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厂老板更难做好跨境电商?
发布于 2022-05-18 17:37
致敬跨境人
东南亚的观察员
做时间的朋友
大家好!
我是大大周
如果要把众多业务出海比喻成“挖金矿”,那么我认为代运营出海已经挖到了金矿一角!
很多人好奇,代运营会成为东南亚电商的未来重点运营模式吗?为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东南亚的代运营出海那些事儿。
01
对于东南亚国家的电商发展,想必通过数据大家都能了解一番,这里不做过多赘述,我们来看看“为何本地化的代运营服务会被看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电商市场发展态势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即便大环境再怎么不好,互联网渗透率在东南亚各个国家也是只增不减。东南亚早期电子商务增长的主要障碍是围绕付款、品牌信任度和物流。
到了2022年,是能明显感受到整体电商大环境是有逐步改善的,各种问题都在慢慢得到解决,消费者也都尽一切可能地拥抱在线购物。出海东南亚是一种行业趋势,而电商代运营则是其中较大的利好项目之一,从本土化来看,原因主要有三点:
对平台的渴望
相比较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电商发展较为成熟国家而言,东南亚的电商卖家们还在不断尝试,他们需要更多的平台来为其赋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能在圈内看到一种现象——很多东南亚卖家都在不断询问:“近期有什么好的平台可以去尝试一下的吗?”
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分布在东南亚各个国家上,给品牌商和中小企业卖家带来了运营平台的复杂性。
本地化障碍
不像美国、英国等国家,他们主要沟通语言就是英语,语言方面中国人出海很好应对。
但东南亚国家却不同了,东南亚11国,包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每个国家的语言、风俗习惯、消费者喜好都各不相同。
一个卖家入驻一个平台开通多个东南亚站点,没法做到将一个店铺的运营模式套用同时复用到其他国家上面。
除此之外,还有本地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一大阻碍。想要解决这种运营的分散性和复杂性,就为希望进入东南亚广阔市场的品牌带来了很多需求价值。
商业模式创新
代运营主要赋能的还是B2B的商业模式,用于企业品牌赋能,而这种在东南亚尚不成熟。
主要包括商店和活动的管理、内容制作和图形设计、客服和与消费者的聊天管理、营销执行、在线销售渠道与运营管理的集成、仓储和订单履行,还有重要的最后一公里交付管理能力。
这种能力的打造,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巨头代运营企业服务范围会越来越广,小型的只能等着被慢慢优化掉。
02
了解了以上这些,最终落脚点还是要回归到中国代运营出海上,回归到我们的主题“为什么工厂老板更难做好跨境电商?”
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因为国内代运营出海土壤的打造就是基于这个问题出现的,为什么工厂都做不好电商,为什么电商都开不好工厂?
我经常会提到三个不同概念,分别是供应商、运营商、服务商,这三类群体看待产品,衍生出来的语言就分别是“工厂语言、品牌语言和卖家语言”。举个例子:比如说一款蓝牙耳机。
·工厂的语言:我的塑料用的是最好的,我的产线效率最高,我的交付能力特别稳定,主要表现的是我制造出的产品货真价实产品很好。
·品牌的语言:我的用户画像是年轻一代,主打简约时尚和小众需求,我们有三种颜色,我们要在各目标市场做广告投放和品牌曝光。
·卖家的语言:白底图比红底图转化率高,我们七天无理由退货,我们双十一5折。
因为各自看到的产品角度不同,工厂老板多会用产品的制造成本去描述,而淡化了产品的品牌力量,为此就给代运营企业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我认为:
从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就能看出,跨境电商良好运营的核心是供应商、运营商和服务商的能力整合,而好的代运营公司必然是跨境电商方案的整合商,能同时承担了运营商和服务商的多重角色。
目前市面上的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托管类的,单纯的甲方服务乙方形式,你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另一种则是联合运营类的,他们与卖家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前者不乏存在割韭菜的服务,但我更加看好后者联合运营模式,代运营出海更有发展前景。
也有很多工厂把品牌和渠道(包括跨境电商)做的很好,本文仅仅指的部分工厂。
有关跨境市场的一些问题
可添加我微信进行交流
此内容为“跨境大大周”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优质服务商推荐===
本推荐为免费服务 · 前提是服务商可以在市场上秒杀竞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