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试卷怎么来的?命题人首次揭露:试题是这样合成的!
发布于 2022-05-19 09:17
2022年将有1000多万的考生参加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高考试卷的来历始终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试卷是怎么来的?谁命制的?什么时候命制的?又是怎么保密的?可能许多家长考生都非常的好奇。本文将一步一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消除你心中的疑虑。
命题时间
每年的5月初青年节前后,高考命题工作正式开展。命题工作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剩余半个月用来微调和印刷。
命题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命题人
高考卷命题专家主要有三个群体组成:教授、在职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
三者的比例递减,即大学教授占得比例最大,命题组组长为大学教授,各板块题目也多是大学教授命的。
考试中心都有一个库,里面是适合命题的各地教授。一般为了稳定高考全国卷的连续性,几年才一大换,一般几年内换的不多。
为什么高考命题人要以大学教授为主?
这是因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精神,又引导着高中教学。
显然,高中在职教师与教研员作为高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有太强的主观性。
命题人每年都需要签“保密协议”。虽然这个身份是对个人能力的极大肯定和荣誉,但不能对外透露。
成为命题人后,每个人首先要上一节安全课,要求在高考结束后,不能撰写点评高考题目的文章,不能对外宣传自己曾是命题人的身份,不能接受媒体采访。
在高考命题组里,除了临时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上述老师,还有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个学科的学科秘书。
每年除了命题,这些学科秘书的主要任务是调研高考试题的各种反馈,协助拟写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在命题期间,他们是命题老师的指导员、参谋员,起到的是“科学把关人”的作用。尽管不负责具体出题,但学科秘书一直被业界称为高考试题的“灵魂人物”。
高考命题人是如何选拔的呢?
简单描述为一优三非。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是正教授和博导,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经验或研究经验的特、高级教师。
一非:指的是教师不能是高三教师。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贯彻在他的教学中与命题中。
二非:指的是不能是该年高三考生的家长。
三非:指的是并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备考资料等的人。
通知命题人
确定了候选人,会在4月中下旬征询意见,询问能否参加当年的高考命题。在得到候选人口头同意后,会在4月底,5月初将命题人集中在一个指定的地方,让大家签订非常详细的长达几页的保密协议,对外统一口径声称“出差”等无关的事情,然后让大家乘坐指定的大巴,一般要到机场安检。
严苛的安检
基本上每个省的命题人都要集中到机场安检,安检非常严格,任何电子设备都不能携带。
有一个老师是这样描述的:衣服所有的夹带,U盘都被扣,所带的行李箱和衣物都要一点点细细检查,全身上下以及所带的物品没有一点是带字的,随身不能有纸和笔。
除了这些东西,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更是“违禁品”,所有老师的通讯设备都被临时‘收缴’。
经过严格的安检后,命题人就会被拉到已经安排好的命题地点,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世外桃源”生活。
命题进行时
首先中断对外的一切联系,给家人报平安也是有专人负责。24小时有人站岗,电话有监听,电子设备被干扰,不能私自离开驻点。
其次出题工作强度大。基本上从早上8点,一直要忙到午夜。由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完成试卷。
命题流程:命题人-选题人-学科主持人
每个学科的每个题型,由两位命题人负责,每个题型初步出15道题。然后,选题人要从每个题型的15道题中,选出最优秀的题进行组合。
选完题后,有工作人员负责把题目跟网上和市面上的所有参考资料进行对比,题目和解题思路超过50%雷同的,会被换掉。
筛选完后,经学科秘书和命题组长审核,最终选出今年的高考题目和一套备用卷。命题工作大概会持续到4、5月份,一部分命题人出完题,做完参考答案就可以回家了。但选题人和各学科主持人要一直待到6月10日,进而转战阅卷工作。
命题原则
(1)以教材及大纲为准绳
每一道题,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题意、描述、问题、解答,哪怕是字母顺序一个符号一个标点,要能够在教材处找到援引。
(2)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
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要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绝对不会出现超纲内容,这就要求命题人员要有极高的理论知识,不是简简单单说把考纲背下来就可以的。
(3)“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出题的地方会有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官方教材。这些资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题人员开阔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尤其是后面的计算大题。某种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题过程中,有人提出某题和市面上某题差不多,那就一定要把该题找出来,此题就不用。
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题目是否可能出现歧义,出题的顺序都要反复商榷,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
英语理解、完形填空,还需要从近几个月的国外杂志中,几百上千篇中,挑选出主题积极向上的、生词量比较均衡的、语法涵盖全面的文章,进行出题。
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是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有时作文的命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题期间,一位命题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后来这位老师得知的时候痛哭不已,伤心之余、后悔自己曾经没有好好陪伴父亲。这位老师的经历也刺痛了其他老师,引起共鸣,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与“生命”相关。
如果语文和英语的命题有一定的弹性,那么数学卷的命题特点只有一个:忠于课本。我们在听到这个的时候也很吃惊,每道题必须要在课本教材里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和侧重。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不允许出现超纲内容,否则必须砍掉。
(4)难易度适宜,并且可以拉开档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体的预测值,而且要对比往年。一般来说,所谓的“难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这个考量的。不过这个难易程度很主观,平均分才是最客观的。具体到数学这科,平均分误差在三分以内。
对于命题组而言,考生个人分数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出来,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据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
命题前的准备工作
题目确定好后,要进行试题测试
一种方法: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度降低。
另一种方法:考试院会请来没有参与命题的高中老师,到隔离区进行实考,并对试卷挑出各种毛病,最后再次修改,达成一致意见,试卷方可成型。
高考试卷其实有两套
最后一步是印刷试卷,这个时候已经到了5月底6月初。会有几个指定印刷厂在动用大量警力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彻夜不休工作两天,印刷出所有试卷。
每种试卷其实都是两套,正式加备用。而且除了命题人,没有人知道哪套正式、哪套备用,正式和备用也不在一个地方印刷。但如果没有极其重大情况发生,不经中央批准,高考是不会轻易动用备用卷的。
命题结束
试卷交付后,命题人仍然不能离开,直到高考结束后方可回家。二位高考命题人亲述神秘经历。
“消失”
王建国(化名)老师记得,两年前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他一回到教室,班上的学生们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已经和老师分别一个多月,至今都不知道,老师突然“消失”是去了一个“秘密”地点,参加高考命题。
“非常开心。”王老师如此总结长达一个月的封闭命题时光。在他看来,能有机会出高考题,是“无比荣幸的事”。能够看到高考试卷如何诞生,一直是这位中学老师的愿望。
今年,他又一次被选中,成为高考命题人。然而,这份荣幸却始终不能分享,不能声张。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命题人的心情始终兴奋紧张交织。
张爱君(化名)老师也曾参与过高考命题。她说,被邀请去参与一份关乎数万考生命运的试卷命题工作,无疑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肯定。但是由于高考试卷属于国家机密,她出题前就被告知:“哪怕是无意识地‘泄题’,就会进监狱。”
其实,被邀请参与命题的老师,如果不愿意,也可以拒绝。但一旦签了保密协议,就没有“回头路”。
命题老师的身份保密,是重中之重。除了学校校长,张老师只告诉了丈夫自己参与命题的事。其他人都不知情。女儿以为“妈妈回老家了”,亲戚以为她“出国了”。
临行前,命题人也只知道自己的“归期”。至于会被“关”在什么地方出题,和什么人在一起,都不清楚。
张老师说,保密协议还规定,“三年之内,命题人不许以‘参与高考命题’的名义进行商业宣传,不能用于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
出题
出题人不允许使用任何通讯设备。张老师“消失”前,干脆就不带任何通讯设备,“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麻烦。因为到了命题驻地,身上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会被收走,直到高考结束才能归还。同样,高考结束回来时,命题期间所有写的、用的东西,也不能带走。”
人身限制也必不可少。张老师回忆说,命题的地方有武警站岗;电话有监听;办公楼里始终有电子干扰设备,“辐射是很大的”。命题人不许私自离开驻点;允许休息时间到院子里散步,但必须两个人以上。
为高考出题的人,工作强度很大,一般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午夜。张老师说,那真是“心无杂念”,每天就想一件事——出题。“有时回到房间,洗澡的时候,也在思考题目。”
一道题目的诞生源于集体智慧。在由高校老师、中学老师组成的命题团队中,所有的题目都要达成统一意见才能“面世”。
张老师说,她参加命题那年,所有的题目她都参与制定,并且与其他命题人一起商量、论证,反复试验、检查,直到全体意见统一,不再有分歧,题目才算完成。
出题过程复杂,要求命题人考虑全面、谨慎。这其中不仅有科学的考量,还有对试题语言以及考生理解力的判断。张老师说,有时候,命题组内部会出现“激烈的争辩”。
“归来”
高考开始那一刻,也是命题老师“大考”的时候。他们生怕卷子上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也怕试卷难住寒窗苦读的学生。这种紧张的心情延续到了考试后。一如一部电影问世,导演关心票房一样,命题人也格外在意考生的感受和同行的评价。
王建国老师“自由”后,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搜罗网上对高考试题的评价。“还不错,都说比较简单,没有特别偏,特别怪”。他说到这里,露出了笑脸,不是命题人的得意,倒是带了一点“讨好”考生的意味。
高考试卷分数的诞生
为确保阅卷质量,评卷期间,与考生参加高考一样,评卷老师也要经历同样的严格流程:无声入场、视频监控、无线信号阻断……
屏蔽网络信号,有高清摄像头
每个评卷基地都有专人把守,戒备森严,没有证件任何人不允许进入。
评卷教室内,评卷教师一字排开,在电脑前评分,互相之间没有交流。“所有评卷机器切断互联网、wifi连接,每个机房都放着两台信号屏蔽仪,保证无线信号阻断。”评卷基地负责人介绍。
所有参与评卷工作的人员包括后勤保障人员都签订了承诺书和保密协定。由退伍军人组成的专职保安担任高考评卷基地的警戒安保任务,他们24小时全天候值班巡逻。评卷基地内装有高清摄像头,时刻监控现场。
评卷老师也要“无声入场”
考生进入考场时要“无声入场”,评卷老师进入评卷现场时也要“无声入场”。
评卷现场入口处配置高灵敏度的检测仪,严格禁止评卷教师携带手机、手表、钥匙、电子产品等物品进入评卷现场,确保“零物品入场、零物品带出”,连喝水的杯子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门口的柜子上,堵住了一切可能泄密的漏洞。
老师无直系亲属参加今年高考
参与评卷的老师都是从重点学校选拔出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并且没有直系亲属参加今年高考,在评卷前,老师们要进行“上岗”培训。评卷基地为相关学科组的保密员配备了保险柜,所有评分细则、评卷记录本统一编号,登记造册,由保密员归档入柜。
加密试卷,试题随机派发
据介绍,高考网上评卷分为、判分、评阅、分析、合分等流程。纸质试卷首先要通过仪转换成电子试卷,再通过专设的网络传送到评卷点。
纸质试卷在进行时,系统已将考生姓名、考号等信息隐去。专家组负责对所有的试卷图像进行“切割”成单个试题,由电脑将试题随机派发给阅卷老师。评卷教室的电脑屏幕上,所有的切割方案、图像都是加密的,每位评卷老师只能看到考生某个试题的答卷内容,看不到整张试卷的情况,也无法将试题对应到考生。
先做一遍考题,掌握评分标准
一分之差就可能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高考评卷的公平、精准事关重大。参加高考评卷的老师个个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改卷。如果改卷过程中评分尺度把握不准,还会被调离评卷岗位。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评卷教室里悬挂的横幅,也是评卷老师们的工作标准。我省一评卷基地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学生该得的一分都不丢掉。在评卷前,老师们要先参加“考试”,各位评卷教师要亲自做一遍相关学科的高考试题,以增加对试卷的理解和感悟,更好地掌握评分标准。
每道试题要经过“五道关”
为保证评卷质量,每道试题要经过“五道关”(小组评、题目组评、学科组评、省质检组评、省总质检组评)才能确定最后的分数。
其中,小组负责本小组内所有评卷员的日常评卷质量及进度;题目组负责监控本组各个小组的工作质量及所有评卷员的总体评卷质量;学科组负责各项质检参数的设置,确定质量抽查的百分比;省质检组负责小组、题目组、学科组的工作质量检查,并对评卷质量进行监控。对于零分、满分试题,还要进行省总质检组评。
评卷期间,监控系统会对每一个老师打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根据曲线判断老师评分标准是否一致。一旦发现阅卷老师评分出入过大,试卷发回重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