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志③|坚守一线,战“疫”到底

发布于 2022-05-18 14:40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院王军伟 、张红等7名医护人员已在上海连续奋战40余天。我们通过日志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和感动瞬间。




王军伟

主治医师

锡山区中医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


苏沪同心,守望相助!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面积达8.8万平方米,有1.36万张床位,由江苏、浙江援沪医疗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护管理团队协作共管。

入舱前,组织防护服穿脱考核,考核标准为100分,也就是说不能有一处操作不规范,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操作。

江苏医疗队第一批共收治病人1800余人次,相当于短短几小时收治了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患者数。

作为中医院的一份子,针对舱内病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我积极地连线院内中医师们,开展中医穴位按摩,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相关症状,也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了康复的信心。

舱内的空墙上写满了医护,志愿者,还有患者的留言和对未来的希望,当第一批患者即将出舱,大家都非常激动,更加坚信疫情终究会散去,美好的生活是越来越近了。我们一定再接再厉,苏沪同心,守望相助!





张红

副主任护师

锡山区中医医院援沪医疗队队长

上下齐心,加油!

今天早上六点采完核酸,上车出发。天气阴沉沉的,一路颠簸,临近方舱,海面上蒸腾起浓浓的白雾,能见度很低。风车们高大的身姿在烟雾缭绕里显得影影绰绰,仿佛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提前换好防护服,进入1号的二脱间擦拭消毒,增补洗手液、消毒湿巾、口罩等。然后来到一脱区进行交接班,正式开启今天的战斗。下夜班的大白们陆陆续续到来,我们继续发挥监督和协助的职能,保证每一位大白脱防护服的质量。

一番忙碌,继续舱内巡查。今天进了B3的5—6区。由于一个组员临时被抽调,由我挎上小包包,心里哼着“大王叫我来巡山”的调调,开始工作。今天着重询问了护理人员含氯消毒液浓度的配置、使用时限等问题,结合人员掌握情况,我给予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今天抽查了工勤七步洗手法、拖把头的浸泡消毒等,提出了一些建议,一开始有些工勤有抵触情绪,但在我们耐心的解释和指导下,很快改变了态度,表示愿意配合,并且向我们表达了谢意。沟通是一门学问,建立在利他、务实和真诚的基础上,交流起来就会很顺畅。 

今天又遇见了志愿者在作画。心愿墙上都是美好的祝福和心意。这场疫情,虽然带来了很多困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但是也让许许多多互不相识的人聚到一起,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天气预报今天会大风大雨,而且方舱临近海边,届时风力会越发强劲。而一脱区在露天,虽然有雨棚,但是一旦暴风雨来临,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隐患。领导们都陆陆续续地来到现场,排查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并且叮嘱我们内感人员一些注意事项。上下齐心,大家做好一切迎接困难的准备。加油!




同心守“沪”,

合力战“疫”。

加油,

守“沪”健康人!

愿你们早日凯旋!



策划、审核 | 朱敏杰

整理、编辑 | 张玖玖

素材提供 | 援护医疗队



锡山区中医医院

(锡山第二人民医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