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风俗|绍兴人该如何传承?
发布于 2022-06-03 05:49
/ 我们
绍兴人的端午风俗
——————
端午节的气氛,越来越淡,除了有三天假,其它就没什么了,龙舟表现因疫情而淡去。端午吃罗汉豆成为孩时的记忆,到是“挂香袋”有些热闹,小区物业送上门、大妈们记得在门前挂艾草、置竹剑避邪的有不少。裹粽子是社区的一个活动,吃“五黄”还有少许。至于从前的“发庚”、“送扇”、“看赤膊蜒蚰螺”等古俗已渐渐隐去。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或重五。在绍兴,做香袋是一直有的习俗,每于端午之前,家家姑娘剪取小块绸缎,精心绣制“香袋”。其形状略如荷花、菱角、鸡心之类,十分精巧可爱。即将香粉、雄黄盛入其中,悬于胸前,谓之“挂香袋”,以为可以避邪。现在的香袋越做越漂亮,袋布上印有各种吉利的字样,药香也越来越浓。社区、单位成批地送,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
端午节,门前的文章是做足了,有的在门前张贴张天师偶像,有的在门楣或门上贴上朱沙符、八卦图或钟馗捉鬼图,以示避邪。更多的是在门前悬挂艾草,插上菖蒲之习惯,偶见在门上书贴“菖蒲作剑,斩八节之妖魔;艾叶为旗,招四时之吉庆”的对联。
端午节大门口挂艾草有哪些讲究?一般情况下一把就够了,数量在五到七根,因为古人的习惯是挂单不挂双。需要注意的是,这艾草挂上去过了端午之后,开始慢慢枯萎,很多人把它扔到垃圾桶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艾草挂上去之后,一般不再取下,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叫有始有终。这个枯萎的艾草那可是个好东西,而且时间越久越好,我们可以把它收集起来,哪怕平时泡泡脚都有很好的疗效。在民间有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爱的说法。那艾草什么时候挂比较合适呢?最好是在端午节前三天,因为民间有前三后四的说法,如果真是错过了前三,也可以在端午后的四天挂上去。端午节气温比较高,蚊虫和有毒的东西也随之而来,艾草的芬芳气味不仅可以驱赶蚊蝇,同时还有驱邪避灾的美好寓意。
端午节的早晨或者前日,绍兴人都会置办“五黄”。所谓五黄,便是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雄黄豆(系罗汉豆)五种新鲜食物。现在置办雄黄酒的已经不多了。传说此俗与白娘子许仙故事有关,俗谓白娘子系白蛇所化,与许仙结成恩爱夫妻。法海则视白娘子为妖孽邪端,于端午日暗中指使许仙强劝白娘子饮雄黄酒,以使其现出原形。白娘子察知为法海所指使,但出于夫妇之情,勉强饮下,结果原形毕露。故俗谓雄黄可以避邪。
在绍兴也有端午吃苋菜炒咸菜的,谓之避痧气防中暑。也有荷包蛋的,传说吃了荷包蛋就不怕冷雨淋浴。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3/4/2022-06-03/4_16542134395336008.jpg)
绍兴的端午还有“发庚”、“送扇”的习俗。“发庚”也叫“迁庚”,如某家欲在年内娶媳妇,就要在端午节发庚,即向女方索要姑娘的时辰八字,以便挑选吉日良辰,在中秋送至女方,绍兴人叫“拣日子讨媳妇”,当然,端午节男方还得向女方送白糖桂圆等一双纸包以及其它各式礼品,各地做法不一。如遇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则娘家须向婿家送去扇子、手巾、麦饼之类的东西。扇子按性别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多是制作精致的细芭蕉扇。公公、大伯、妇婿则赠以大芭焦扇。小叔(婿弟)一把折纸扇就行了。手巾亦如此分等,有所区别。还有邻家们的礼物,根据经济实力而派送。
解放前,绍兴城内有上府山看蜒蚰螺之俗。那时候的绍兴城里锡箔工人多达数万,是日,坊主须置酒席宴请工人,例行休假。工人即在这天中午畅饮一顿,然后去府山休息。因此时天气转暖,工人脱去衣服,赤膊卧地晒太阳,民间戏这谓“赤膊蜒蚰螺”。儿童每于此日午后,赶去府山玩耍,俗称“看赤膊蜒蚰螺”。
在绍兴乡间,把端午节当作女儿节,这一天,外嫁的女儿与女婿一起必举家归宁。看望老爸老妈,同时携上一大堆礼物,其中糯米印糕是必备的,绍兴人叫端午大糕。因为娘家人会把这些印糕分给三邻四舍,向人炫说女儿女婿有多孝顺云云。故年复一年,谁家女儿女婿没来看望丈人。人家都知道。几年不来,娘家没面子不说,女儿女婿的不孝名也就远播乡间了。所以端午节对于“翠姐姐”们来说。成为必催夫君归宁娘家的日子了。
其实传统的端午节,除了纪念意义外,还是有许多值得崇尚的元素,如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尤其是近几年显得尤为重要,防疫之下,少集聚。如有些地方通过一些体育活动,传承团队合作精神。和其它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也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现实意义。
——————————————————
图片|网络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3/4/2022-06-03/4_16542134026226008.jpg)
孙
氏
流
年
2022
6/03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