导,国家的电价再降低之后,不少写字楼和产业园也确实享受了红利,但他们却并没有将这一红利传递下去,没有将商户的电费下调。

对产业园和写字楼来说,他们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户的用电收费标准,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其他的用电费用,在转供电的过程当中有不少的商业体经营方以及物业公司很可能会随之加价,这也就意味着终端用户不仅仅没有节省电费,反而还因为转供电主体的肆意加价出现了电费上涨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在国务院召开的第7次督查公开通报当中对河北、陕西、青海等11个省降低电价政策红利未能够及时足额传达到终端用户的行为进行了点名批评。同时有一些转供电主体还会擅自加价,幅度也高达150%,最终到达商户的很有可能是经过数次加价的N手电。

因此国家在降低了电价之后,商户们之所以感觉不到电费低,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那些为商户供电的物业公司和产业园,将商业综合体把降下来的电费进行了拦截,而转供电主体胡乱加价,使得国家大力降低电价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结语

若要从降价的效果来看,转供电的终端用户也没有享受到国家为他们提供的红利,这一部分红利反而被不少的物业公司和产业园拦截,成为他们谋私的主要手段。该行为确实损害了普通用电用户的利益,因此加快治理转供电的问题是大势所趋,只有将这一问题解决掉,才能够让更多的民众受益,关于这件事情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