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写作?

发布于 2022-05-19 21:31


自从写,发现写作有几个好处:

  • 输出倒逼输入,督促自己学习和思考,并且内化学到的东西。有些内容如果没有想把它表达出来的打算,可能就不会去记去思考。

  • 认识更多的人,获得更多交流机会。比如上次的活动让我在分享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分享。因为我们一般更喜欢看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内容,所以我相信我认识到的人也多会是志趣相投的朋友。

  • 鼓励自己勇敢表达。顾虑太多而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我一直比较担心自己的点,希望通过写作我能逐渐减少过多的对于别人怎么看的疑虑,将表达视作理所当然。

  • 最后,虽然现在还没有怎么体会到,但我以后希望也能让写作变成一种消遣,一件解压和让人平静的事,一件喜欢的事。


好处是有的,但花费的时间也不算少,那如果考虑这些时间成本,写作值得吗?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对我来说也没那么重要。看《被讨厌的勇气》的最大收获之一是学会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这几天有种什么都不想做的感觉,发现可能是因为来自的压力——为了给读者预期和习惯,最好选在固定时间更新,我从开始的一周两更变成了一周一更,但还是经常到更新当天刚刚完成,时间稍微有点紧张,最近的更新又没什么思路,心里觉得困难,就想往后拖一拖。


但偶然看到其他其实更新频率也不一定那么频繁或有规律,顿时想开了些,毕竟质量重于数量,上万粉丝的结果也不如享受写作的过程,真正从创作中获得乐趣和思考比较重要。

最开始写,是想分享转行经历,帮一些人多些勇气,少些弯路。这个过程中我也在学一些写作/运营技巧,比如怎么取标题、写开头、让文章更易读,但也在想这些有没有必要,会不会过于功利,课程里充满的“爆款文章”这种词更是让我有点不喜欢 。


比起“你的文章干货好多”,更希望听到“你的文章让我有些启发和思考” 、“你的文字让我静下心来”,这可能是以后一个努力的方向。

有些个人看起来就有一种“有没有人看无所谓”的感觉,比如我哥的:大段文字不分段,我心里:我看的课程里说一段最好不要超过8行。槽边往事的作者也表达过自己“就算没人看也会写下去”。可能他们写的重心不在于有更多读者,而是别的,或者是为了孩子(我哥),或者纯粹是喜欢,所以才坚持。这种感觉还是很吸引我的。

内容上,就像没法回答写作值不值得一样,内容有没有用也不好说,有的文章(尤其是表达作者个人观点的)真的不知所云,八成不会成为爆款,但每个人的所处情景不同,我觉得只要能引起一个人的思考就说明有用,这对我来说基本是个真命题,因为起码我自己能作为这个思考过的人。

但既然选择公开发表,肯定也要考虑读者的体验,也难免要有点功利心。哥哥最近一篇文章的推荐语是:虽然可能没人用到,但还是要分享出来,不然白写了。槽边往事也会固定发布时间,坚持日更和回复很多留言。


所以我既不想太刻意遵循“技巧”,也不想让体验太糟糕导致本来能有收获的人错过,还会持续着后台数据;希望能坚定自己喜欢的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但随着读者的喜好和需求可能也会有变化;还有写作花费的时间与内容质量之间。我会努力寻找它们之间的平衡。

这篇也算是个开始。其实介绍完我秋招简历上所有经历后(尤其是介绍完面试经验后)我慢慢觉得已经把最主要的转行经历写完了,后面还有但好像不急,所以发这一篇“不知所云”的。它没有复杂的标题、排版、分段,字数不多,慢慢手写。也不一定要哪天发,只是有一些想法写完了就发了。写到哪算哪,不会因为“一个半小时是最适合的长度”而去制作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三个小时的《泰坦尼克号》、《教父》依旧让人看得停不下来。

虽然写作是一件会花费时间,对现在的我来说也有压力的事,但还是想坚持一段时间,坚持也是一个鉴定 是否是真的喜欢一件事而不只是想想 的好办法。就算后面开始月更、季更、年更、不更,也还是多考虑之前的那些“过程”吧。

有时候发布一篇推文后可能还会想起来有东西忘记写,但也没关系,如果有就留到下次,反正还有很多机会。

///



想得更多

昨晚我还在绞尽脑汁地构思,今早突然觉得 或许我该写一篇简单点的,然后就换了题目顺利写完了,也是第一次体会到 通过以前的碎片化思考和记录“孕育”整合出一篇文章,甚至很多文字记录的时候没想到它会成为写作素材。可能昨晚那篇真的有点难,只是因为觉得 这个时间节点应该写这个 而选择写那个,而不是因为 我已经有了足够的想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