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企业降本8大误区!

发布于 2022-05-18 21:49

降本增效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对于微利的行业而言。有的企业天天把降本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却雷声大雨点小,更有甚者,企业走进了降本的误区,成本没降多少,品质下降了,供应商不配合,员工也郁闷了。

在实际的降本工作中,有八个误区,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1、降本就是降低采购成本

提到降低成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采购成本,把降低成本聚焦在采购成本上。以制造业为例,产品成本占总成本费用的50%-70%,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成本费用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采购成本占产品成本60%-70%,剩下的是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因此,采购成本是降本重点之一,同时,我们应该从全业务价值链的各环节降低成本。

2、采购降本都是采购部门的事情

全公司每年花钱最多的就是采购部门,供应商都是采购开发的,材料也是采购买回来的,供应商也归采购管,采购降本当然是采购部门的事情。有这样想法的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产品成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采购出来的,也不是制造出来的”。80%的成本在研发阶段已经决定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工程师不仅仅要考虑产品功能、质量、外观和可靠性等要求,还要考虑到产品成本。

3、质量过剩、过度设计

研发、质量人员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设计过于谨慎、稳健,采用过高的产品标准,如采购复杂的设计增加原材料使用数量以及制造难度、材料用最好的、材料用多一些等增加材料成本与制造成本。实际上,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够用就好。

4、盲目追求客户至上

有些销售只是做客户的传声筒,只会向公司抛客户需求,也不管是否合理。有些企业把客户的话当圣旨,客户永远都是对的,满足客户提出的任何需求。这都会导致产品线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尾、功能越来越多,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质量成本的上升。市场营销部门、产品部门在规划产品时,需要区分客户需要的与客户想要的,产品与功能满足客户需要的,有条件的满足有价值的客户想要的。

5、对采购成本盲目压价

过度追求最低价采购,每次询价、每次招标都是最低价采购,总是认为价格最低才是对的。生怕不是最低价采购就被质疑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供应商熟悉企业套路后,就会跟企业玩“打地鼠”游戏,开始时候低价进入,先把竞争对手干掉,后面的项目找补回来,或者是部分充分竞争的材料低价、没什么竞争的材料高价等等。到了实在降无可降的时候,以次充好,导致品质下降,严重的引起质量事故,损害企业品牌,悔之晚矣。

6、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降本

以企业生产部发现把塑胶面板跟按键组装前移到供应商处,制造成本可以降低1元/产品,未经过与采购沟通,让研发部变更BOM,供应商核算成本后发现由此增加了耗材与运输成本,向采购提出供货成本要上调1.2/产品,采购一听直接炸了,成本不降反生,坚决不同意。企业全业务价值链的各环节都涉及到成本控制,有些企业只是把降本的KPI落到各部门头上,中间缺乏统筹与协调,各部门都“铁路警察,只管一段”,导致成本在各环节此消彼长,甚至长的比消的多,瞎忙活。因此,企业的降本要通过各环节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总成本最优。

7、将成本与收益割裂,一味压缩成本

很多企业在降低成本的时候就是砍价、减人、减费用,只看成本的绝对值是否达标,但是缺少对收益影响的评估。为什么降本与增效是一体的,因为降本的本质是要看ROI(投入产出比)。一个员工的人工成本1万元/月,创造的价值是5万元/月;另一个员工的人工成本是1.2万元/月,创造的价值是8万元/月。你是老板会选哪一个?

8、把降本搞成一场运动

很多企业在业绩好的时候就顾着开疆拓土、搞产品,业绩不好、不赚钱的时候才想起来降成本。这样没积累的有一阵没一阵的运动,很有可能效果不大,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降本应该是企业DNA一样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活动中,有全面规划、有组织的,以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