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也挨打挨骂,为什么没有心理问题?

发布于 2022-06-02 23:39

这是一个常被问到的问题。

也是让很多家长困惑,想不通的问题。

明明教育方式都一样,以前的孩子生活还更艰苦一些,也没那么多人关爱,不也长大了吗?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怎么还反而各种心理问题呢?

我们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1

科普

有一个很有意思,却又有些滑稽的问题是:

18世纪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氧气,那在这之前的人们,都呼吸什么呢?

是不是很搞笑?

但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会陷入这样的思维陷阱当中:

看不见的,就当不存在。

没发现的,就当从来没有。

心理问题自然是由来已久,很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可以窥见一二。

只是那时候,我们不知道那叫心理问题,不把它们称为抑郁症、焦虑症。

我们会以已有的知识,来解释这些奇怪的现象,比如说:

谁谁谁,莫名其妙地就喝农药死了。

又或者是:

这人怪怪的,是不是中邪了?

还有就是:

这个人就是个疯子,性格有问题,动不动就大吵大闹。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会更深入地研究一些不熟悉的问题,希望更科学、系统地解释它。

科普的意义,从来都不是没问题找问题。

而是将已有的问题,探索得更通透,让我们能够更针对性地处理。

 

2

没有时间、空间消化情绪

现在的孩子,基本是从小学就开始“卷”,所有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唯一消化情绪的方式,恐怕就只有看看综艺,玩玩手机,打打游戏了。

一个家长的分享,我觉得很有代表性:

“我记得我读高中之前学习是很轻松的,也没有补习班,做完作业有大把时间可以疯玩.

还有很多小朋友,有什么不开心的事玩半天也就忘了。

有一次我跟我妈吵了一架,吵完去找同学玩,刚去的时候气得要命,跟她说我要离家出走。

但是玩到晚上早忘脑后了,从她家出来直接回家了。

有一次晚自习下课下超大的雨,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人接放学,我淋得落汤鸡一样回到家。

我爸妈睡得呼呼的。

这种事不胜枚举,但是我从没感觉自己受伤了,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没什么。

可我只要听我女儿说话有点不认真,她就要气半天。

她的世界太狭窄了,除了父母,她没有太多宣泄情绪的渠道。

而且现在的孩子真太累了,她从初三开始每周就能休两个半天,还要拿出一个半天去补课。

现在高一,早晨6:50到校,晚上10:30放学,十节课加四节晚课,9:00之前还有老师讲课。

回家就算不再学习,上床睡觉也都11:00之后了。

累了这么一大天再挨打挨骂不精神崩溃才怪。

深以为然。


3

心理问题,是有功能的

我们总是习惯将心理问题看作是不好的,消极的,其实换个角度,心理问题的出现,真的完全没有积极意义吗?

个人认为,心理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有功能的。

出现抑郁、焦虑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在自救。

同样是挨打挨骂,以前的孩子,可能根本没有反抗、自救的机会。

一个家庭里五六个孩子,每个人都挨打,你一个人反抗,有胜算吗?

父母每天都为了生计发愁,你确定他们会为了你的不开心,去反思,去四处求医吗?

繁忙又疲惫的父母,除了简单粗暴的打骂,大约也找不到其他更有效的办法。

为了好好的活下来,作为孩子的你,能怎么办呢?只能努力表现好,懂事、乖巧,发挥自己在家庭里的作用。

努力寻求认可,体现价值。

至于你开不开心,心里憋不憋屈,觉不觉得被理解,没有机会去想。

压抑、隔离、假装看不见,是以前的人必备的生存哲学。


4

解决问题,也是在修复关系

我个人还是觉得现在的孩子,更幸运一些。

至少有面对真实,去抗争,去表达的机会。

不被尊重了,委屈了,被不公平对待了了,还可以通过“生病”这条路去表达,去争取权利。

在我自己的心理治疗案例中,大部分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还是会紧张、担忧、重视。

会想方设法带孩子治疗,做得更好一些的,会听听专业的意见,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问题。

孩子能通过“生病”,来告诉父母:你们有些地方需要调整,你们不够了解我。

这在以前的年代,估计是很难想象的。

常听到家长们在回忆童年经历时,会谈到原生家庭的创伤:父母重男轻女、缺少陪伴、家庭关系紧张。

只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没有机会去表达、改变,只能强撑着长大。

等到自己独立了,父母六七十岁了,再去表达,多少有些杯水车薪。

年迈的父母很难理解,最多只是基于权利转移的考量,做出妥协和让步。

但那可能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孩子能在成长过程中,争取到表达内心的机会,家庭关系能够就此改善,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这在以前的年代,估计是很难想象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抗争,都能获得想要的结果。

但是,至少,这是一个途径。

孩子们在彻底崩溃、绝望之前,还能抑郁、焦虑、厌学。

至少是多了一条路,不是?


5

写在后面的话:

类似的文章,其实之前也有写过。我也时常在思考,是不是真的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动不动就出问题?

我依然认为不是。

现在的孩子更幸运,也更有勇气来面对真相。

心理问题,暴露出来,不一定是坏事。

证明我们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就像前文说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有功能的。并非完全只有消极的一面。

盖下去,假装被打被骂,都完全没关系,假装父慈子孝,一片太平。

那才是更有问题。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工作室  13922259437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