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为什么医术越高越没有名气呢?
发布于 2022-05-19 21:13
上篇讲了人体与大自然的对应相通关系,了解了这些对应相通关系,就会知道:“邪气”入侵人体时,并不是“润物细无声”,而是“骤风暴雨”。这才有了人们常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这正如:天的六淫之“邪气”,主要是通过呼吸,从鼻孔进入,到达肺部,如果人感觉到了,它已经伤害到了人的五脏;水谷食物的冷热搭配不当,则会由口而入,到达肠胃,如果人感觉到了,它已经伤害到了人的六腑;人周围的湿气,则会由皮肤毛孔进入,如果人感觉到了,它已经伤害到了人的皮肉和筋骨及血脉。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从中可以看出:病越轻越好治,等到病入骨髓后,即使神医也没有回天之术,只能听天由命。
那么,古时为什么医术越高越没有名气呢?
下文就能很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鹖冠子·世贤第十六》:卓襄王问庞暖曰:“夫君人者亦有为其国乎?”庞暖曰:“王独不闻俞跗之为医乎?已成必治,鬼神避之,楚王临朝为随兵故,若尧之任人也,不用亲戚,而必使能其治病也,不任所爱,必使旧医,楚王闻传暮在身,必待俞跗。”卓襄王曰:“善。”庞暖曰:“王其忘乎?昔伊尹医殷,太公医周武王,百里医秦,申麃医郢,原季医晋,范蠡医越,管仲医齐,而五国霸。其善一也,然道不同数。”卓襄王曰:“愿闻其数。”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卓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主要意思是说:魏文王问扁鹊:“你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为高超呢?”扁鹊回答说:“长兄的医术最高,二兄的医术比长兄差一些,我的医术是最差的。”魏文王知道扁鹊在医术方面名头最大,而扁鹊的两个哥哥基本上没啥名气,于是,魏文王要求扁鹊祥加解释。扁鹊说:“长兄给人看病,是在人发病之前给与治疗,就像种子(病)刚要往地里种,种子(病)刚落地,就被长兄把种子(病)消灭了,因此,种子(病)无从落地,更无从生根发芽,人自然就不会得病。但病人并不会这么认为,还以为自己就根本没有病,因此,长兄的医术就不被人认可,显得没有名气,但我们家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因此长兄在家中备受崇敬;二兄给人看病,是在病刚发作的时候,相当于种子刚生根发芽,这时的病人虽然有点不舒服,但也不难受。二兄很快就把病看好了,因此,乡里的人觉得二兄只能看小病;我给人看病,病人的病情都很严重,我只能动大“手术”,病人及其家属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在病痛处敷以毒药,动大手术切除病根后,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甚至痊愈,病人觉得在我的医治下能死里逃生,认为我有回天之术,因此,我名扬天下。
因此,神医都是是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稍差一点的医生都是刚出现病症就能把疾病铲除于“襁褓之中”;最平庸也是最繁忙的医生都是在病人身上“大动干戈”,损伤病人的机体为代价。
那么,现代人怎么就这么容易得病并且病这么多,为什么上古之人不容易得病呢?预知详情,请看下篇。
请持续
欢迎下图我们,“第八感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