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摄于波密
是一块石头。”
在不确定性的河流之中,万物转瞬即逝。石头,抵御着风浪的石头是(照片)可见的那个唯一坚固的事物。它张扬着自然中万物皆有的野生色彩 ,它身上留下一道道冲破河流抑或是河流奔涌而过塑造的痕迹,你不知道水流里涌动的怪奇力量令它更加沟壑纵横还是油润圆滑。也许身边的伙伴暗示着它的种种归宿。在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河流还在冲下山去,这块石头究竟被勾勒成哪种模样也无从得知。我原本可以依照这张照片继续叙述,原本可以遗忘我不过是随手拍下了这一自然景观的事实。可是我必须回到现实,回到朴实平常、不妄图用辞藻打动人的那个观念本身。河流与石头的隐喻我们听了太多,到现在也许你也有自己的解读方式。可这就是它——恰恰是所有解读可以被囊括的这片流域,正是野生石头的意义所在。 “这个,”他摆弄着,“是一块石头。一段时间后,它或许成为土,生出植物,变成动物,变成人。过去我会说,它不过是块石头,毫无价值,属于幻象世界。或许它在进化轮回中变成人或鬼,那么我赋予它价值。过去我这么想。但今天我却想,这块石头就是石头。它也是动物,是神,是佛。我不会因它终将变为这个或那个而敬爱它,而会因为它一直是石头 ——正因为它是石头—— 今天和现在出现在我面前的石头而爱它。
看到它每条纹理中,每道沟渠中,黄色、灰色中,坚硬中,我敲击它发出的声音中,它表面的干燥和潮湿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些石头如油如皂,有些像叶似沙,每块石头都不同,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念诵着‘唵’。每块石头都是梵天,但同时,它又确实是石头。油腻,光滑。恰恰是这些让我欢喜,感到惊奇,产生崇敬—— 但我不想继续言说。对于隐匿的意义来说,言语无益。它总在言说中歪曲,变异,变蠢 —— 是,即便这一点也极好,令我欢喜。一个人的宝藏与智慧,在他人听来却是愚痴,连这我也认同。”
2022/5/19、20 update:
某天(3/16)半夜清醒于是写下了以上的想法。我看到这个草稿箱里停留在4/7号的一次更新,那时我好像又经历了一些小事——河流真的变成隐喻,我的思考方式在不停地被冲刷——于是觉得怎么写都衔接不上一开始那个热情满满、不担心做事结果、也许甚至为放弃必要事项来完成我这“非必要”心愿沾沾自喜的自己。
过了更多日子,又是一个多月过去,河流依然湍急。更多流淌发生,相对剥夺感的意味越来越浓厚。我暂时称他们,称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为流淌——那些在我身边、日常进行着的、琐碎的一切:一个动心起念、一个声音、一个意识。
“我延续着每一个过去的身体,每一份想法无限地延长,看着没有交点的平行线在宇宙里延展,我不时撞在弦上,然后听到了空旷的音阶”
这些流淌无时无刻都在塑造我,从未远离我。于是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里自我认同感强烈的那个顶着“坦荡”头像的自己开始产生一种强烈的害怕,这种害怕如果延续下去就是对我一切“身份”的彻彻底底的破碎和拒绝,我好像差点遗忘了那个“我什么样都可以”的状态,他人的期待、社会的目光又一次死死地抓住我,恐惧反应里的自己定住不敢动。但这样的表露似乎让我更加坦然,我,现在(0:21分),这个当下实实在在的时刻里,我惊奇地意识到这样一个地方从寄托心愿变成了不得不存在。我想:我,不是一个坦荡的人,但我努力向往一颗坦荡,轻盈的心。我,不是一个爱所有人的人,但我会去爱,我首先想去理解。我,不是一个能放弃“自我”的人,但我在用放下“我”来抚平内心。你看,这些反复出现的“我”,这些怎么挣脱都离不开的“我”,这些曾经令我如此抗拒、害怕、厌倦的自我游戏没法停止运行。自我意味着人们间隐性的张力,我们担忧自己表现是不是表达了一个更有态度的自我,我们争吵来争夺一个发挥更好的自我,他人的存在成了自我衡量的工具。这样似乎听起来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这种爱不是纵容,是一种液体,将他人包裹着再次划到自己的系统里共呼吸:又如同《悉达多》爱那石头一般,始终柔情地看待万物。似乎这样就不会伤害到自己了,似乎为自己放下了一个看起来必要的任务。回溯一点过去,上次想要修改的我经历了一场并不是很愉快的“辩论”,舍友提到主观是不能避免的,于是我脑内有一个巨大的声音喊“主观又大胆!” 是的。此刻的我更强烈地意识这个声音在猛烈地激荡着。
主观又大胆!这就是这个地方声音的本色!这里我面对的是我的琐碎、流淌,我面对的是一切一切塑造着我的人事物。我只是我表达的载体。我想写下他们,我能且仅能通过自己的视角记录。我最初对实验室的构想,是真的有很多一拍脑袋的事情想落实,试图改善一些人类交流的困境也想激发一些人的互动,目前:生日or新年计划(因为没有问大家生日于是准备从现在开始准备2023年的新年惊喜(真的是惊喜吗hhh)/信息茧房的周报互换(发现协调和实操都需要改进xx)/(未立)生活里的苏格拉底/身边的100个人/和我聊天podcast,后来一位舍友又启发我:有些困境之所以叫困境就有可能是客观难以消失的,所以更多的意义在于实验本身,那个“尝试看看”的念头到底能产生什么火花。现在更多的是想摊开这一切,多媒介展开我遇到的所有如何成为我可以学习/思考的对象的、我又如何通过“爱”的这份意识(或者其他想法)与抚不平的自我斗争的。这些展开的也许就是涌动的“我”被识别被认清的过程。“我”是一个普通、失意又乐观、积极、开放的大学生,这是我如何自救的实验室。
可以蹭个《瞬息全宇宙》的热度(因为很感兴趣所以没舍得看但)
Just be a rock
520
不是今天我也愛你,祝你开心!
ares
欢迎踏入河流!
开放
包容
多样性
留言找我玩/聊天/分享~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