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发布于 2022-05-19 19:44
做好婴幼儿托育工作不仅是家事,也是国事。近年来,随着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各地各部门围绕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做了大量探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日前,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协商议政,为保障幼有所育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政策支持
实现普惠目标
方便可及、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托育服务是很多家庭的期待。
协商会上,委员们普遍认为,要强化托育的公共服务属性,加大各级财政投入,逐步把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充分体现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在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应建立政府和家庭合理的成本负担机制,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效益,不断调动社会积极性,降低托育服务的成本,实现普惠目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她建议,加快制定托育领域的相关制度条例,为财政支持提供依据和保障,切实发挥政府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主导责任。同时加强财政支持的针对性,对能发挥指导示范作用的公办机构、幼儿园空余学位和适当支持能转普惠的现有存量资源进行重点支持。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信访局原局长舒晓琴认为,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区普惠托育服务;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以公建民营等方式为职工和居民提供便捷的普惠托育服务;统筹考虑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财政投入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倾斜。以困难群体为重点,探索建立托育服务家庭补助机制。
除了支持政策,舒晓琴还谈到了监管体系的完善问题:“应加快托育服务专门性立法,建立健全登记备案制度,完善相关管理规范,为实施综合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探索完善综合监管措施,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视频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黑龙江省委会主委马立群也认为,要建立促进托育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他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出台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数量要求、建造标准等方面规范,同时对从业人员准入采用行政许可方式,规定持证上岗条件。“通过法律法规规章将家庭托育点纳入监管对象,以安全为底线,以互联网为助力,促进家庭互助托育安全发展,强化从业人员责任。”马立群说。
扩大供给
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多渠道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缓解托育服务供需矛盾,是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南昌市副市长龙国英认为,社区是连接社会、政府与家庭的重要纽带,更是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重要依托。他建议,大力支持发展社区托育服务,研究制定社区托育发展的专项规划、设施设置标准,出台政策支持清单,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鼓励市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托育服务,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方式,有效整合工会、妇联等各方力量;利用社区空余场所或共有用房,支持地方疏解腾退资源优先改造用于社区托育服务;支持社区托育机构一证多点,提升社区托育覆盖面,就近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主委张金英进行了调研,她发现,一些有意愿提供托育服务的单位,在操作中摸着石头过河,不会干;一些已开办托育机构的单位,又因用地、水电等问题,积极性不高,不想干。
“应出台支持和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参与幼儿托育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并附实施细则,修改、废止与现有政策不适宜的部分,让用人单位放心大胆干;探索多种托育服务模式,注重把握实施细节,逐步扩大推广,让用人单位有章可循干;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助力服务落实落地,让用人单位有‘主心骨’牵头带着干。”张金英建议。
在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是一些地方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托幼、托育一体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婴幼儿就近入托的需求,省去婴幼儿从托班到幼儿园之间的环境切换,还能依托幼儿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发展托幼、托育一体服务模式,要注意解决好公平性问题。他建议,在增加公办托幼一体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向其他民办托育机构提供相应的补贴,以降低机构运营成本,进而减轻家庭入托负担。同时加强对未入托的婴幼儿家庭科学养育的指导服务,最大效能地发挥托幼一体的优势。
为推进家庭科学养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蓉建议:“应从普惠托育的需求方入手,为家庭养育提供支持;探索建立婴幼儿家庭补助机制,完善生育保险、生育休假等制度;以婴幼儿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为中心,由相关社会力量提供线上线下的指导和服务,增强家庭科学育儿的能力。”
问题导向
补齐托育服务发展短板
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杭元祥看来,目前,我国托育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主要存在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托育服务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尚未形成等短板。他建议,引导和鼓励有基础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托育服务师资队伍;确立婴幼儿托育服务人员从业认证标准,依法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托育服务人才队伍。“还应加强从业人员法治意识、职业道德、安全教育、保育技能等方面教育培训,通过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等制度,鼓励有基础的托育服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再教育。”杭元祥指出。
针对欠发达地区缺少托育服务供给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建议,着力改善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育儿水平,将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养育指导服务列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把养育指导纳入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监测评估。
信息来源:人民网
/ 三秦同盟托育
获得更多行业相关资讯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