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什么时候不会扫地了?
发布于 2022-06-03 00:27
(图片来自网络)
我甚至也经历过这样的画面。
当时我正坐在办公室备课,几位男女学生突然闯进来,不由分说,拿着毛巾、拖把就干了起来。一位站在门口的女生提醒正在拖地的男生,拖把可以洗一洗了,但男生就当没听见,继续拖着,嘴里不住地咕哝着,一脸厌烦。很明显,他们并不心甘情愿。
我忙站起来,打住他们的“工作”,指出办公室刚被打扫过,现在不需要清理,谢谢他们。他们一怔,似乎才发现我,但很快满脸愉悦地走了。
其实,我并不反对学生帮老师做些事情,比如批改作业、统计学情、指出教学的问题等。这些帮助是相互的,或者说是学习需要的,时常可以成为教学的重要一环。
但对学生帮老师打扫办公室这样的事,我不主张,更不鼓励。从归属上看,办公室是主要是老师的领地,本应由老师自己管理,包括打扫卫生。从教育情感上看,学生不会直接拒绝给老师们打扫办公室,但是否心甘情愿可能就另当别论了——我的观察是,他们大多心不甘、情不愿,之所以还会干,更多的因素是碍于班主任的任务。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可以让他们体验生活,学会感恩,是教育的一部分。这实在是对教育的误解!
被压迫下的体验生活是没有生活的,道德绑架下的感恩更没有感恩——再说,为什么是学生感恩老师,而不是老师感恩学生?
我们想当然的东西,缺乏生活气息,也没有教育意义。如果说有什么意义,那就是暴露了我们的懒惰和居高临下。
能在校工作的老师没有七老八十的人,打扫自己办公室,不应当是一件困难的事。但现实中这样的事,似乎成了一个老大难的事,许多办公室的环境卫生惨不忍睹,一些老师办公桌上的灰尘甚至都有了记不起的年纪。
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样的优秀“传统”在当今的办公室中普遍存在,令人感叹中华历史文化的确厚重。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但老师办公室,除了是工作的地方,还是育人的地方——其实,校园里每一个地方都是课堂。老师们连自己工作的地方都不屑一顾,怎能去迷恋学生的空间?
师者,范也。老师的示范效应远远大于我们所教的知识。
遗憾的是,现实中教师更多地走向了它的反面。不少人经常理直气壮地说教学生他们自己厌恶的东西,比如读书,比如学习,比如诚实,比如持之以恒……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人的底线,应该适用于所有的人。身为教育者的我们,怎能把自己的人生格局缩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