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 | 端午习俗知多少?

发布于 2022-06-02 17:03

又是一年端午到,又是一季粽米香。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民俗活动,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关于下面这些常见的端午习俗,你都了解多少呢?
一、端午食粽
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中国各地都是一样的。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豆沙等甜粽;南方则有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咸粽。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二、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三、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四、拴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来源: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