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产品为何难暴雷

发布于 2022-05-20 11:28

前两天看到一篇报道,认为市场要对平台债违约有所预期,这种观点虽然不能说一定不对,但是给出的观点依然欠缺一些对城投的了解和判断。
目前一些银行售卖的理财产品,银行会用这笔钱购买债券和基金,把一部分赚来的钱当作利息返还给投资者。除了债券和基金,还有相当一部分钱去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这些平台的收益很可观,在7%-9%之间,那这些平台的安全性如何,个人投资者能否直接参与其中呢?
什么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通常简称城投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其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银行、金融公司等;
其还款来源是:项目盈利资金、财政拨款等;
很多地方政府也缺钱,为了城市建设,资金需求非常大,所以成立了这些平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优势
相比银行理财,利息更高,因为银行也要抽成,总共7%-9%的利息,投资者拿到4%-5%就不错了,少了银行这个中间环节,投资者的收益更多;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去银行化】。

首先,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是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财政支出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平台企业主要承担四大职能: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职能,二是融资职能,三是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四是投资职能。这类型的企业都是通过地方政府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因此,具有几个特点:
1、背靠政府信用,城投平台都是100%隶属于当地人民政府,均是大型国企。
2、政府平台主观上不愿意违约,如果哪家平台敢延期还款,整个区域都会被拖累,再融资非常困难,影响当地的基建和融资环境。
3、政府会协调还款,比如疫情期间延期的政信,也都在处置中,根据经验,城投债务一旦出现问题,还从未发生过政府不采取救助措施的先例,从过去10年多政信实务实践的经验来看,政府平台出现兑付问题的情况是很少的。
由于城投公司的特殊性,在为地方基建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地方债务的飙升。为了推进城投公司的规范化运作,防范系统性风险,2016年3月开始,对政府平台公司监管持续发力,2017年4月26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中指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管理,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干预融资平台公司日常运营和市场化融资”。2018年9月13号,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坚决防止“大而不能倒”,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
一、土地财政和城投债务
纵观全国,即使强如北上广深,能够实现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平衡,并有所结余的几乎没有。
地方政府建设和发展需要资金,怎么解决,于是应运而生了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了极个别地区尚可依赖土地财政之外,比如那几个特别核心的城市,绝大多数地区明显更依赖城投公司进行融资。
二、城投债务的现状
(一)规模很大
截止今日,单就债券的存量已经达到11.6万亿,当然这其中还不包括城投发行的资产证券化类产品。同时结合尚有很多城投并没有发行过债券和上文提到的资产证券化类产品,估计城投的总体债务规模超过50万亿。
(二)融资需求旺盛
1、客观的数据
从宏观层面来看,通过数据库软件统计的相关数据来看,城投融资的规模和城投公司数量处于持续上升态势。
2、相关部门的态度
无论是央行、财政、发改等部门,还是证监会、银保监、交易所、交易商协会等,都在持续发文提示城投债务风险,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三)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关系越来越深
城投,作为发展至今,被证明为解决资金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地方政府不可能轻易放手。
(四)信用问题上升到省级行政建制
其实,就城投主要从事的基础设施的业务来看,城投平台主要存在于地市、区县及以下层级,省级很少。
首先,城投是调节地方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城投的高增长将得以持续,城投债也无疑比产业债更受市场欢迎。
近几年,国家对城投债的担保形式做出了调整,一方面加速了城投并购重组,优胜劣汰,留下资质好、评级高的城投公司,一方面促成了城投主体形成自身的担保体系。
根据行业研究,截止2020年中,14%的城投公司对其子公司或其他城投公司发债进行担保。在产业主体给城投债做担保的情况中,以地方大型企业给地方城投发债做担保的形式为主。
此外,还有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信用增进公司对城投发债进行担保,共计840多只,合计债券余额5600多亿,占有担保的城投债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城投债以地方政府为隐性担保人,因此它的发行也有严格的流程,不仅要满足相关主体资质,还需要三方审计机构、律师、评级机构出具相应报告,报地方发改委审批,经人民银行、证监会批准后,才能正式走分销和发行流程。如今存留下来的城投债券大多为评级AA+、AAA以上较高信用主体发行的债券,还款能力较强,资质较好。
三、放弃之后可能的失去
城投每年数万亿的融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一方民众来说,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较好的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就业;对一方官员来说,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抱负和发展。
四、解决之道
诚然,在城投债务扩张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而如何解决城投债务的问题,肯定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比如:直接违约或者国家一次性兜底。
系统性直接违约可能直接带来的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毕竟买债的都是金融机构。
    未来,城投债务存量毕竟这么大,区域经济发展、融资情况又参差不齐,出现擦枪走火的现象也许在所难免,但是系统性的城投违约可能性很低,毕竟成本实在太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