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非对称性竞争思维,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发布于 2022-06-03 01:06
读过三国演义或者了解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曹操是那个时代最有本事也最杰出的人物,毛主席也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不仅如此,曹操对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也非常成功,他的儿子们都继承了他的优良基因,不仅聪慧敏达、而且多才多艺。
话说曹操因为功勋卓著被加封为魏王,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他开始考虑王位继承人的问题,但究竟选哪个儿子为世子(王位的继承人叫世子),曹操一直都举棋不定,悬而难决。
自从曹操最聪明也是他最喜欢的小儿子曹冲因病夭折后,他的大儿子曹丕和第三个儿子曹植这对优秀的亲兄弟,就进入了曹操的视野。论文才,三儿子曹植博学多才、是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咖,当然曹丕的诗文也不差,但比起曹植还是相差几条街。
论性格和城府,大儿子曹丕比三儿子曹植更深沉厚重,也更平易近人。不过从整体的政治形象以及曹操的欣赏程度上来看,三儿子曹植的优势似乎更大一些。
在这种整体局面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大儿子曹丕应该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拥有更多机会,让自己从被动的情势下成功胜出呢?
机会终于来了,《世说新语》里面记载过一件事情。
有一次,年过花甲的曹操率兵远征,大儿子曹丕和三儿子曹植以及文武大臣们都来送行。曹植擅长诗词,而且才思敏捷,当场吟诗一首为父亲出征壮行,无非是歌颂曹操不辞辛劳、为国征战以及他兵锋所向、战无不胜的雄韬伟略等,曹操听后非常开心,身边的大臣们也齐声称赞曹植诗写得好。
曹丕看到兄弟曹植在父亲和大臣们面前表现得如此亮眼,心里特别酸爽也特别紧张,正当他不知所措时,他身边的谋士吴质偷偷拽了一下他的袖子,低声宽慰道:别担心,一会大王准备出发的时候,你啥都不用多说,玩命哭就是了…
曹丕是个聪明人,他马上就明白了吴质的意思,等曹操跨马扬鞭准备出发时,曹丕就牵着父亲曹操的战马,边走边哭起来,刚开始小声抽泣、后来越哭越来劲,索性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嚎啕大哭起来了,曹操一看曹丕这副熊样,就生气的骂道:我是出征,不是出殡,你他妈瞎嚎什么丧啊?
谁知曹丕听了父亲的呵斥,更是哭得昏天黑地,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气来答道:父王年纪这么大了,还要亲自带兵出征,孩儿实在为您担忧啊,只恨我自己无能,没法代替您出征,只希望你和各位叔叔一定要保重身体,早日凯旋啊…!
曹丕肝肠寸断的嚎啕大哭和真情满满的肺腑之言,让曹操和大臣们大为感动,尤其是曹操面对曹丕挂着泪水的愁容,不免触目伤怀,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要不辞辛劳、不避危险地征战沙场,涌起了一股英雄迟暮的悲凉,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三儿子曹植虽然吟诗作赋文采斐然,但那都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远不如大儿子曹丕真挚实诚、会体谅自己,而文武大臣们也都觉得曹丕仁厚朴实、善解人意,将来一定是一个能够善待臣子的有为之君……
从这一刻起,曹操对大儿子曹丕的好感和信任直线飚升,而对文采风流、轻狂浮躁的三儿子曹植的看法一落千丈……
也是在那一刻,曹操心里对世子的选择有了清晰而明确的决断。他需要的继承者不是三儿子曹植这样卖弄风雅、华而不实的浪漫文人,而是象曹丕这样深沉踏实、实心任事,能够团结和领导大家继往开来、创造新局面的行动者,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曹操的这一选择是正确而明智的……
曹丕就是用这样一套情绪饱满、演技超赞的哭活,不仅深深感动了曹操,也赢得了文武大臣们的一致好感和支持。
所以、有时候政治表演不用太花哨复杂,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抓住要领、对症下药,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曹丕就是凭几滴眼泪,几声哭嚎,一举扭转被动局面,不仅成功重塑优良亲和的政治形象,而且很好地优化自己的政治生态,赢得大臣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最重要的是他不显山不露水、轻而易举就将强大的竞争对手直接淘汰出局……
曹丕能够在毫无胜算的被动局面下成功翻盘,从根本上讲得益于他成功运用了非对称性竞争战略:不与竞争对手拼强项,不拿鸡蛋碰石头,而是另辟蹊径,以大巧若拙的“哭活”带节奏,成功瓦解曹植中看不中用的“文艺花活”。
当然曹丕这个非对称性战略的背后包含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时局的精准判断,他不仅知道出征送行的时候用什么方式更容易打动自己英明神武的父亲,更知道自己父亲、朝廷以及大臣们真正需要的未来接班人是什么样子,只要摸准这些命门,精准施策就能稳操胜券,而曹丕本色出演的精湛“哭活”就是这一策略思维的成功践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对称竞争战略?非对称竞争战略顾名思义就是不要与对手在其强项上争输赢,尽量避开对手的优势,针对其薄弱环节发动攻击,以求出奇制胜。简单的归纳就是16个字~“避强击弱(避实击虚)、扬长克短、错位竞争、差异胜出”
二战时期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奇袭法国就是典型的非对称性战略。法国为了防止和阻挡德国的侵略,在法德两国边境线上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马其诺防线,并在防线中部署了庞大的兵力。结果德国军队根本没有正面攻击马奇诺防线,而是从比利时和法国交界的阿登高地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接深入到法国守军背后发起攻击,一举摧毁法军主力,使得强大的法国被迫投降……,这就是避实击虚、另辟蹊径的“非对称性”战略;
抗战时期我军没有在正面战场和强大的日军硬碰硬对决,而是避敌锋芒,深入日军力量相对薄弱的占领区,建立敌后根据地,充分发挥我军善打游击战的优势,不仅有效地打击和消耗日军,而且成功壮大自己,这也是“非对称性战略”的成功运用……
非对称性竞争思维,不仅适合政治博弈和国家战略,也是一切竞争形态包括商业竞争在内的普适性优胜法则
由于近两年疫情影响,国内航空业严重受挫,绝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出现严重亏损,而只有华夏航空一枝独秀,业绩逆市上扬,不亏反赚,经营收益同比增长20%以上,成为2020年度中国乃至全球业绩表现最好的航空公司……
华夏航空“风景这边独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采取了“非对称性的经营战略”!其战略归纳起来也是四句话:下沉市场,主攻支线、错位竞争,差异胜出。
航空业一般按航线分布将市场划分两大类型,一个干线市场,另一个就是支线市场,所谓的干线市场是指旅客吞吐量在千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所在城市(一般就是一线城市和各个省会城市),中国实力雄厚的航空巨头公司一般都是把力量投入在干线市场的争夺和经营上,而对干线以外的支线市场(连接二三四线中小城市、或连接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航线)往往重视不够,这就留下一个市场空缺,随着近年来支线市场旅客吞吐量和支线机场数量快速增长,支线市场的潜力和红利开始释放,华夏航空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机会,决定避开行业巨头们扎堆的干线市场,全力以赴抢占和经营支线市场,以错位竞争的方式,赢得生存和发展机会……,这就是典型的“非对称性”战略思维。
华夏航空目前所有在飞航线中,支线航线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经营支线的好处在于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航空运输一直都是二三线城市的政府所急需的大交通配套设施,华夏航空基本上包揽了支线所在地政府的所有的交通运输业务,同时还充分享有各地政府的各种航线补贴收入,这些航线补贴已经成为华夏航空正常稳定,非常可观而又可持续的主营收入之一。
所以,华夏航空之所以能在市场寒冬一花独放、生财有道,都是其“非对称性经营战略”结出的必然硕果。
老子《道德经》里最有智慧的一句话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典型的非对称性竞争思维。
老子说的“不争”,不是让我们妥协、认怂、逃避或不作为,“不争”就是不要与竞争对手在同一条跑道,在同一个点位上正面交锋,而是要避开正面冲突,以迂为直,另辟蹊径,做到不战而胜。或者叫“错位胜出”!
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可以强大到不可战胜,也没有一个东西弱小到不敢竞争,只要我们善加运用“非对称性战略思维”,充分发掘和发挥自己的非对称性竞争优势,无论是强者制弱还是弱者胜强,都可以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闪转腾挪,游刃有余,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发掘和发挥自己的非对称竞争优势,个中要领,你心领神会了吗?
(作者左学荣,国内知名商业创新系列课程培训讲师和企业经营创新咨询导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