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创丨90后来料加工经纪人的创业路

发布于 2022-05-18 17:14

90后“龙泉娜妮”的创业路


方慧华,是龙泉的一名“90”后来料加工经纪人,也是龙泉市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最年轻的一名理事。

    2020年,她毅然辞去环境优渥、待遇丰厚的业务经理一职,回乡发展来料加工行业,经过短短两年的时间,曾经看似小打小闹的小作坊已然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加工点,加工点面积1000多平方,拥有员工60余人,年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元,主要经营户外用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好的工作,辞了可惜!”“创业很难的,尤其一个女孩子!”……

谈起创业的历程,方慧华回忆起,当初回乡时,不少亲朋好友都表示不解,怕她丢了工作赔了钱。但一向喜欢缝纫针织的她还是决定试一试。

“当时,心里就是一个想法,再难,都要试一试!”方慧华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她仅租了一个100多平方的场地、购置了5台二手平车,就简简单单开工了。开始找不到工人,就全家总动员:她负责管理;能干的爸爸身兼数职,既是搬运工,又是修理工;勤劳的妈妈负责踩平车、剪线头;弟弟则揽下了“跑业务”的累活。

就这样,一家四口成了加工点的主力军。

坚持是最佳的答案

“困难只是一时的,总会找到克服的方法!”,每每遇到困难,她就这样安慰自己,一家人相互加油打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加工点就进入了状态,也慢慢地吸引了附近一批妇女的加入,小心呵护的加工点也朝着她预期的目标发展。
但好学上进的方慧华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她意识到,向厂家拿货大部分的加工费都被抽走了,货源也不稳定,长此以往,不是办法。为此,她积极转变加工方式,打算从单纯的代加工升级为自主接单、生产。
为此,她跑义乌,找市场,带着人员一边采购,一边接单,一边销售。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她最终将当下比较流行的户外用品作为加工点的发展方向。
来料加工技术要求不高,时间灵活,深受当地妇女青睐。“有了自主设计、生产的产品,免去中间商,利润高了,我也能支付起更高的加工费。”方慧华说到,慢慢地加工点的妇女更多了,还吸引了4名“洋媳妇”的加入。
“空闲的时候,我们就到作坊干点活,这里是按成品件数计费,既能照顾到家庭,平均每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收入,都是女同胞,还有伴!”说起来料加工,“洋媳妇”张爱云大姐就有说不完的话。在她看来,来料加工已经成为她就业的好路子。
“来料加工可以到作坊里做,也可以把材料领回家,相对灵活,附近妇女都愿意做!”,为了让加工点每天都活干,她还注册了3Amazon国外网络平台,有时货源太多来不及生产时,她就会把手头的一些订单分一部分给其它加工点生产。这样一来,既留住了客户,又帮助了其它加工点正常运转,实现了互利共赢。


方慧华说,能为附近的妇女提供一份就业的岗位,带动一点经济收入,当初的选择很值得。坚持,是最好的答案!
脚踏平车声依然清晰……方慧华的来料加工点一定越做越好,龙泉的来料加工事业必将越做越大,龙泉的妇女事业也一定越来越红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