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促经济要先重视居民消费
发布于 2022-05-18 13:22
我印象中,腾讯《腾云》较少谈及内需、消费领域,今天无益读到此篇,有点意思,虽然新意不多,但简洁明快。
虽然,当下的消费低迷,虽然有着疫情(及封控)的巨大影响,但根本上,还是国民财富分配机制、经济结构与产业战略取向推动或决定的深层次问题。
在多次与广告营销行业的人士交流中,发现他们对“消费”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市场上媒体中一些与消费相关的指标或概念了解不够,却在许多场合高谈阔论中国经济中的消费特征与趋势,这样不好。
虽然我也是二把刀,但可以分享一点点。简单来说,作为非专业的经济/财经/商业研究人士,对整体消费的理解最起码需要了解四个常用的概念或指标。
第一个,“消费增长率”,即周期内消费支出总额与此前比较的增长情况,这其中既包括了商品实物消费 (如汽车 图书),也包括了服务消费 (如教育 理发)
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这个比较常见,与上述不同,与它基本只包括实物商品消费,统计局每月发布的“社零额”就是指这个东西
第三个,“最终消费率”,它是指最终的消费占GDP的比率,例如,中国2020年GDP14.7万亿美元,最终消费额8万亿美元,最终消费率大约是55%,其中居民最终消费5.6万亿美元,居民消费率38%。
第四个,“消费贡献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比率)。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最强的,而且越来越强,正是因此,近年来,每当经济状况不好时,政府和社会就会想起促销费。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3/4/2022-05-18/4_16528548868900726.png)
当然,研究消费远不止这些指标或内容,但初步了解大体是够了。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从消费结构上它又简单可以分成政府消费、公共消费、社会(企业)消费和居民消费几大部分,上述每一个消费指标都可以拆分成不同维度/层面/侧面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同时,在大力稳内需促销费的相关政策、规划或措施中,要搞清楚其中的主要含义指向,不要以为一说消费就是指居民的衣食住行游购娱。
事实上,中国现阶段的内需消费中,居民的最终消费率 (38%)是非常低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8%),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而且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78%),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水平(55%),是的,你没看错!原因很多,不展开了。但显然如何保持、稳定和提升居民最终消费率是重中之重。
如何实现这个,有很多线,很多视角,很多维度。简单提一下,例如,
改善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比例,
优化实物商品与服务消费的结构,
提升城镇消费与乡村消费潜力,
重视主流消费与新兴消费的平衡 (如新出现的老龄消费),
推动消耗型消费与复生消费的供给 (如理财与保险等),
……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稳定与发展经济,提升就业水平,改善财富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鼓励消费创新与供给,让市场主体创造更多获得更多,这些是根本。这才是当下核心难解的问题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