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郝赤教授团队在重大蔬菜害虫小菜蛾的防治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于 2022-05-18 15:00

2022516日,郝赤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大类1Top文章,IF2021=5.279)发表了题为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to volatiles from a non-host plant, geranium, Pelargonium x hortorum (Geraniaceae)的研究论文。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是全世界著名的蔬菜害虫之一。前期工作发现机械损伤的天竺葵可以强烈驱避小菜蛾成虫,但尚未确定介导这种行为的活性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损伤天竺葵的顶空挥发物。该工作发现顶空收集的损伤天竺葵叶片挥发物中介导小菜蛾雌成虫驱避行为的活性化合物分别为:月桂烯、γ-萜品烯、芳樟醇、樟脑和萜品烯-4-醇,它们的相对比例为1:5:3:4:3。网笼产卵偏好试验显示混合物-25种化合物比例为1:5:3:4:3)对小菜蛾雌成虫有最强的产卵驱避作用,可显著降低卵量。网室测试发现缓释混合物-20.9 m的有效驱避距离和26

植食性昆虫通过植物释放的特定挥发性次生物质来识别寄主植物或躲避非寄主植物。利用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小菜蛾防治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应用相对较为局限。这五种驱避化合物以特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质有望成为小菜蛾的行为调控剂,并可能成为 -防治策略中成分的潜在候选物质。


郝赤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昆虫生理与化学生态领域的研究,该工作将为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该论文以山西农业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博士研究生宋程飞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郝赤教授闫喜中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马力特聘副教授共同指导了本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1c08165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